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民工局长”陈家顺:有十分力就要努力使出十一分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8日 10:3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妇女报



  45岁的陈家顺,头上“戴”着很多光环——2012年度“感动中国”人物、云南省委授予的“直接联系群众的好干部”、云南省委宣传部表彰为“云岭楷模”、云南电视台评选的“昆明好人”……

  从不忌讳别人说自己长着“民工相”的陈家顺面对这些荣誉,心里“诚惶诚恐”。可说起在外务工的乡亲打拼出一片天地,过上安稳日子时,这位“民工局长”脸上透着淡淡的笑意,没有什么能比百姓满意更让他开心和放松。

  带领乡亲开辟致富路

  陈家顺和乡亲们世代生活在云南东部的一个小县城——沾益县。全县43万人中农村人口近30万,而高原丘陵地貌造成的山多地少、交通不便,更使得百姓靠天吃饭的传统路子走得艰难。

  穷则思变。2004年,沾益县开始把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作为增加农民收入、改善民生质量的重要工作。早一年进入县劳动就业服务中心工作的陈家顺,开始担当起动员、组织、护送农民工外出的任务。

  然而,第一次带乡亲们外出寻找致富路的经历却让陈家顺碰了一鼻子灰。2004年4月,陈家顺和同事陪着80多个老乡到广东惠州的一家企业找工作。脚刚落地,乡亲们就恨不得马上返家。原来电话里跟厂家谈好的工资待遇都不能兑现。被指着骂“收了黑心钱”的陈家顺和同事一肚子苦水没地方倒,看来只靠着与老百姓挤火车啃面包的吃苦精神还不能给乡亲们带来合适的工作、合理的待遇和生活的改善。

  经过三年的摸索,2007年,沾益县在浙江省义乌市设立劳务工作站,为的是让劳务输出工作更接地气,更扎实。被公认为“做事踏实稳重,有沟通能力”的陈家顺当选站长。

  为懂实情“卧底”打工

  作为云南省第一个县级驻省外劳务工作站,陈家顺没有经验可学。面对老百姓对介绍的工作不满意的“旧疾”,急得两眼发红嘴唇起泡的陈家顺想出一个法子:放下公务员的架子,丢开县人力资源和社会劳动保障局副局长的官帽,到工厂里打工,“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干”。

  5年时间里,他做过饰品店的组装工、养猪场的猪倌、鞋厂的打包装卸工、民工子弟学校的老师。回忆起打工的日子,陈家顺说“真的不容易”。苦,他吃过,每天12小时站下来,下班时迈不开腿;气,他受过,被要求严格的管理人员训斥“笨死了”“不干走人”;疲惫,他领教过,夜里在飘荡着汗臭和呼噜声的集体宿舍里彻夜难眠;焦虑,他体验过,辞工时为了领到工资,像皮球一样被踢来踢去……看着他坚定地走过来的百姓都折服了,“这些经历是‘秀’不出来的。”

  “卧底”打工的经历让陈家顺心里有了底,什么样的工作介绍给老百姓更合适,能挣钱。吃过“民工饭”,才懂“民工难”。他面对发泄不满情绪的乡亲时不再焦躁。

  老乡徐树荣跟着陈家顺走出大山尝到了甜头。虽说当年在家里守着几分地,靠着种烟、养猪,一家老小饿不着,可辛苦一年到头攒不下钱,成家17年,还欠下1.3万多元的账,因此村里人都开玩笑地叫他“老丈人”。2007年,徐树荣夫妻俩决定跟着陈家顺到外面闯闯,可从没出过远门的他们,心里一点儿底都没有。陈家顺根据自己的打工经验,结合夫妻俩年轻学东西快的特点,把他们介绍到了一家工具厂。刚开始,夫妻俩抱怨自己做活慢,工资低,陈家顺鼓励他们坚持、耐心学习。如今,徐树荣已担任了车间小组长,夫妻俩如今不光还清了欠款,手上还有了些积蓄。

  6年下来,陈家顺“卧底”考察了义乌市及周边县市的678家各类企业,为农民工提供了180多家用工情况良好的企业信息,而与徐树荣一样到义乌打工致富的乡亲有8000余人。

  乡亲权益受损 第一时间帮忙处理

  俗话说:“在家千日好,出门半日难”。陈家顺明白,老百姓来到人生地不熟的他乡,最难的就是自己的权益受到伤害却无处求助。从建站的那天起,陈家顺和两名同事的手机24小时保持开机状态;每天早8点到晚8点,工作站总是敞开大门,有人值守。打电话进来的没有听到过一个“不”字,也没有一个人在这里被当做皮球“踢”出去;当有人投诉遭遇不公时,陈家顺和同事第一时间赶到乡亲的面前帮忙处理。然而,这些工作背后,陈家顺拿出的胆识和勇气连自己都吃惊。

  2011年5月,帮助某服装厂的两名女工讨要工资时,陈家顺与厂方发生了正面冲突。

  企业结算工资的惯例是半年一结,而两位女工要求辞工时只做够了三个月,因此没拿到工资。

  了解情况后,陈家顺要求发放两位女工的工资,“不到合同期满不许辞工,这只是你们企业单方面的规定,是违法的。”

  哪知董事长拍着桌子叫了起来,“这个钱我是一分都不会给。你要是拿了这个钱,你今天就走不出我这个厂!”

  “你信不信,今天我不但要让工人拿到钱,还要一步一步地走出你这个厂!”陈家顺寸步不让。

  紧张的较量持续了三四个小时,该镇领导闻讯后赶来调停,厂方最终同意如数支付两位女工的工资。

  6年的维权历程中,陈家顺为农民工调解纠纷近千起,挽回农民工直接经济损失56万多元。

  有人说陈家顺天不怕地不怕。“我怕,怕老百姓对我这个副局长不满意。”这个有十分力就会努力使出十一分的官员说。(本报记者 梁苹 实习生 宋红霞)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