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雅安震区灾情与救援图

广州援建汶川项目在芦山地震中无一出现安全问题

发布时间:2013年05月06日 07:05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广州日报



  原标题:广州援建项目无一出现问题

  广州援建的汶川二小通过了芦山地震的考验,完好无损。

  “4·20”芦山地震后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专家重访汶川威州

  “4·20”芦山地震牵动全国人民的心。随着抗震救灾工作的深入推进,“5·12”汶川地震后重建房屋的安全情况也引发各界关注。“5·12”汶川特大地震5周年前夕,本报记者随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专家等组成的工作队,重访离芦山地震震源只有80公里、并由广州对口援建的汶川县威州镇,发现广州援建汶川项目无一出现安全问题,以“满分”通过了本次大震的考验。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也在芦山地震后,对此进行了报道和高度评价。

  文、图/记者赖伟行

  现场

  援建医院外墙内壁都无裂缝脱落

  记者首先来到汶川县人民医院,这是广州援建最早投入使用的项目之一。广州援建施工方代表陈爱民告诉记者,汶川县人民医院共使用了近100个抗震阻尼器,每个都可以承受100吨以上的拉力,从检查的情况看,在这次芦山地震中成功发挥了抗震作用。

  记者在汶川县人民医院内看到,无论是外墙还是内壁,都没发现裂缝和脱落现象。在医院的病房内,病患都在安心接受治疗。“芦山地震发生以后,我们这里也有强烈震感。”汶川县人民医院副院长刘辉贵回忆,“4·20”芦山地震发生当天,汶川也受到波及,他们全院上下所有医护人员都第一时间到位。不过,在这样的强震之下,整个医院所有的医疗仪器都保持正常,医生们照样看病和进行手术,没有出现任何问题。

  随后,记者来到由广州援建的汶川二小。校长徐江介绍,学校现在共有17个班,700多名学生,会定期举行应对地震的疏散应急演习,虽然今年地震的强度是教学大楼投入使用后最厉害的,但主体建筑没有受到任何损伤。

  汶川县委、县政府透露,汶川县灾后重建成果经受住了这次“4·20”芦山地震的考验,灾后重建的中小学、医院、广场等主要公共设施和新建的民房安全是有保障的。全县生产生活并没有受到明显影响,也未发生人员伤亡。但由于汶川县距震中芦山县较近,同处龙门山断裂带,并与“5·12”汶川特大地震引发的次生地质灾害隐患叠加,引发了部分山体滑坡和崩塌,导致全县部分农田、牲畜、圈舍及道路、水利、电力等基础设施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坏。

  “这次大地震汶川有惊无险,除了极少数维修加固的民房出现裂痕但并不影响安全外,广州援建重建的项目更无一出现质量或安全问题。”四川省阿坝州委常委、汶川县委书记青理东说,通过芦山地震的检验,证明广州援建汶川县城所在地威州镇的规划是科学的,建筑是安全的,质量是过硬的。

  分析

  先进抗震建筑技术成功发挥作用

  记者了解到,“5·12”汶川地震发生后,在确定广州援建项目的选址时,广州援建工作组充分考虑建设场地的地质条件,并结合地震断裂带的分布情况,尽量远离地震断裂带及次生灾害带。由于县城整体用地紧张,有时不得已项目选址离地震断裂带相对较近时,通过提高建筑物的抗震等级、构造措施或采用隔震减震技术,增强建筑物的安全。

  广州大学工程抗震研究中心工程师杨泽群说,“如果说传统的抗震建筑技术是通过‘抗’的方式来进行抵御,那么广州援建的过程中,在部分项目中就引入了‘隔’的技术,达到小震不坏、中震可修、大震不倒的目标。从检查情况看,这些先进的抗震技术在这次地震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主体建筑都没有任何损伤。”

  先进的抗震技术,也需要保证良好的工程质量才能得以发挥作用,不少汶川当地人对广州援建项目都赞不绝口。广州援建工作组在当初时间紧、任务重的情况下,是如何确保规划科学合理和工程质量优秀的呢?原广州对口援建前线工作组组长、现任广州市国土房管局局长李俊夫说,汶川县城地处龙门山地震带,地震威胁、次生灾害时有发生,在地震带上进行原址重建,如何确保老百姓的安全是灾后重建工作首先考虑的问题。在对受灾情况进行全面的调查分析以及对地质条件进行勘测治理后,广州援建充分做好规划选址工作,考虑汶川特殊地理地势条件,通过拉开布局将规划建设范围由原来的2平方公里扩大到4平方公里,降低城市密度、优化城市空间结构,新建用地面积近2万平方米的3个避灾广场。

  “在威州不能出现一处豆腐渣工程,不能留下一句骂名。”李俊夫透露,广州援建队伍牢记2008年8月15日时任广州市委书记朱小丹第一次赴川慰问灾民、指导对口援建工作时提出的这一要求,援建当年从安全管理、质量管理、工期管理和资金管理方面入手,建立了“四控制一确保”目标管理制度,把工程质量、安全放在突出位置,并把质量管理职责落实到人,实行质量一票否决、质量奖罚制度。

  感恩

  重建家园也重建内心世界

  作为广东援建主力军,广州援建一开始就坚持民生优先理念,一批民生工程的建设成为灾后重建的第一战役。在原来的阿坝师专地块上,一座现代化小区——阳光家园安置房拔地而起。该小区共有824套住房,建筑风格以川西羌式建筑为主,采用8度抗震设防。对于不久前发生的地震,小区内的居民都淡然处之。阳光家园社区党支部书记朱泽云告诉记者,芦山地震发生后,社区居民的生活一切正常。

  记者在汶川县城内走访发现,广州援建特别注重通过项目来帮助威州人民重塑“精神家园”。汶川是大禹故里、羌藏民族集中聚居区和红军长征经过地。广州援建通过修建博物馆、景观带、锅庄广场来凸显威州的历史文化和民族文化;通过修建大禹雕塑和红军桥来发扬不畏艰险的创业精神和长征精神;通过记忆希望广场、阳光家园以及“新家园、新生活”雕塑来发扬抗震救灾精神。

  “广州人民,既是恩人,更是亲人。汶川人民不会忘怀。”汶川县县长张通融说,广州援建的成功恰恰在于不是简单地把广东的符号嫁接到汶川当地,而是在重建建筑的同时重建人民的内心世界和精神生活,让“中国梦”在汶川得以实现。

责任编辑:任仲发

热词: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