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洋奶粉”出事 国产奶粉别“偷着乐”

发布时间:2013年08月07日 15:0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全球最大乳品出口商恒天然集团产品检出肉毒杆菌,震动奶业市场,多个国家紧急暂停恒天然产品进口。中国是恒天然最大全球单一市场,此次“涉毒”事件不单影响恒天然雄心勃勃的在华奶业布局,而且对“洋奶粉”美誉度造成整体冲击。

  伴随“涉毒”事件发酵,国内一些媒体和奶制品企业乐观地认为,“洋奶粉”出事了,国产奶粉或将迎来机遇。其实,情况远没有这么简单。

  食品安全发生问题,无论“洋货”还是国货,其实对消费者都是祸不是福。尤其奶制品是入口之物,关乎生命健康和安全,婴幼儿又是重要的消费群体,是每一个家庭的厚望、寄托所在。恰恰如此重要之物,却频繁发生安全事件,公众哪能不糟心?

  “洋奶粉”出事,会让盲目信任洋品牌的消费者理性一些,对洋品牌也是警告:无论你名声多大、信誉度多高,出了问题,形象崩塌,只在一夜之间。

  对国内行业而言,“洋奶粉”出事了,需要引以为戒,而不是幸灾乐祸,更不能盲目乐观。研判这次“涉毒”事件,除了需要汲取的深刻教训,新西兰监管当局和恒天然公司的一些纠错做法,有些是值得借鉴的。

  其一,恒天然通过自检发现涉毒产品,之后向政府报告,可谓“自曝家丑”;其二,调查显示这是工厂管道污染引发的偶然事件,且不存在恶意人为因素;其三,尽管因检测鉴定程序影响了事件尽早曝光,但当局和企业避免产品危害的果断后续措施比较到位,最大限度挽回了企业声誉。

  客观地说,“洋奶粉”出事了,并不存在主观故意因素,更不是因为企业缺少“道德的血液”,这与国产奶粉曾经发生的三聚氰胺风波等安全事件,有着本质区别。

  从目前看,“涉毒”事件尚未造成人员伤害,对恒天然的信誉影响也相对可控。笔者收到一位新西兰华人妈妈的微信这样写道:“知错能改,你(恒天然)会更好。”

  知错,是企业的基本道德;能改,是企业的起码操守。对于信任度低迷、一段时间来被洋品牌攻城略地的国内奶制品行业而言,更应清醒地认识到,即使洋品牌神话破灭了,并不等于国产品牌就能顺位“替补”,尤其全球化大势下,海外产品的个别安全事件不应成为压制“洋货”的撬杠,更要防止国内行业间恶性倾轧。

  其实,三聚氰胺风波以来频频发生的安全事件对中国奶业的重创,至今尚有待愈合,中国奶业要做的还很多。(夏文辉)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涉毒 洋品牌 的新闻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