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国际新闻

奶粉陷“污染”门 奶源格局或将改变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7日 15:3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东方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在刚刚过去的周末,新西兰奶粉因被爆乳品原料可能受“肉毒杆菌”污染被推向风口浪尖,受到了各方的广泛关注。国家质监局也迅速反应,要求进口商立即停售召回问题产品,并在四日公布了四家可能受到肉毒杆菌污染的进口企业名单,目前中国已经停止进口所有新西兰奶粉。

  1岁以下的婴儿易“中招”

  据悉,受污染的浓缩乳清蛋白被广泛用于婴儿奶粉、儿童成长奶粉和运动饮料中,而最让人揪心的是受到污染的婴幼儿配方乳粉目前已有420吨流入市场。尽管肉毒杆菌对成人和1岁以上的儿童并没有太大的影响,但是对于1岁以下的婴儿存在较大的威胁。由于1岁以内婴儿肠道微生态屏障未完全形成,正常菌群还不够强健,因此肉毒杆菌的芽孢进到婴儿的肠道内之后,它有可能生根繁殖,释放出毒素,毒素进入到血液以后有可能导致孩子神经痉挛或麻痹的中毒症状。

  新西兰奶粉陷信任危机

  事实上,这已经是新西兰奶制品今年以来第二起“受污”事件。今年初,经新西兰初级产品部证实,在新西兰出产的小部分牛奶和奶粉中检测出含有微量双氰胺。短短半年时间,新西兰进口奶粉密集陷入食品质量安全问题的漩涡中,不仅对新西兰乳制品来说是一种灾难,

  同时也开始动摇了中国消费者对于新西兰进口奶粉的信任。

  乳业专家王丁棉表示,我国进口奶粉主要来自新西兰和澳大利亚,其中国内80%进口奶粉来自新西兰,这其中既有原装进口的新西兰奶粉企业;也有从新西兰进口在国内分装生产的洋奶粉;还有一些国内使用进口新西兰奶源的本土品牌。就目前事件进展来看,未来还将涉及更多的企业。

  优质奶源企业受益更大

  虽然目前涉事的企业正在全力追溯受污染乳品的批次和流向,但是突如其来的奶粉事件

  仍让不少家长担心不已,开始忙着给孩子挑选替代的“口粮”。

  中投顾问食品行业研究员简爱华认为,此次事件对于国内乳业市场影响深远,人们对于新西兰品牌或新西兰奶源将不免产生怀疑、警惕的心理,市场的短期替代效应十分明显。长远来看,奶源的格局可能会发生一定的变化,使用新西兰奶源的市场份额可能会下降,欧美奶源的份额会因此上升。具备优质奶源的企业,未来的机会更大。

  在这方面,同为世界乳制品大国的荷兰无疑占据了优势,不仅优质的草原与水源环境奠定了荷兰奶粉的质量基础,全球领先的奶粉生产技术和最严格的奶粉质量检测标准更是确保了奶粉的安全、高质。

  据荷兰婴幼儿配方奶粉品牌Neolac的工作人员介绍:在荷兰他们自己专属的牧场里,所有的荷斯坦奶牛都配有一个类似身份证的“电子耳标”,用于检测奶牛的健康状况,一旦出现问题,就可以对奶源进行追溯。而且,为了生产“抢鲜”,经严格检测后的原料奶会在36小时内进行湿法加工,并在奶粉入罐前进行四道苛刻的检测(水分含量、氧含量、菌类、环境污染物及重金属控制检测)。只有各项指标都符合欧盟食品质量安全标准,方可正式封装。

  据了解,合格的Neol ac(牛奶客)奶粉还要进行全自动化无菌封装和真空抽氧充氮,确保奶粉不会产生二次污染。值得一提的是,Neolac(牛奶客)奶粉在出厂前还需要通过被公认是世界上最严苛的荷兰奶酪局(COKZ)的检验。另外,通过奶粉生产追溯功能,从奶源、加工、生产、装罐到包装,Neolac(牛奶客)做到每一环节的清晰透明化,确保每一罐奶粉的品质和安全!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污染 荷兰奶酪 的新闻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