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大赛新闻

第六届“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哈尔滨赛区预赛圆满成功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24日 15: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哈尔滨赛区四名晋级选手

哈尔滨赛区四名晋级选手

  央视网消息:2013年5月21日,第六届CCTV“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哈尔滨赛区预赛圆满结束。本赛区的赛事由哈尔工程大学承办,共有7所知名高校的来自12个国家的25名选手参加比赛。经过激烈的角逐,共诞生4名获得“进京通行证”的选手,届时将参加8月份在北京举行的电视总决赛。他们分别是来自黑龙江大学的德布佳达(几内亚比绍)、哈尔滨师范大学的李国明(老挝)、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娜娜(吉尔吉斯斯坦)和谢昭波(柬埔寨)。

  北国冰城哈尔滨虽然气温骤降,阵阵细雨袭来,但在哈尔滨工程大学的第六届汉语大赛预赛现场却热情四射。作为第四次承办哈尔滨赛区赛事的高校,哈尔滨工程大学以热情、细致的态度为本赛区的成功提供了保障。三位评委分别由哈尔滨工程大学国际合作教育学院对外汉语教研室主任杜宏权、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新闻主播叶迎春和《新晚报》时政要闻部主任田文雁担任,也为公正、公平地选拔出优秀选手奠定了基础。

米里-美女与野兽

米里-美女与野兽

  上午8时许,选手就位,比赛正式开始。1号选手是来自哈尔滨工业大学的带伤上阵的俄罗斯姑娘伊琳娜。热爱中国武术的她身着黄色绸缎武术服,系粉色绸带,在舞台上挥舞长刀。但由于训练时不小心划伤左手手腕处,伤口尚未愈合,她在场上并没有发挥到极致。她告诉记者她最初是随老公一起从俄罗斯来到中国求学,却意外对中国武术产生了浓厚的兴趣,这也更坚定了他们二人留在中国学习汉语和中国文化的信念。

  哈尔滨赛区的选手各个身怀绝技。来自哈尔滨工程大学的吉尔吉斯斯坦姑娘娜娜以一身洁白的赫尔克斯族登场,带来了一支民族舞蹈,又凭借其良好的汉语表达能力,大方得体的谈吐征服了评委和观众,博得了阵阵喝彩。已经有四次参赛经历的哈尔滨师范大学选手李国明,用一首《老男孩》唱出了自己的成长往事。对于即将毕业的他,这也是他最后一次能够站上汉语大赛舞台的机会。来自几内亚比绍的黑龙江大学选手德布佳达精通五国语言,深喑中国儒家、道家思想,对评委提出的关于孔子、老子思想的问题对答如流。谢昭波更是现场挥笔泼墨写出“龙马精神”四个气势恢宏的毛笔字。

  经过第一轮的比拼和评委仔细商酌后,来自哈尔滨工程的谢昭波脱颖而出,成为第一个获得进京通行证的选手。其余六位选手则需通过30秒的拉票时间再度PK。最后德布佳达、李国明和娜娜成功晋级,与谢昭波一起将于8月赴京参加全国总决赛。

谢昭波现场写作“龙马精神”

谢昭波现场写作“龙马精神”

  “汉语桥”在华留学生汉语大赛由中央电视台、国家汉办/孔子学院总部联合主办,由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CCTV-4)承办,至今已经成功举办五届。汉语大赛为在华留学生搭建了一个展示汉语水平、交流汉语学习经验的平台,为所有热爱汉语、热爱中国文化的朋友架起一座学习的桥梁、友谊的桥梁,使来华留学生们进一步了解和热爱发展变化中的中国。

伊琳娜带上舞剑

伊琳娜带上舞剑

  参赛选手虽未能全部晋级,但是他们在舞台上的表现都将永远地留在汉语大赛的舞台上。来自哈萨克斯坦的哈尔滨师范大学选手米里身着蓝色绸缎大褂,用颜料涂成一张绿脸登台,与其搭档一起献上一出自导自演的《美女与野兽》轻喜剧,引爆观众的视觉神经。来自韩国的金鸿周大秀绕口令,还现场模仿起了王宝强,大家纷纷拍手叫好。未晋级的过关选手并未止步汉语大赛,他们仍有机会通过网络复活的方式获得进京通行证。大赛组委会将参考选手个人在中国网络电视等平台的人气高低,决定其是否有资格成为百强选手进京参加总决赛。具体的网络复活方式,可登录第六届汉语大赛官方网站(http://news.cntv.cn/special/hanyudasai6/)获取相应信息。

  预赛时选手们的表现究竟如何?晋级选手在“汉语大赛”决赛又会给您带来怎样的惊喜?更多精彩赛事,敬请关注中央电视台中文国际频道。

  播出时间:

  预赛:2013年7月15日至8月19日,《快乐汉语》栏目每晚22:45至23:00

  决赛共10场:2013年8月20日至8月29日,晚间黄金时段

  总决赛暨颁奖晚会:2013年8月30日,晚间黄金时段

  播出频道:CCTV-4中文国际频道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