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中央巡视组是如何找“老虎”的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6日 16:3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解放日报 | 手机看视频



原标题:

 
 

  近日,中央巡视组密集进驻一些央企和地方展开巡视工作。

  中央巡视组是怎样成立的?巡视组主要巡视什么?他们又是怎么找出“老虎”和“苍蝇”的?

  巡视组组长谁来当

  建国以后的中央巡视制度可追溯到1996年中纪委十四届六次全会的“选派部级干部到地方和部门巡视”。

  2003年,中央巡视制度正式启动,共设立了5个巡视组,属中纪委、中组部联合办公副部级巡视工作办公室。2009年更为现名。

  因为监督的是党政“一把手”等高官,所以对巡视员特别是巡视组组长的要求很高——必须具备“火眼金睛”和抗压能力。十年来,巡视组组长多由具有丰富党务、组织工作经验的干部出任,而且级别很高,一般是正部级领导。

  上个月,中纪委改革了巡视组组长的任命模式。从原来的终身制,改为“一次一授权”,也就是根据每次巡视的特点,选任负责人。这就意味着中央每次确定巡视的任务后,再来选定巡视组组长,巡视结束,巡视组组长的任务随之结束。

  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巡视工作领导小组组长王岐山表示,摘掉“铁帽子”就是为了“打造一支作风过硬的巡视队伍”。

  巡视组组长从已离开一线岗位、但尚未年满70岁的省部级(正职)官员中选任。巡视组组长被任命后,工作至年满70岁正式办理退休。

  “不影响地方工作”是原则

  目前,十个巡视组都已就位,通过媒体及官方网站公布了组长、副组长、工作重点、通讯地址、联系电话等重要信息,有的巡视组甚至还公布了手机号码。

  这遵循了《巡视条例》的要求。中央巡视组到地方后,第一件事是“打招呼”,与当地副省级以上干部、组织部和纪委领导召开见面会;第二件事就是“接地气”,通过当地主要新闻媒体,公布巡视监督范围、时间安排和联系方式。

  之后,中央巡视组的具体工作进展鲜见于报端。“不张扬、不违纪、不违法、不引起社会轰动、不影响地方工作”,这是巡视组的原则。但得知中央巡视组抵达的消息后,一些地区曾出现排队等待接访的场景。

  《巡视条例》赋予了巡视组九大权限,除了大范围接访外,还包括民主测评,到下属单位走访调研,与领导和群众个别谈话等。

  上述权限中,“个别谈话”使用率最高。原中央第二巡视组组长祁培文说,“个别谈话”是巡视组最重要、最基本的工作方式。该巡视组曾在《巡视工作要点》一文中写到,之所以以“个别谈话”为主,缘于“大家在一起,顾虑较多,很难讲出心里话,更不愿意涉及对某位领导同志的具体评价”。

  巡视期内,“个别谈话”对象少则一二百人,多则三四百人。“个别谈话”遵循“层次”,第一层是副省级以上领导,除分管工作,个人家庭情况如子女和爱人的职业、收入,都要涉及;第二层是局级干部,谈话内容侧重于“对省委和省委领导的意见”。此外,还会根据需求,找退休干部、企业领导、人大政协干部以及相关群众,个别面谈。

  此外,街谈巷议也是中央巡视组的重点。《巡视工作要点》中说,群众议论的焦点,折射出“领导干部八小时工作以外的活动真相”,“这些议论提供了较有价值的信息,并在后来的巡视中得到证实”。

  一句话牵出个大贪官

  在祁培文看来,“个别谈话”有技巧,“要说硬话,不说软话,不说错话,不说过头的话、没有根据的话、模棱两可的话”。而且还要有听话外音的本事。

  他就从话外音中,发现了天津市原检察院检察长李宝金的贪腐线索。

  祁培文回忆,李宝金跟巡视组说,“来天津你们想办什么事就找我,市长办不了的事,我都可以办”。这句“承诺”,在巡视员的脑子里留下了问号:市长办不了的事,检察长凭什么能办?

  一位与李宝金相熟的企业老板向巡视组解释:“你不给他办,他就办你。即利用查案的职权,抓你的小辫子。”

  调查随即展开,李宝金为数家企业牟取利益、挪用巨额公款等案情浮出水面。

  近年来查处的很多大案,都是中央巡视组通过个别谈话等渠道,发现了线索。据中纪委通报的数据,2003年至今,中央巡视组每年都会发现大量线索。

  发现问题怎么办?在巡视过程中,巡视组只带耳朵、眼睛、照相机、录音机。他们的职责是发现问题,但不办案,只负责向中央报告。

  祁培文曾表示,发现一些干部有廉政问题,但还没有掉下去,对这样的人,不是一棒子打死,巡视组要与他们谈话提醒,给他们敲敲警钟。

  形式简单作用大

  按照中央的要求,除了中央要向省一级派出巡视组外,省一级也要向地方派巡视组。省向市派巡视组的数目要根据省份的规模而定,最多的5个,最少的3个。

  在原湖南省纪委调研法规室主任刘大放看来,省向市一级派巡视组的工作已经取得了一定成果。

  刘大放介绍,湖南省的巡视组到地方巡视首先要找市里主要领导谈话。另外是找市直单位、企业、高校和下面区县的一二把手以及老干部一对一地“个别谈话”,“让他们谈对整个市领导班子的看法,重点是市委书记和市长”。

  事实上,这种看起来简单的形式起到了“非常大的作用”。“让他们谈对地方领导的看法,形式虽然简单,但是非常有效果。‘个别谈话’中肯定会有人说真话。相关领导可以和关系密切的人针对巡视组的到来打招呼,但是他不可能摆平所有人,另外他还会担心,如果和自己不熟悉的人打招呼,反而会落下口实。”

  刘大放表示,在巡视过程中,肯定会听到很多不同意见,“尤其是老干部,因为已经退下来了,更愿意反映真实情况”。

  省里的巡视组还会针对市领导班子进行测评,把下面区县一二把手叫到一起,填写对自己上司的测评表,“测评是无记名的,大家的顾忌比较少”。

  刘大放认为,巡视效果肯定是有的,“待两个月,肯定会得到个别干部蛛丝马迹的线索,有一些干部就因为没有过巡视这一关,被调离,甚至不能提拔”。

  (综合自新华网、《中国青年报》、《新京报》)

      链接

  古代也有巡视制度

  巡视制度作为监察制度的一部分,在中国具有源远流长的历史,其萌芽于先秦,确立于秦汉,完备于唐宋,强化于明清。

  汉代:针对为非作歹者

  在汉代,郡太守每年上报的计簿是否正确,是否有虚报的数字,丞相和御史大夫无法一一到一百零三个郡国去具体核对。而且,汉代郡守与尉在地方上的权力很大。中央下达的政策,他们完全可以采取各种应付的对策。在这个背景下,汉武帝下决心,派遣十三州刺史,巡视地方行政工作。

  颜师古注引《汉旧仪》云:“初分十三州,假刺史,常以秋分行部,御史为驾四封乘传。所到部,郡国各遣吏一人迎界上,所察六条。”

  所察六条,指刺史到郡国巡视的职责和范围。从刺史在地方上巡视的职能看,都是针对官员及其子弟和地方黑恶势力为非作歹的行为,维护弱者的利益。

  汉代的刺史,一般在八月巡行郡国。岁末到京师报告巡行郡国的结果。那时的高官中,做过地方刺史的人不少,如翟方进便做过朔方刺史。

  唐代:主要为了加强管理

  唐代地方行政机构的设置是承隋而来的。州、府这一级官员数比隋时增加了一倍。中央政府,如何直接管理这么多州府,也增加了困难。而直接的亲民之官则是州、县二级地方官。所以对刺史的考察成为中央政府必须面对的一项难题。

  唐代中央下去巡视的官员,由监察部门的监察御史担任。唐高宗时担任过这一职务的韦思谦认为,“御史出使,不能动摇山岳,震慑州县,为不任职”。后来,唐朝又在地方依山川地理形势划分为10个监察区,也叫“十道”,由中央派遣十道巡按使在各自的监察区内行使职权。

  监察御史与十道巡按使的区别在于:前者出巡的时间不定,一般是地方出了大要案件时才出巡,带有皇帝敕命,具有特使色彩;后者是一种经常性的地方巡视制度,担任十道巡按使的官员可以是监察御史,也可以是其他御史甚至行政官员。

  明代:直接对皇帝负责

  明初朱元璋曾不定期地派出监察御史巡按地方。明成祖朱棣即位后,正式确立御史巡按制度。他以省划分,设立十三道,配备十三道监察御史百余人,再从他们中选派巡按御史。

  十三道监察御史平时归中央都察院管理,但在履行职能时又不受都察院控制,直接对皇帝负责。从十三道监察御史中选派巡按御史十分严格。每名巡按御史的产生,都是先由都察院选出两名候选人,引至皇帝面前,请皇帝钦点一名。巡按御史职责是代天子出巡,“大事奏裁,小事立断”。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