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外媒议克强经济学:改革魄力“让人想起朱镕基”

发布时间:2013年07月08日 18:3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成都晚报 | 手机看视频



原标题:

  中国新领导层执政以来,对经济增速的容忍度一度超出市场预期。从总理一系列表态,到央行面对流动性紧张的不作为,均显示本届政府对调结构的重视程度。

  “无刺激、去杠杆和结构改革”,知名投行巴克莱将李克强所选异于前任的政策道路称之为“李克强经济学”(Likonomics)。

  凤凰财经援引华尔街见闻报道,近期李克强总理被外媒频繁拿来与前总理朱镕基相比,彭博社此前称李总理可能成为自1998年亚洲金融危机以来中国首位达不到年度增长目标的总理,而上一位正是朱镕基。而在“路透:克强经济学从这里起航”中,路透社也提到李克强的魄力让人想起前总理朱镕基。朱一直被认为是上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改革的领导者,当时他辞退了5千万名国企员工,削减了臃肿的行业。

  彭博社在最新的报道中直白地用“休克疗法”和“让人想起朱镕基”来描述新总理的新政。文中写道,通过一场至少过去十年未见的货币市场流动性紧张,李在上周发出了最明确的信号,中国的新领导层希望银行控制信贷扩张。野村的分析师认为,下一步可能包括一些收紧措施,甚至可能让一些小的金融机构倒闭。

  朱镕基此前削减国企的做法为此后多年的经济增长奠定了基础。而李和他的团队如今将精力集中在放缓信贷增速上以避免资产泡沫或坏账危机,但他将面对地方政府债务和国有银行的问题。

  中美商会前主席James McGregor认为:“你必须用铁锤来砸碎现在的体系。”他向彭博社表示,“这里毫无规矩可言,所以你必须用强有力的措施来让金融体系的人注意到你,他显然成功了。”

  前高盛大中华区主席胡祖六表示:“两任总理都是改革者,而投资者们想要搞清楚李是否像朱那样敢于推动重大的变革。朱的改革在当时不受欢迎并且带来了很多痛苦,但最终给中国经济带来了巨大的好处。”

  李的改革措施可能会面临来自地方政府和国有企业的反对。Nottingham大学的Steve Tsang认为:“每个需要信贷的人都会反对,地方政府怎么偿还巨额债务呢?”

  李和朱一样都接手了一个过渡投资的经济体,同时也都承诺减少政府参与。Tsang说道:“两人都看到了采取重大措施改革经济的需要,并且都以不同的方式这么做。”

  巴克莱的黄益平认为克强经济学的成败取决于是否能够推动“结构性改革”。黄认为,存款和贷款利率在未来数月里可能变得更加灵活,而10月的经济会议上将细化注入财政和户籍制度改革。

  本报综合

  看话剧《商鞅》凄然泪下 朱镕基慨经济改革之艰

  1996年岁末,朱镕基副总理在北京看话剧《商鞅》。据报纸上面的消息,他为剧情所动,凄然泪下。商鞅以惊人的勇气掀起改革之潮流,终为顽固派羁绊,车裂而死。此事虽已过去2000多年,然而以古衡今,焉能不令人慨叹。

  朱镕基目前是中国经济大局的实际主持者。此人给予外界的最突出印象,乃是“铁面无情”。美国《新闻周刊》说他是“中国最厉害的老板”。

  朱镕基在1991年春季由上海来到北京中南海里,据说是由于邓小平的提议。邓小平曾经多次提到,朱镕基是一个“懂经济”的人,任何人都明白他的本意,是要朱来主掌中国经济的大局。

  从三年半的经济情势可知,朱镕基控制经济大局的能力相当不错,其结果也值得自豪。尽管如此,朱镕基还是在相当大的程度上流露出他的不能轻松的心情。令他最为头痛的一件事,是重复建设。他说,这是最大的也是最难解决的。

  比如他知道现在全国具有年产3000万台彩电的生产能力,其中1/3为市场无法销售,亦即专家所说“过剩”。解决的办法,只有一途,也就是用好的企业去淘汰坏的企业。朱镕基发现,的确有一家叫做“**”的企业在迅速地扩大自己的规模,很快便占有市场份额几近半数,故令无数其他企业如临深渊。

  初衷为消灭重复建设,结果却又不得不为重复建设说话。办中国的事情,无论怎么“才自清明志自高”,总是不能随心所欲。这是典型一例。摘自《沉浮》,凌志军著,人民日报出版社出版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朱镕基 外媒 的新闻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