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时政滚动

习近平主席中亚四国行:以新身份走访老朋友

发布时间: 2013年09月13日 09:18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 中国网 | 手机看新闻

领导人视频集

原标题:

  中国网9月13日讯 一次出访,两个峰会,四个中亚邻国,五个重要双边文件。习近平主席的这次出行体现了当前倡导的务实、高效、节约的精神。本次中亚行也有很多让人津津乐道的东西。

  以新身份会晤老朋友,访问备受中亚各国重视

  2013年9月3-13日,习近平主席先后访问了土库曼斯坦、哈萨克斯坦、乌兹别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期间还出席二十国集团峰会和上合组织峰会。这是习近平担任国家主席以来的第三轮出访,体现了大国外交、周边外交优先的原则。习近平在担任国家副主席期间,与中亚各国元首多有接触,算是老熟人。但本次出访是其以国家主席身份对中亚四国进行的第一次国事访问,因此,受到各国高规格接待。各国元首均表示期待习主席的到访,无一例外均亲到机场迎接。土库曼斯坦总统别尔德穆哈梅多夫虽然在习近平主席抵达土首都阿什哈巴德时没有到机场迎接,但在习近平主席抵达土南部城市马雷时,亲率十名副总理到机场迎接。在前往“复兴”气田的路上,约十万名土库曼斯坦群众身着节日盛装,热烈欢迎习主席一行。这些既体现了中亚各国人民的热情好客,也体现了对习主席和中国人民的真挚情谊。

  元首间长时间近距离接触,培育了良好的私人关系

  国家关系的好坏虽然主要依赖国家的利益是否一致,但元首间的关系好坏对国家关系还是会造成一定的影响。普京在回答其与奥巴马糟糕关系时表示,总统也是人,我们也会生气。而由于二人关系不睦,俄在二十国集团峰会上还煞费苦心地对座次进行了调整,拉开两人的距离以避免尴尬。而如果元首间私人关系良好,则即使两国间出现些小问题,也可以通过元首间的及时沟通得以化解。

  习近平主席在本次中亚之行中,也与各国元首建立了良好的私人关系。在土、哈、乌三国的访问行程中都安排了第二个城市,而且各国元首都亲自陪同,这给了元首们提供了大量的时间和轻松的氛围,以增加相互的了解,培育友好感情。最典型的是,乌总统卡里莫夫在参观“帖木儿家族历史博物馆”时亲自讲解,与习近平互动。哈总统纳扎尔巴耶夫主动提议乘坐习主席的专机,与习主席一道前往哈最大城市阿拉木图。机上二人共进早餐,吃家常小菜,畅谈一路且意犹未尽。抵达阿拉木图后,习近平主席又应约到麦迪奥自然公园,在闲庭信步中讨论国事,欣赏两国歌舞。在坦诚相见的气氛下,极大地拉近了元首间的距离,形成了良好的私人友谊,这也有助于从顶层设计双边关系的未来。

  全面阐述中国的中亚政策,揭开双方关系新篇章

  本次访问是开启中国与中亚关系新时期的一次出访,宣示了中国的中亚政策,给邻国吃定心丸。最突出的亮点是坚持“三好”,明确提出“三不”,即永远做好邻居、好朋友、好伙伴,决不干涉中亚国家内政,不谋求地区事务主导权,不经营势力范围。同时,中方与各方的文件中都提到,相互尊重各自根据本国国情选择的发展道路和内外政策,反对外部势力以任何方式干涉中亚国家内政,破坏中亚稳定。“阿拉伯之春”以来,西方国家挥舞新干涉主义大棒,不断降低战争门槛,在这种背景下,这是对中亚各国的最有力支持,也是对维护地区稳定和发展的承诺。

  这次中亚之行唯一没有访问的国家是塔吉克斯坦,但早在2013年5月,应习近平主席邀请,塔吉克斯坦总统拉赫蒙就访问了中国,双方签署了《中塔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这次中亚四国行中,中国先后与四国签署了《中土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中哈关于进一步深化全面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中乌关于进一步发展和深化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中乌友好合作条约》、《中吉关于建立战略伙伴关系的联合宣言》等。这些新的宣言和条约把中国与中亚各国的双方关系都带入“战略伙伴”时代。而“战略伙伴”除了说明双方关系的重要性,还表明关系的长期性、稳定性和可预测性,不会因一国国内政局变更和内外政策变化受到巨大冲击。

  另外,在打击“三股势力”、贩毒和跨境有组织犯罪、阿富汗等这些老问题上,各方都有意加强合作,确保2014年美撤军后的地区安全与稳定。

  能源合作稳步推进,非能源项目快速增多

  中土巩固能源合作。中土两国提出,要在稳定“中国—中亚”天然气A、B线的同时,加快C线的铺设,并尽早启动D线建设,实施好“阿姆河右岸”气田和“复兴”气田开发项目,确保2016年建成并通气,实现年输送气650亿立方米的目标。届时,中国将有更多地方能够用上天然气这种清洁能源,对改善我国的环境状况将大有裨益。目前,中国已成为土最大贸易伙伴,也是土最大天然气出口市场。据中方统计,2012年,双边贸易额达103.7亿美元,较上年增长了近一倍。2013年1-6月,中土贸易额为51.6亿美元,增幅4.9%。

  中哈合作全面铺开。在习近平主席访问期间,双方签署了22项经贸合作协议,总金额达300亿美元,包括中石油收购哈萨克斯坦卡沙甘油田8.33%的股份,合同金额约为50亿美元,这也是中石油最大的一笔海外投资。对哈方来说,中国的加入将加快该项目的启动,同时起到平衡英国、美国、意大利、法国和日本等西方大股东的作用。此外,双方还就共同建设石油加工厂、钾肥厂、玻璃加工厂、农业示范区等重大项目签署协议。据哈方统计,2012年,哈中贸易额239.8亿美元,同比增长12.5%,中国是哈第一大贸易伙伴国。双方还提出了到2015年两国贸易额达到400亿美元的目标。

  中乌签署经贸投资协议31项,合同金额150亿美元,其中中方投资为77亿美元,项目主要包括天然气加工、油页岩开发及融资协议等,双方还签署了《新丝绸之路石油天然气有限责任公司创建协议》。2013年上半年,双边贸易额达21.25亿美元,同比增长53.5%,增长势头强劲。中国已成为乌第二大贸易伙伴、第一大投资国和第一大棉花出口目的国。双方提出的“2017年双边贸易额达到50亿美元”的目标不难实现。

  吉期待中吉合作助推吉经济发展。中吉达成合作融资协议9项,吉经济部长萨里耶夫表示,中方未来向吉投融资30亿美元,包括1亿美元赠款。主要项目包括:贷款帮助吉对“比什凯克热电厂”进行现代化改造,资金总额3.86亿美元;落实吉“南-北”公路项目,资金规模约4亿美元;两年内启动“中国-中亚”天然气管线D线(土—乌—塔—吉—中)的吉尔吉斯斯坦段建设,中方投资约14亿美元,双方还签署了合作建设“石油炼化厂”、“煤化工联合体”等项目。这些项目将极大改善吉的能源供应和经济环境,帮助吉实现经济发展和社会稳定。

  首提“丝绸之路经济带”倡议,力推地区经济、人文合作

  习近平主席在哈萨克斯坦纳扎尔巴耶夫大学发表演讲时,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新概念。这是一个泛经济一体化倡议,希望以“丝绸之路”为纽带,加快互联互通的步伐,推动贸易、投资便利化,推动地区经济合作,造福沿路人民。这个倡议虽然是新的,但实际上已经具备了良好的基础:首先,中国已经举办了四届欧亚经济论坛,其目的就是密切欧亚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复兴“丝绸之路”,繁荣沿线经济。近年来,该论坛的规模越来越大,已成为探求和发展新型区域合作、促进中国中西部与中亚等西部邻国合作的重要平台;其次,2012年5月,在中国西安举行了“2012 ‘丝绸之路’城市市长会晤”,来自丝绸之路沿线12个国家20余个城市的市长或代表与会,探讨加强沿线城市的文化、旅游、经贸、科技等方面的交流与合作。第三,习近平主席在访乌时提出,加快中—吉—乌公路和铁路建设,在铁路、航空、公路及过境运输方面相互提供便利,得到积极回应。同时,哈萨克斯坦也在建设“中国西部—欧洲西部”公路项目也进展顺利,未来可能出现多条新“丝绸之路”:北线(经中亚、俄罗斯至欧洲)、中线(经中亚、外高、土耳其至欧洲)和南线(经中亚至伊朗和中东)等多条陆路通道。这些都为“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建设奠定良好的基础。

  在习近平主席访问中亚的过程中,对加强青年交流,增加民众的相互认知格外重视。中土决定相互举办文化日,加强在互派留学生、语言教学等方面的合作。中方提出,将根据土方需要增加土库曼斯坦来华留学生中国政府奖学金名额。中乌则决定互办主题年,并在乌设立第二所孔子学院。习主席在哈纳扎尔巴耶夫大学讲演时表示,将在未来10年向上海合作组织成员国提供3万个政府奖学金名额,拟邀1万名孔子学院师生赴华研修。他还当场邀请200名该校师生明年赴华参加夏令营活动。这表明,双方不仅重视当前的友谊,也注重培养未来的“友谊使者”。

  习近平主席的中亚之行,重申了中国的睦邻友好政策,也得到各国的认同。哈萨克斯坦总统纳扎尔巴耶夫表示,中国好,哈萨克斯坦就好!这就是对中国以邻为伴、与邻为善周边外交政策的高度认可和肯定。(中国国际问题研究所 李自国)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