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在德国,施罗德素有“平民总理”之称,他待人谦和的态度是出了名的。尽管日程安排非常紧,但当本报记者提出采访要求时,施罗德欣然答应。
施罗德是第一次来到贵阳。他是这样描述对贵阳的第一印象:“听说贵阳近十年来取得了巨大的发展,我看到这里有许多现代气息的建筑,便捷的街道。对一个城市能取得这样的发展,我想对贵阳市民表示祝贺。”
■对话施罗德本报记者:这次您应邀参加生态文明贵阳会议,是什么吸引您参会呢?
施罗德:非常高兴接到生态文明贵阳会议的邀请函。德国在环保方面一直都很注重,我对环保、生态的强调也非常的多。我为什么会来呢?是因为我对中国最近在环保方面所采取的措施非常感兴趣,我非常想了解中国对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关系处理上有什么想法。
本报记者:您对这次会议有怎样的期望?您认为通过这次会议可以达到一个怎样的效果?
施罗德:通过这样的会议,我们可以传播这样的思想:环保在工业社会里越来越重要,我们应该在工业发展和环保之间取得一种平衡,我希望通过这样的会议可以让这样的思想在中国人民中传播得越来越广泛。
本报记者:您认为中国和德国两国可以为全球的生态文明做些什么?
施罗德:我相信中德之间可以相互学习,德国虽然在某些方面做得比较成功和先进一些,但是中国也有自己的强项,比如说在太阳能方面,所以在不同的领域可以相互合作。
■施罗德简介施罗德,1944年4月7日出生于德国北威州德特莫尔德市莫森贝格镇的一个工人家庭。自幼家境贫寒磨炼了施罗德自立、自强的性格。1998年至2005年,施罗德担任德国总理。在德国,施罗德有“平民总理”的称号:他没有显赫的家世,没有世界名校的学历,却成功地从社会的底层走向权力的中心,成为一个国家的领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