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主讲人简介:
萨苏,著名作家
2006年被新浪评为年度最佳写作博客
曾兼任《环球时报》驻日本记者
主要著有《中国厨子》、《嫁给太监》、《梦里关山走遍》、《北京段子》、《与“鬼”为邻》、《国破山河在》等40余部作品。
一支传奇的队伍,一段传奇的战事;
一群传奇的人物,一页传奇的历史;
转战于白山黑水,转移到苏联境内;
十四年坚持抗战,其悲壮可歌可泣!
自1938年开始,在日本关东军的残酷进攻之下,东北抗日联军各部遭到沉重打击,纷纷被迫向境外转移,但他们的战斗并没有因此结束。东北抗日联军余部,撤到苏聅后,他们经历了怎样的锤炼?又有着怎样的血色浪漫?在恢复和提高了战斗力之后,他们又是如何潜入东北,进行重返祖国的秘密作战?
敬请关注,《讲武堂》7月13日10:18播出,
著名作家萨苏深度解密,《抗战中的神秘之旅》之三:复活。
各位观众朋友,欢迎来到《讲武堂》,在东北抗日联军的余部于1942年编成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之后,这支部队就开始了特种兵的训练。那么什么是特种兵的训练呢?当我采访这些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现在幸存的老战士的时候,他们说我们当时经过的训练现在很多部队都没有做过。他们做什么呢?电台发报、爆破、急救、滑雪、武装泅渡以及跳伞。
先说武装泅渡,武装泅渡是怎么训练的呢?就是要携带着全部装具,全副武装,甚至连水壶里面都要灌满了水,在这种情况下游2.5公里。在武装泅渡过程中曾经发生过多次事故。其中有一次,就是当所有人员都游过去的时候,看到后面有个人离岸边还有五六米。上岸的人都以为他马上就要上岸了,没有想到他会出事。这个人居然就在离岸五六米的地方牺牲了,被淹死在武装泅渡的训练场上。这是为什么?后来人们分析,他实际上已经拼尽了全力,连呼救的力气都没有了。在这个训练中,后来的黑龙江省省长陈雷说,我别的科目都很好,最糟糕的就是游泳,就是武装泅渡,我几次都没能过关。部队的人都跟我开玩笑,说你这个陈教官,我当时是教官,说陈教官您可真是沉啊。
但是对于这些抗联战士们来说,记忆最深刻的训练还是跳伞训练。在这些部队人员中,原来见过飞机的人并不太多,当让他们练习跳伞的时候,很多人都感到非常恐惧。在这些老战士的记忆中,当时每一个人跳伞的情形都不相同,但从旅长到伙夫所有的人都要完成这一训练。他们讲当时政治副旅长张寿篯,也就是李兆麟将军,他是不适合跳伞的,他有恐高症,到什么程度呢?就是走平衡木他都会害怕,但是就这样当需要跳伞的时候他照样往下跳,为什么呢?因为他是政治副旅长,他要为全军负责,要以身作则。跳伞训练的时候,周保中旅长说,我发现了一个特点,就是有的男兵上去后都有点害怕,不敢跳,但所有的女战士都出色地完成了跳伞训练。这一点也可以从流传到现在的女战士照片上得到佐证。周保中的妻子,也就是无线电营营长王一知上尉,在她的一张照片上,她胸前所戴的那枚勋章就是跳伞勋章,这记录了当时这些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的女战士们是怎么样和男兵一样进行训练的。
当我采访到抗联老战李敏的时候,关于跳伞训练,她讲了这么一段事。她说当时去跳伞的时候其实大家都很紧张,但是我还是非常想去跳,医生不让我跳,说你的心脏有问题,你不适合跳伞。她就急了,因为她一直希望能够通过跳伞杀回祖国去。她就找政治副旅长张寿篯,坚决要求跳。张寿篯要求医官对她重新检查,最后断定,同意她参加跳伞。她就跟大家一块先从伞塔上跳,然后学叠伞,这些都学会了以后才能真正坐飞机去跳伞。他们跳伞地方叫蛤蟆塘,位于苏联乌苏里斯克城的郊区,现在跑道仍然还在,他们上飞机的那个候机室,上面画了一架飞机,那个候机室也还在。当他们到了那个地方的时候,李敏回忆说,我们去的时候都穿好了伞兵靴,因为伞兵在落地的时候要承受比较重的冲力。跳伞怎么能算成功呢?如果你落地的时候摔倒了,你就不能得满分:如果你落地的时候翻一个跟头能站住,那么你可以得到五分。敢不敢真的往下跳呢?害怕是害怕,但是我们还是一个一个地跳了下去。
除了跳伞训练以外,还要进行滑雪训练、特种兵训练,这些训练使这些百战老兵们在出击的时候可以以一敌十。他们的这些训练都取得了满意的成果。我采访当年的老战士,问他们当时还学些什么?说我们当时还学过狙击,我说你们用什么枪,怎么打敌人。他们说,一看你这姿势就是外行,说我们当时枪都不是这么打的,我们打狙击的时候,枪横放在自己肩上,侧面盯着敌人,然后射击。我问,为什么这么拿枪?说这么拿枪的原因是,如果你是正面顶着的话,因为狙击的目标很远,你的心跳会影响瞄准,只有侧面这么架枪,你的枪才会打得又稳又准。
(1)特种兵训练,进一步提高了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的战斗力。对教导旅的官兵而言,这些特种训练,虽然危险而艰苦,但远没有在国内作战时残酷。在异国短暂的人生经历,是他们生命中不灭的记忆。
我在采访时得知,后来的黑龙江省省长陈雷就是在那时与他的夫人相遇的。在他的日记里经常会看到,LM怎么怎么样,我与LM怎么样,这个LM是谁呢?就是他当时的恋人李敏。不过他们的恋情曾经历了许多曲折和考验。是这样的,李敏有个特点,因为她家里的人都是牺牲在了日军的屠刀之下,她一门心思想的都是怎么样为家人报仇。她当时是电报员,所以训练起来特别刻苦。大家形容李敏打键的声音非常轻快,像小燕子的声音。而男兵训练的时候发报的声音就不那么流畅。李敏是一位优秀的电报员,当时有几位男战士对她都很有好感。但是因为她一心扑在工作上,没有谈恋爱的心思。陈雷当时是教官,他就想了一个特殊的借口去找李敏。他跟李敏说,当初在西征的路上我和你哥哥李云峰曾经在一起,说你要是想知道你哥哥当时的情况,我可以讲给你听。李敏特别想知道哥哥当时是什么样子的,于是就在陈教官邀请之下,晚上去听她哥哥的事情。他们在一个苏式大草房的房顶上,在西伯利亚的月空下,谈起了她的哥哥。当他们谈得正起劲时,被第三营营长王明贵发现了,就和他们开了个玩笑,他把上房的梯子给撤走了,然后吹起了紧急集合哨,这一下引来了很多人,弄得两个人很不好意思。在件事很快在部队中传开了,结果就把他们作为违犯纪律的典型进行了处理。原因是什么呢?因为东北抗日联军的部队条令规定,士兵是不可以谈恋爱的,而当时陈雷的军衔,按照苏军授的军衔他是上士,还不是军官,所以他们谈恋爱违反了军纪,因此就都受了处分。王明贵事后觉得非常过意不去。后来他和陈雷入境作战时,陈雷在战斗中受了伤,他的手臂被敌军子弹击中,伤势很重。当他回到维亚斯克营地时,李敏前来迎接他。当看到陈雷受到重伤的时候,李敏大哭了一场,从此两个人的感情开始直线升温,最终凝结在一起。
(2)在维亚斯克,有一处中国军人的墓地,是纪念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回国进行袭扰作战牺牲的官兵。那里有一个比较完整的墓,据抗联战士们考证,这个完整的墓中,长眠的是一位抗联传奇人物,他就是和陈雷一起入境侦察的、原东北抗日联军团长刘凤阳。刘凤阳为什么是位传奇人物呢?他有哪些独到的本领?最后又是怎样牺牲的呢?
刘凤阳是何许人也?刘凤阳是在抗联最艰难的时候,仍然能够在边境两边来回穿梭的一位优秀的侦察人员。刘凤阳的长相有点像日本人,而且他留着一撮小胡子,这样他冒充日本军官的时候通常是惟妙惟肖。他跟陈雷入境作战时做了什么呢?他们去查验日军从黑河到奇台的黑台公路之间每天运兵的数量。他们为什么要侦察这个呢?一个是为了抗联将来入境作战时能够了解敌军的兵力;另一个,也是为了配合盟军大反攻,帮助盟军进行侦察。当他们到达边境的时候,日军没有发现他们,他们是穿着日军的军服进行侦察的,任务完成得非常顺利。这对当时入境作战的部队来说是一件不容易的事情,因为经常有入境作战的小分队遭到损失,人员伤亡。他们这次完成任务后,带着情报开始返回营地。当他们渡过黑龙江上岸的时候,由苏军的杨林大尉在约定地点接应他们。但他们去找杨林的时候,这个杨林来晚了,来的是其他人。正好旁边有苏军的边防军在巡逻,发现了这几个人,于是苏军就喊,站住!是用俄语喊的。这时陈雷听见了,他马上就站住了。可刘凤阳没把这当回事,他想肯定是杨林来接应自己的,就继续朝前走。没想到苏军真开枪了,而且子弹正好打在了刘凤阳身上的手榴弹上,手榴弹被引爆,刘凤阳因此而牺牲。刘凤阳是位侦察英雄,而且是在最困难的时候能够来往于中苏边境,非常传奇的一位人物,最后竟这样牺牲了。
(3)抗日联军教导旅的官兵,最大愿望就是能够打回祖国去。这从教导旅的那片墓地就能看到,所有墓的正前方是黑龙江,而江的对面就是祖国。所以这些战士即使死了,也要面向祖国。国破山河在,离情恨更长。故国就在眼前,而豺狼遍地,七十万关东军已经开始筑垒,那么怎么打?他们都做了哪些努力?
对于抗联来说第一步就是要解决一个纯粹的技术问题,什么技术问题?首先要在国内建立电台,如果没有在国内建立电台,就等于在国内没有耳目,部队就很难入境作战。为了能够在国内建立电台,这些抗联教导旅的官兵付出了重大的牺牲。在东北烈士纪念馆中,今天还保存着一部电台,去参观的时候大家可以看到,那是一部苏式的电台,外壳有一些破碎,而在电台上面有一个小小的笔记本。这个电台见证了当时这些教导旅的官兵是怎样艰难地试图返回祖国的,这部电台是谁的呢?是中国伞兵朴英山的,朴英山是教导旅中一名优秀战士。由于已经意识到抗联要想打回去首先要建电台,于是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的主官们就把最优秀的战士派出去,一组一组地空降在国内,试图建立起自己的电台。但是,这样的努力几乎都没有成功。朴英山的小分队空降的时候一共是三个人,三个人降落后,我们从后来的中方和日方的记载中看到,他们降落的时候被日方发现了,遭到了围袭。这三个人的作战能力都非常强,在和日军的周旋中,一个人牺牲了,一个人负了伤,但仍然坚持和日军作战。最后朴英山不幸被俘,被俘后坚贞不屈壮烈牺牲。后来当地有一所小学就是以朴英山的名字命名的,叫做英山小学。
那么朴英山在被俘以后到底是怎样地英勇不屈都没法儿再现了。直到三十年后,就是到了上个世纪七十年代,当地人在翻地的时候发现了这个电台,外面还包裹着雨衣,他们就把这个东西交给了组织。交到政府以后,他们把外边包裹的雨布打开,发现里面是一部当年东北抗日联军使用的电台,电台上面还有一个小小的笔记本,笔记本上写着朴英山的名字。这部电台在三十年后,证明了这名抗联战士的忠诚。我们就此可以判断出当时的情况,就是三人小分队中有人牺牲了,有人负伤了,这个电台太重,要携带着突围非常困难。当时朴英山想的依然是,要是突出去了,我要回来继续利用这个电台。所以他没有把它毁掉,而是把它用雨布包起来,连同自己的笔记本一起埋在了这个地方,他想自己突出去后再回来找电台。但是不幸的是他在突围中被俘了。挖出的这部电台证明了朴英山被俘之后确实没有叛变,如果他叛变了,他一定会供出这个电台埋在什么地方。所以,他一直没有叛变,是壮烈牺牲的。
从这个事也可以看出,像朴英山这么优秀的战士都没能把电台建起来,那么这个工作是不是真的成了一个不可完成的任务呢?电台到底还建不建,还打不打?这个问题摆在了教导旅官兵的面前,大家的回答是简单而明确的,就是一定要打回去!怎么打回去?继续派遣人员潜回内地!政治副旅长张寿篯,把自己身边的警卫员李兴汉都派出去了,女战士冯淑艳也派出去了。他们尝试采用另一种方式潜入国内,重新建立电台。冯淑艳、李亚东等他们都是通过我们在黑龙江对岸的地下工作者悄悄地进入国境的,然后隐藏在东三省各地开始建立电台。
李兴汉潜回国内建立电台的过程非常艰辛。李兴汉是李兆麟也就是张寿篯的警卫员。他非常机敏,而且他是东北本地人,所以对当地的情况非常熟悉。他成功地越过了黑龙江后回到了自己的家乡。回到家乡后的第一个任务是什么,谁都没有想到,他的第一个任务是找对象结婚。为什么要结婚呢?因为这是抗联在前期受到这么多损失之后得出一个经验,如果部队把战士派回去,让他在当地隐蔽下来做地下工作,是很难扎住根的。因为在敌人经常进行清查的情况下,很难隐蔽自己。所以你得先结婚,取得一个合法身份,然后才能隐蔽下来。当时派回去的这一批人,就是建秘密电台的这批人经历基本都是这样。而在江的这一岸,旅长周保中、陈雷及特种旅的官兵们都在等待着,焦急地等待着江那边电台的信号。因为前期派出去的最优秀的战士,好战友,都牺牲了,派出去就没有了,一直都没有回声。终于有一天从江南发来了他们已经到达的电文,这个电文发回来的时候,江这边所有的人都哭了。为什么都哭了,因为他们终于又可以回到故乡了。这就是抗联这支部队准备开始反攻的第一步棋,有了电台就可以逐渐地恢复地下组织,可以派遣小部队不断地回去活动。
(4)建立起电台之后,抗联教导旅便开始在东北境内逐渐恢复地下组织,开展抗日活动。然而这个过程也是异常艰难的。为了实现这个目标,教导旅官兵又付出了怎样的代价呢?
比如说十二支队,就是当时入境作战的十二支队徐泽民部,他们在国境内活动的时候,曾经打出过非常辉煌的战绩,他们策动了伪满的第三飞行队起义,也就是伪满空军的飞行队跟着他们走了,要参加抗联。但这次起义后,被日军追击,损失很大,没能成功。十二支队当时在境内活动很活跃,但是伤亡也很大,最后被日军包围,徐泽民不幸被俘。
徐泽民被俘以后壮烈牺牲了。后来我们查看日伪档案时才知道了他牺牲的细节。徐泽民不是被日军杀害的,而是自尽身亡的。他在日军的监狱里用自己的腰带悬梁自尽了。在他死后,日军发现在监狱门的后面,徐泽民留下了一首诗,是用自己的指甲刻在上面的。这首诗写道“大丈夫为国捐躯,身虽死英名永在。奇男子舍身取义,志未遂勇敢长存。”如果不是日方档案把这首诗保留下来,我们可能很难知道这名抗联的高级军官最后牺牲时的真实情景了。
除了他以外,还有当时抗联中的美男子朴吉松,他在境内作战时,在1943年的时候不幸被俘壮烈牺牲。在他被俘的时候,这名被称为抗联美男子的抗联将领,一只眼睛在作战中被打瞎了,一条腿打瘸了,被俘半年以后被日军枪杀。
抗联女兵中还有一位长得非常漂亮,被大家称作小燕子的女战士,名叫陈玉华。陈玉华是作为电台发报员随着部队入境作战,在战斗中她负了重伤,抗联教导旅的密码是非常重要的,如果一旦密码本被对方缴获就需要所有人员立即更换密码,可是在境内的那些潜伏人员怎么来得及更换呢?就会给组织上造成极大的损失。那么陈玉华负重伤以后她是怎么做的呢,她把密码本撕碎了,全部吞了下去!陈玉华最后牺牲在小分队出击的行动中,是教导旅的一名烈士。
(5)抗联教导旅在重建地下组织,进行抗日斗争的过程中,付出了巨大的牺牲,他们获取了大量的日军驻防情报,为苏联红军出兵东北和抗战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另一方面,他们使东北民众始终没有丧失抗战信心,看到“中国人仍然在抵抗”。那么,当时的抗联地下工作者又是如何抵抗的呢?《夜幕下的哈尔滨》中,王一民是否确有其人?当时的真实情况又是如何呢?
在当时日方的档案里面,我们找到了一条奇特的记录。前几年热播的一部电视连续剧《夜幕下的哈尔滨》,它的主角是一位英俊潇洒的地下工作者,名叫王一民。非常神奇的是,在日方档案里记载的哈尔滨市地下党员名单里居然也有一位王一民。那么这个人到底是谁呢?经过我们仔细地调查才发现,这个王一民还真是一名地下党员,他的真名叫做李维民,曾经化名王一民。他在哈尔滨做了大量的地下敌工工作,就是策反敌军的反正工作。他曾经一度离开过东北战场,他是先进关,然后从关内又回到东北战场,在东北抗日联军重建地下工作网的时候发挥了重大作用。他在哈尔滨重新建立了地下组织,并且还在哈尔滨这一带药铺里购买过一些药材,为游击队制造炸药。他们制造的炸药在帽儿山炸毁了日军的一列军列。这个王一民没有像电视剧里的那样最后离开了哈尔滨,进入山区,投奔抗联主力部队,而是一直坚持到了日本投降。王一民即李维民,在建国以后曾任铁岭市公安局局长。当我们找到他晚年的照片时,仍然可以看到他年轻时候那种潇洒的风度。
这时境内的地下工作者也都纷纷开始活动起来,其中最典型的就是通河情报站在通河县发动的大起义。这场通河大起义是由杨春父子这两代情报人共同组织的。
这个情报站在赵尚志牺牲以后,一度跟组织中断了联系。但是杨春始终在不断地充实自己的力量,不断地发展自己的组织,在敌后坚持孤军奋战,直到抗联教导旅成立之后,这个情报站才重新与组织恢复了联系。在恢复了联系之后,1944年,杨春却不幸牺牲了,当时他已经开始培养儿子杨振瀛,使他成为这个情报站第二代负责人。在这期间,他们发展了两个伪军的重要人物,即当地伪军警备队两个中队长级的军官。这两个人一直想加入抗联,反正抗日。可是这个时候大家都感到,如果现在发动起义,恐怕难以承受日军的讨伐。于是决定等到抗联的主力打回来,等到盟军打过来的时候再发动起义。但就在这个时候,日军发动了一次大清剿,对周围进行大清洗。因为日军发现抗联并没有被彻底打垮,正在不断地重新恢复起来,于是就在老百姓里面清洗抗日分子,有大批人员被抓到监狱里进行迫害甚至被杀害。这两个伪军军官对日军的野蛮行为很不满,暗中营救了一些人,并给他们提供一些方便。这下子引起了日军的怀疑,认为如果你们同情这些人,那你们也肯定是抗日分子,于是就想把这两个军官抓起来。这两个军官提前得到了消息,觉得不能再等了。1945年2月,他们在杨振瀛情报站的支持下,在通河抗联的组织下发动了大起义。
这支起义部队最终没有能够坚持到日本投降,在经过一段时间的战斗之后,两位起义的伪军中队长先后牺牲,杨振瀛不幸被俘。在对他进行审讯时,杨振瀛死活咬定一句话,我不是抗联,我是被人家拉出来的,就跟拉夫一样,把我从客栈里拉出来,愣给我背上了一支枪,然后让我跟着队伍走。这样他死活不供,重刑后仍然不供,日军最后没有办法,就一直把他关在监狱里面,直到8.15日本投降的时候,他才从监狱里面出来。
(6)地下工作在抗联教导旅重返祖国的战斗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除了进行地下工作,抗联教导旅还派出一些小分队进行入境作战。这期间,还有位传奇人物,叫于天放。他作为清华大学的高材生,又有哪些与众不同的传奇故事呢?
还有一支入境作战的小分队,打得非常精彩,这支部队就是于天放的部队。于天放是清华经济系第四届学生,他是那一届黑龙江考进清华的考生中分数最高的学生。这么一个高材生,如果你看到他和家人在一起的照片的话,觉得他就是一个典型的知识分子。就是这个知识分子,在1932年的时候就组织起部队到东北进行抗战。一般都认为知识分子抗战肯定是缺乏实战经验,但这个知识分子却与众不同,他这支部队在东北一直打一直打,一直坚持到1944年12月。于天放曾经是88旅的,他到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领受任务后,继续回到于万金屯一带进行游击战,他是一个游击指挥官。在1944年12月份,他的部队战败,被俘。但于天放的传奇并没有结束,一般来讲,一个知识分子能够坚持抗战十四年,已经非常了不起了。于天放被俘之后没有屈服,而是在监狱里与敌人展开了斗智斗勇。
以他当时这个身份,日军一定会处死他。于天放在监狱里就和日军虚与委蛇,争取时间,等待时机逃出虎口。于天放被俘的时候是冬天,后来他回忆说,如果当时越狱的话,外面都是冰天雪地,出去没有掩护,很可能又被抓回来。所以,我一定要等到青纱帐起来的时候再行动。他是怎么样争取到这段时间的呢?他在扛过日军的酷刑之后,就和日军虚与委蛇,假意表示愿意与他们合作,说我现在即便想跟你们合作,我也没有办法,你们要我画的什么图我一时画不出来,我脑子很乱,反应特别慢。日军就真的相信了,说这也许是正常反应,因为给他上过电刑,电刑会损伤人的大脑,他的大脑可能是发生了问题,可以等他慢慢恢复了再让他合作。于天放是清华大学的高材生,他深知这种情况,他是故意利用这种现象来欺骗日军。就这样一直等到草木慢慢长了起来。此间他根据太阳的方位和附近火车经过的时间判断出了自己的位置,因为太阳可以让他判断经纬度,列车经过时间可以判断出是在哪条铁路线上,他判断自己可能是在北安的监狱里。还有一次日军审讯他的时候忘了关窗户,他朝外面看了一眼,看到了北安的街景,他去过这个地方,最后他断定自己肯定是被关在了北安。这样,从北安监狱突出去后往哪个方向跑,他心里就有数了。
他在监狱里通过敲墙跟另外一名抗联被俘人员赵忠良建立了联系,决定共同越狱。机会终于来了。一天他们打死了看守,逃出了监狱。逃出监狱之后,于天放和赵忠良就分两路跑。因为如果两个人一起跑很可能被追兵同时抓住,分开跑的话,可以迷惑日军,至少一个人有逃出去的希望。日军追捕的时候选择了赵忠良跑的方向,抓到了赵忠良,他被打折了双腿,最后赵忠良在狱中英勇就义。
于天放却神奇地跑了出去。于天放后来说,这不是我太神奇,是老百姓都心向中国,心向抗联。我越狱后,日军让老百姓拉着手拉大网来搜捕我,当时有个人就正好从我头顶上面走过去,我听到老百姓说,于天放藏好,于天放藏好。
这支教导旅的部队既拥有东北抗日联军教导旅的番号,同时在盟军即将开始反攻之际,又得到了一个苏军的番号,这个苏军的番号就是苏联远东红旗军步兵特别第88旅。为什么要这个苏军番号呢?有了这个番号才能从苏军的后勤系统中获得装备和支持。有了这个番号以后,这支部队就被纳入到了盟军对日作战的整个序列之中。大反攻马上就要开始了!这些英勇的抗联战士终于要打回祖国了!感谢大家收看《讲武堂》,下次再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