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从3月26日起,包括中央电视台、新华社在内的多个媒体先后开设《最美基层干部》专栏,推出系列人物报道,反映各地涌现出的基层干部先进典型。央视首期节目以“百姓心中的‘尼瓦’乡长”为题,报道了四川省甘孜州道孚县瓦日乡原乡长菊美多吉,一位与藏族群众结下深情厚谊,感动了无数人的“最美基层干部”。
而在本报同步开设的专栏中,首位走进公众视野的“最美基层干部”,是一位工作在煤矿第一线,虽生活艰难,却5年始终如一地坚持资助固原市原州区中河乡30名贫困留守儿童的“80后”女孩马小萍(据本报3月27日载)。
从中央到宁夏,从“最美乡村医生”,到“最美乡村教师”,再到今天的“最美基层干部”,近段时间以来,几乎所有的重点关注和寻找都在基层展开。
仅仅因为“走基层、转作风、改文风”活动的倡导吗?不,当然不。
眼睛向下,最重要的原因,是因为那里有最为平凡的精彩。对于新闻媒体来说,那里有最鲜活的素材;对于领导干部而言,那里有贴近群众的“民声”;而对于所有的“高高在上”,那里的他,或者她,或是他们,每一个人、每一个群体的背后,都隐藏着故事、蕴含着精彩,只有当我们眼睛向下时,才能走近他们,发现他们,了解他们,为他们感动,为他们震撼。
眼睛向下才能发现“美”。就像菊美多吉,他用年仅33岁的璀璨年华,在平均海拔3600米的草原上树起了共产党员不朽的丰碑。如果不是眼睛向下发现了这位最美干部,我们不会知道原来看似不起眼的乡村干部,也能把群众的小事,干成“顶天的大事”;不会知道,做好群众工作不仅需要细致耐心,还要像菊美多吉一样在创新中改进工作方法,比如发明“恋爱工作法”;更不会知道,微而不弱,才会美了群众的心房,美了干部的胸膛,美了伟大复兴之“中国梦”。
眼睛向下能推行“善”。基层的“善”贵在点滴的平凡付出,它没有“托举哥”的轰轰烈烈,也没有“最美的哥”的感天动地,那些渗透在一日一行里的平凡,没有一丝惊天动地,却同样震撼人心。就像马小萍,很难想象一个孩子有着重大疾病的家庭,会在她的号召下,坚持资助长达5年,甚至更长。虽然每月500元的数目不算多,但这种细水长流的平凡坚持,却更让人感动,也更容易让人产生共鸣,进而效仿。
眼睛向下能解决“难”。无论新闻媒体,还是领导干部,眼睛向下所发现的“美”、推行的“善”,宣传也好,鼓励也罢,让更多的人效仿起来,根本目的其实就一条:解民忧。因为,只有越来越多的人加入到那些奉献在基层、生活在基层的人们中,包括让那些随着“最美”而显现的制度弊病一一显现,存在于基层的各种不足和问题才能得到最大程度的解决,“最美”医生、教师、干部的境遇才能得到改变,千千万万的普通群众才能收获更多、受益更多。
这就是为什么我们的眼睛要始终向下的原因所在。(贺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