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央视评论】“大师”身边为何总是不缺“名人”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24日 20:5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央电视台 | 手机看视频



原标题:

  擅于空穴来“蛇”的“大师”王林被媒体揭开真面目后,给我印象很深的有两句话,一句是他说自己可以隔空“戳死”某某人,另一句是他诅咒媒体记者“不得好死”。从这股狠劲儿上看,大师的气急败坏与普通人无异。

  当然,印象最深的还是众多的名人、明星还有官员与王林在一起的亲密合影。这些年,从气功大师严新、张宝胜到神仙李一、神医张悟本,虽然大师们的功法各有不同,出名的方式也各有所异,但唯一不变的就是:“大师”身边从来就不缺“名人”捧场。

  这是为什么?

  “大师”与“名人”是共生关系

  我有三个解释。一,名人也是人,智商不比普通人高多少,被“大师”忽悠也在所难免;二,有些名人自己也很会“忽悠”,他们与“大师”互相切磋、互相借势,属于“英雄惜英雄”;三,名人也有生老病死、也有恐惧不安、也有面对未来的“无力感”,所以需要精神寄托。

  尤其是第三点,如果大家仔细去回顾上述各位大师与诸多名人、明星包括官员的交往,除了互相利用之外,最重要的一条是,这些名人觉得大师在身体健康和精神安慰方面给了自己很多指点,让他们“开悟”了。

  换句话说,他们认为自己与“大师”的交往主要是精神层面的,是对“非科学”的东西的“欣赏和好奇”(马云语)。在这种情况下,大师的那些装神弄鬼的“魔幻术”是否“科学”就不重要了。

  缺乏科学素养的不仅是“名人”

  这种从精神层面(这里说的“精神”不是指建立在实证研究基础上的生物神经科学和认知心理科学,而是相反)来认识世界、缺乏科学常识和逻辑思维的认识论,并不是只有“名人”才有的,扪心自问,我们每个人的内心是不是都有一点这样的因子呢?如果要追溯,恐怕要追溯到我们更多基于“经验”而不是“实证”的传统文化了。

  “科学素养”,是我们的短板。根据中国科学技术协会2010年公布的第八次中国公民科学素养调查结果,中国大陆具备基本科学素养的公民比例为3.27%,相当于日本、加拿大、欧盟等主要西方发达国家和地区20年前的水平。而此前中国和美国曾同时公布了截止到2007年底时公民基本科学素养的比例,当时美国为25%,我国只有2.25%。在与2001年欧盟15国、美国、日本进行比较时,在对科学知识的了解方面,瑞典排名第一,中国垫底。在对科学方法的了解程度上,中国也几乎排名最后。

  这可以算作是我们这个时代“大师”辈出、“神医”盛行的注脚吧。


  文/央视评论员 徐慨
  责编:王爽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