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奥委会主席6选1:巴赫大热 黄思绵或创亚洲历史

发布时间:2013年09月10日 10:3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新华社沈阳9月9日体育专电 题:国际奥委会迎来首位亚洲主席?——国际奥委会第125次全会三大看点分析之二

  新华社记者高鹏 刘卫宏

  这部悬念大片的主角共有六人,他们分别是德国的巴赫、新加坡的黄思绵、中华台北的吴经国、波多黎各的卡里翁、乌克兰的布勃卡、瑞士的奥斯瓦尔德。这是奥林匹克历史上竞选主席人数最多的一次,竞争之激烈前所未有。

  从目前各方的舆论来看,现任国际奥委会副主席巴赫当选呼声最高,另一位国际奥委会副主席黄思绵和掌握国际奥委会财权的卡里翁被视为有力的竞争者,其余三人则希望不大。

  早在几年前,在人们的议论中,巴赫就是下任主席的最大热门人选。就主席最好是奥运选手出身这一准则,今年59岁的巴赫曾是一名击剑运动员,获得过1976年奥运会冠军;论资历和能力,巴赫自1991年进入国际奥委会,5年后成为国际奥委会执委,长期主管项目委员会、司法委员会等重要部门,并且负责奥运会欧洲地区电视版权销售。更为关键的是,巴赫人脉广博,有报道称,巴赫的竞选得到科威特亲王艾哈迈德的全力支持,后者不仅是国际奥委会委员,还是亚奥理事会主席、国家及地区奥委会协会主席,在国际体坛颇有影响力,说话很有分量。

  若论名气,49岁的撑竿跳传奇布勃卡无疑是六个候选人中的“No.1”。不过,布勃卡2008年才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资历尚浅;圈内人士普遍认为,他的最佳竞选时机应该是下一次。

  黄思绵的优势在于管理能力突出,并且具有新加坡议会议员、驻匈牙利大使的从政经历。正是在黄思绵的领导运作下,新加坡于2010年成功举办了首届青年奥运会,而青奥会被罗格看做其12年主席生涯的最大亮点。

  和其他竞选人不同,卡里翁既非运动员出身,也无运动项目的管理经验,其长处是与钱打交道。这位波多黎各银行家在1990年成为国际奥委会委员,2002年当选为国际奥委会财务委员会主席。他对奥林匹克运动的最大贡献就是大大充实了国际奥委会的“家底”——过去10年间,国际奥委会的储备资金从1亿美元增至5亿多美元。

  今年7月初,国际奥委会召集六位竞选者在洛桑总部,举行了一场内部演讲会,每人15分钟,表达施政纲领。卡里昂是唯一没有使用PPT和讲稿的,但其演讲给不少委员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此次演讲会之后,卡里昂的人气居然慢慢提升。

  吴经国作为首个竞选国际奥委会主席的中国人,最大优势在于他自1988年起一直任国际奥委会委员,是六个候选人中资历最老的。吴经国2006年就任国际拳联主席后,对操纵比赛、国际拳联内部腐败等问题重拳出击,并积极促成女子拳击进入奥运会,大刀阔斧的改革为他赢得了广泛赞誉。

  赛艇运动员出身的奥斯瓦尔德也是资深的国际奥委会委员,他不仅担任过雅典、伦敦两届奥运会国际奥委会协调委员会主席,还曾任夏季奥运会国际单项体育联合会协会主席。不过,与吴经国同岁,奥斯瓦尔德今年已经66岁,对于国际奥委会主席这个需要具有充沛精力的岗位来说,似乎年纪偏大。毕竟,国际奥委会主席任期长达八年。(若连任,可再干四年。)

  在国际奥委会近120年的历程中,只产生过八位主席,除美国的布伦戴奇外,其他七人全部来自欧洲。对于奥林匹克运动的欧洲中心主义,国际上一直有不少批评声音,近年来让欧洲以外的人选担任国际奥委会主席的呼声愈高。

  这次参与主席竞选的六人中,三位来自欧洲,两位来自亚洲,一位来自美洲。尽管国际奥委会近半数委员来自欧洲,但欧洲内部历来不团结,未必会齐心支持巴赫,这就有可能给亚洲人当选留下机会。倘若最终亚洲人入选,不仅顺应了奥林匹克运动求新、求变的趋势,也必会加速国际奥委会内部民主化时代的到来。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