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原标题:吴仁宝
吴仁宝1928年11月出生在江苏省江阴县华墅乡吴家基,1954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1957年他担任华西村党支部书记以来,在半个多世纪的时间里,始终坚信“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坚持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共同富裕,带领全村党员、群众艰苦创业,把一个贫穷落后的小村庄建设成为享誉海内外的“天下第一村”,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典型。吴仁宝曾任江苏省江阴县委书记、江苏省政协常委。他是党的十大、十一大、十七大代表,第六、七、八届全国人大代表。曾荣获全国优秀共产党员、全国劳动模范、全国道德模范、中国十大扶贫状元等称号。
在吴仁宝的推动下,华西村不仅带动了周边十多个村庄共同致富,帮助宁夏、黑龙江分别建成了“省外华西村”,还为全国培训了数以十万计的农村基层干部。
吴仁宝是江苏省华西村的原党委书记,多次当选全国人大代表和全国党代会代表。几十年来,他带领华西农民坚持共同富裕,走出了一条具有华西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从昔日人人穷得没饭吃,到今天家家住别墅、户户有汽车、人均存款超百万元,华西村成为名副其实的“天下第一村”,创造了中国农村多项“第一”,他也被人们誉为“农民思想家”“中国农民第一人”。
吴仁宝说:“我是穷过来的,看到有人穷我就心疼,最大的心愿就是让穷人过好日子,这是我的原动力。无论任何时候,我都坚信一点,共产党是要为大多数人民谋幸福的。什么是社会主义?人民幸福就是社会主义。”
正是凭着这个信念,才有了今天的“天下第一村”。华西有个“土标准”:社会主义不是空洞的口号,而是实实在在可触可及的,是让人民真正幸福。
上世纪80年代初,中国农村开始经历一场新的重大变革,“分田到户、包产到户的承包责任制”迅速在各地推开。吴仁宝认为,中央政策的最终目的是让农民富裕起来。在那些长年的大锅饭严重制约生产力发展的地方,分田到户是非常必要的;而华西村每人只有半亩地,集体经济已经十分壮大,农民的日子一天比一天好,为什么一定要分呢?
吴仁宝说:“华西村当时的头等任务是要更大力度地发展集体经济,让大伙儿的生活更加富裕、共同富裕!”华西村没有分,它实事求是地坚持了自己的路子。20年之后,它以雄厚的集体经济为后盾,使这里成为中国第一个 “电话村”“彩电村”“空调村”“汽车村”“别墅村”,这一方土地上的人成为中国最富裕的农民。
吴仁宝建议将周边村与华西村联合建立大华西村的想法不但得到了上级政府的赞赏和支持,更得到周边村干部群众的举双手拥护。从2001年开始,一批又一批村子以百分之百的签字同意率先后并入华西,到2004年,华西已由原来的面积0.96平方公里、人口1600多人,扩展到方圆30多平方公里,下辖16个村,人口3.5万人。如今走进大华西,人们看到的完全是一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壮观景象:山北一望无际的田野是“粮仓”,山南鳞次栉比的工厂是“钱庄”,中间鸟语花香的别墅是“天堂”。
“口袋富了不算富,脑袋富了才是富。”物质上富裕起来的华西人时刻不忘精神文明建设。吴仁宝认为,“艰苦奋斗、团结奋斗、服从分配、实绩到位”的华西精神是华西人的立业之根、创业之本、兴业之宝,“精神文明”是华西村共同富裕的保证。
吴仁宝就像一架永不停歇的播种机,他渴望着把社会主义幸福生活的种子播撒到更多农民的心里,播撒到更广大的土地。他曾先后出省建立了“黑龙江华西村”和“宁夏华西村”,这两个村的村民收入翻了四番。还为中西部20多个省份举办100多期培训班,智力扶贫带动10万人脱贫致富。2006年开始,他还每年邀请全国1万名农村党支部书记举办交流学习班,分期分批,总期5年。学习交流的目的,他概括了一句话:“村帮村,户帮户,核心建好党支部,最终实现全国富!”
在华西村口的一块大牌子上,写着吴仁宝的名言:“家有黄金数吨,一天也只能吃三顿;豪华房子独占鳌头,一人也只占一个床位。”吴仁宝说:“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我们共产党人坚定不移的理想,我们一生中可能不会实现,但我们一生中可以去实践。”
2009年9月10日,在中央宣传部、中央组织部、中央统战部、中央文献研究室、中央党史研究室、民政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解放军总政治部等11个部门联合组织的“100位为新中国成立作出突出贡献的英雄模范人物和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评选活动中,吴仁宝被评为“10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国人物”。
2013年3月18日,当代农村干部的杰出代表,江苏省江阴市华西村原党委书记吴仁宝同志因病医治无效在华西村家中逝世,享年85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