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
客服设为首页 |
原标题:神州唱响雷锋之歌
榜样的力量
“英雄,广州向你致敬!”
50年前,一个名叫雷锋的士兵家喻户晓,50年后,又是一个“学雷锋日”,被誉为“最美武警”的郑益龙,以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雷锋精神。
珠江水咽,无语东流。3月8日就将是他34岁生日,但他还是离去了!
在苦苦寻找了3天4夜后,谁都不愿意接受的结果最终还是出现了。3月4日晚,在离郑益龙跳水救人地点500米东侧处,水上搜救人员发现了他的遗体。短短500米,却已是生与死的距离。
3月1日14时许,陈永标夫妇和朋友吴志平来到珠江西堤码头游玩。当吴志平为陈永标夫妇拍照时,陈永标在后退时不慎被铁链绊腿掉入江中。
“救命呀!”听到陈永标妻子和众人的呼救声,路过此地的武警广州支队四大队副教导员郑益龙当即冲向岸边,一边跑一边脱衣服,冲着准备下水救人的吴志平说:“你别动,我来救!”事发现场的监控设备还原了当时的情景:14时26分08秒,陈永标落水。郑益龙从远处台阶上冲刺般奔跑到岸边,又毫不犹豫地跳入水中。视频显示此时是14时26分22秒,他跨出了21步,整个过程仅14秒。
在水中,郑益龙右手托住陈永标,左手奋力往岸边游。可是,由于江水湍急,不会游泳的陈永标在水中乱打乱拍,死死抓住郑益龙,救援没有奏效。岸上的群众立即把衣服脱下打结,想把他们拉上来,但也失败了。很快,湍急的水流冲击着逐渐体力不支的郑益龙和陈永标。这时,有人丢下一个救生圈,此时的郑益龙脸色发青、嘴唇发紫,他艰难地把陈永标托到救生圈上后,自己却被水流冲走了。危急时刻,路过此地的中山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保安队队长路志辉也跳入水中施救,最终在众人合力下将陈永标拉上岸。
图为郑益龙组织中队战士与看守所民警进行拔河比赛。资料图片
随后,路志辉又游向被冲远的郑益龙,尽管他已经抓住了郑益龙的衣领,却因水流太急,自己体力不支,最终没能将郑益龙救上岸。
“他肯定是太累了,可依然把生的希望留给了别人!”现场目击者赵先生看到郑益龙被江水吞没,痛心疾首。
把危险留给自己,安全留给别人
武警广东总队政治部副主任许木泉介绍,郑益龙是汕头潮阳人,1979年生,刚结婚两年,儿子不到10个月大。“他那天本来是请假陪岳父来中山二院看病的。事故发生后,年迈的岳父承受不住打击,已经被接回家中。而老人的病历,还一度漂浮在江中。”郑益龙1997年12月入伍,1998年12月入党,历任排长、司务长、副队长、指导员、副教导员。他先后三次荣立三等功,多次被表彰为优秀基层干部、优秀共产党员。
在战友郭强眼里,郑益龙是一个乐观憨厚的老大哥:“部队的轮休时间有限,但每次填报时,他总是先让我们选择轮休日期,然后再填报他自己的。”郭强说,郑益龙有时候会亲自下厨做几道拿手好菜,端给战士们吃。战士过生日,他亲自订蛋糕,给战士过集体生日。天冷的时候,郑益龙晚上查哨总会关心哨兵衣服有没有穿够。查完哨回来,他还会逐个查看战士的床铺。
勇敢,是优秀军人的特征。郑益龙对于“勇敢”的解释是,把危险留给自己,安全留给别人。在郑益龙驻守海珠区看守所的一天,看守所门外一名怀孕女子突然跪在地上,手持水果刀准备自杀。郑益龙得知后,立即赶到现场,一把抓住女子握刀的手,将刀拧了下来。虽然郑益龙的手在夺刀时划伤了,他还是不停地做女子思想工作后,亲自帮女子买了一张返乡的火车票,把她送上火车。
“不要怕,我来救你了!”
被郑益龙救起的陈永标回忆起当时的情景:郑益龙游到身边首先告诉他:“不要怕,我来救你了!”这是他最后一句话。
在搜救郑益龙的那几天里,广东商业职业技术学校几十名师生来到江边,向英雄献花致敬。网友们发帖:“上尉同志,请马上归队!”不少人踊跃跟帖,祈祷这位“最美武警”逢凶化吉。微博上10多万条为郑益龙祈祷的“微感动”转发。4日晚,得悉郑益龙牺牲的消息后,网友们纷纷表达了悲痛之情,有网友说:“英雄,你还是走了!你的形象、你的精神将永远留在广州人民心中。英雄,广州向你致敬!”
在护送英雄遗体前往殡仪馆的路上,陈永标泪流不已:“我当时太慌张了,也没好好看清武警大哥长什么样子,今天才算真正见了一面……”陈永标含泪说,“英雄,你一路走好,我愿意用下半辈子去弥补,你的父母就是我的父母,你的儿子就是我的儿子,你放心!”
“郑益龙就是当代雷锋!”在微博上,网友们把郑益龙的名字和另一名伟大士兵的名字联系在一起。
身边的雷锋
“学雷锋其实很简单”——连云港“雷锋车”车手权太琦代表速写
圆脸庞、大眼睛、说话时脸上总挂着微笑,这位浑身透着青春与阳光气息的姑娘让人眼睛一亮。“我就是‘雷锋车’车手权太琦。”这位生于1984年的全国人大代表边说边伸出五指,“现在已经是‘雷锋车’第五代传人了!”
日前,山东省淄博市周村区的医务工作者为市民义务体检。 光明日报通讯员 孙德志、胡新广摄
“3月5日,对我来说非常特别。”她一字一顿,认真地对说,“这一天是毛泽东等老一辈领导人题词、发出‘向雷锋同志学习’的号召50周年纪念日,是我作为代表参加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日子,也是我所在的连云港市新浦汽车总站‘雷锋车’组成立50周年的日子。”
别看权太琦年龄不大,但她拉“雷锋车”已有10年多。说起“雷锋车”历史,权太琦如数家珍:“‘雷锋车’组先后有5代车手,500多位姐姐爱心接力,坚持50年如一日地向雷锋学习。”
“我觉得雷锋就在身边,雷锋精神永不过时。从小事做起,从身边事情做起,学雷锋其实很简单。”学雷锋,为他人服务已成为权太琦的生活方式。这次参加会议,她还是江苏代表团第五组的联络员,做发放材料之类的琐事。她干得很开心:“做好事让我快乐,我很满足,这种机会当然不能错过!”
光明日报李 可 王昊魁
杨毛,坐着轮椅献爱心
天津外国语大学校园,阳光明媚。快门一闪,优美的画面定格在了的相机里——一位坐在轮椅上的女孩甜甜地笑着,她面前摆放着近30件色彩靓丽、造型各异的手工串珠作品……3月1日,一场特殊的小型校园义卖会正在进行。
3月5日,G71次列车乘务员向旅客宣传雷锋精神。 光明日报 杨慧峰摄
义卖会的主角是日语学院本科生杨毛同学。这位来自四川的姑娘身患先天性肌无力病症,病痛让她从小就经历了常人所没有的痛苦。在不幸的命运前,杨毛没有屈服。2011年,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取了天津外国语大学。为了让杨毛完成学业,学校免去了杨毛的所有费用,还为她及伴读的母亲提供了学生公寓。
入学后,杨毛把老师和同学们的关爱化作力量,她加入了学校“雷锋志愿服务团”,并担任了手工社社长,通过义卖手工艺品,将所得款项捐献给贫困山区的孩子们。这次义卖就是她和手工社15个同学共同举办的。
“给我们来个手链吧!”王艳和李彤是大一学生,她们一人买了一条手链。王艳告诉,她入学后就听说有这么一位学姐,坐着轮椅献爱心。短短10分钟,桌上摆卖的工艺品已经所剩无几,杨毛手里有了近300元“爱心款”。
光明日报陈建强 光明网 朱 斌
温州有个“血液银行”
光明日报讯(通讯员杜白露陆健)日前,浙江温州医学院的青年志愿者们,在温州茶山大学城开展骨髓捐献及献血宣传推广活动,93名大学生志愿者捋袖献血共计22800毫升,现场还有96名大学生登记造血干细胞捐献意愿,他们将于今年4月正式成为中华骨髓库志愿者,在“血液银行”中存储信息。
温州医学院第二临床医学院于2012年建立浙江省首家“血液银行”,这家特殊的“银行”将献血志愿者与献髓志愿者信息存储进数据库,在急需时能通过电话、短信、QQ等多种方式联系到志愿者,实现献血救人。
薪火相传
中央新闻单位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
据新华社北京3月5日电(白瀛)为纪念毛泽东“向雷锋同志学习”题词发表50周年,中国记协、全国“三教办”组织中央新闻单位5日前后开展“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各新闻单位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开展形式多样的学雷锋活动。
3月5日,黑龙江绥芬河边检站官兵与金恒基小学联合开展“护界碑,爱边疆”活动。 光明日报通讯员杜国春、刘畅摄
人民日报社组织青年志愿者来到北京同心实验学校支教,为作文兴趣班的同学讲述雷锋的故事并对上学期的作文兴趣课进行总结,带领“学雷锋”摄影兴趣组学生为自己同学拍摄全家福。
解放军报社组织50余名年轻编辑,走进街道社区,宣传雷锋事迹和雷锋精神。在20多米长的雷锋事迹展板前,很多行人驻足观看,不少人还拿起手机拍个不停。
中央人民广播电台30余名青年编辑播音员主持人来到中国盲文图书馆,与100多位盲人朋友进行了联欢和交流,并向他们赠送了符合盲人需求、深受盲人喜爱的收音机和音乐、戏曲、评书等录音制品。
求是杂志社员工来到北京市东城区景山街道魏家社区敬老院,分组陪失落孤独的老人聊天解闷。
经济日报社33名志愿者来到北京南站,在二楼的东、西咨询台,为前来乘车的旅客答疑解惑;在爱心服务区,帮助搀扶老人、推轮椅、提行李、送有特殊需要的乘客进站等。
新华社则结合十八大精神,向全社干部职工发起“厉行勤俭节约,反对铺张浪费,用实际行动弘扬雷锋精神”的倡议,与此同时“新华光盘行动”也全面展开。
工人日报社组织青年编辑开展了当一天快递员、做一天清洁工、做教师志愿者、到繁华地段开展交通疏导等志愿服务活动。
中央电视台将赴石景山华奥打工子弟学校为打工子弟送去关怀;邀请河北阜平县贫困小学学生进京参观学习,活动内容全程拍摄记录。
光明日报社和同仁医院联合在报社正门前,为市民开展法律咨询、医疗义诊、赠书赠报等活动。
电影《青春雷锋》:时代对雷锋精神的新诠释
雷锋是家喻户晓的精神偶像,以热爱祖国、助人为乐、无私奉献等高尚品德为内涵的雷锋精神如一把火炬,照亮并温暖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灵。适逢毛泽东为雷锋题词50周年之际,人们以各种艺术形式缅怀、歌颂这位党和人民的优秀战士,电影《青春雷锋》便是文艺工作者献上的一份挚诚心意。该片3月4日刚在全国公映,就引发了社会各界的强烈反响。
呈现既熟悉又陌生的雷锋
“在电影中既要拍出大家都知道的雷锋,又要拍出大家不知道的雷锋,对我们是一个考验。”《青春雷锋》导演刘一君曾直言。的确,雷锋作为上世纪60年代的典型人物可以说是家喻户晓,他的事迹被无数次搬上银幕和舞台,在各种艺术作品中进行了多角度的诠释。面对这样一个经典题材、经典形象,电影人又该如何进行人物塑造,才能达到既吸引观众、又展现时代主题的效果呢?
“《青春雷锋》为我们呈现了一个既熟悉又陌生的雷锋形象,做到了对雷锋形象的经典延续和新颖塑造。”中国电影资料馆副馆长、中国电影艺术研究中心副主任饶曙光一语中的。他指出,影片为雷锋的形象增添了更多的青春元素,阳光向上、积极励志,一下子拉近了年轻观众与主人公的心理距离。
影片赋予雷锋一种清澈、透明的性格特质,而正是这种人格魅力把雷锋还原成了一个实实在在的人。正如中国电影文学学会副会长赵葆华所说:“电影中的雷锋有情有义,有欢乐,也有忧伤,有失落,更有向往,是一个有血有肉的人。”
细微之处见伟大
《青春雷锋》独特的艺术追求,使他们在情节上做到了“既新颖又真实”,契合了当今观众的观影需求,让我们真切感受到了那时雷锋的精神状态和思想历程。
北京电影学院教授王海州给出了这样的评价,《青春雷锋》写出了雷锋对生活和生命的真实体验。“以前,雷锋给我们的印象是他一辈子不断地做好事。这样来理解雷锋是没错,但是雷锋究竟在做好事的时候是怎么想的?他内心的波动是怎么样的?我觉得大部分电影都没有展示出来,而这部影片做到了。”
片中有这样一段情节令原广电总局剧本规划策划中心副主任高尔纯印象深刻:雷锋生活艰苦,每个月还要拿出很多钱去救济别人。战友乔安山问他,好多接受你帮助的人都不认识你,你为什么还要这么做?雷锋讲到了自己当年是如何被旧社会逼得家破人亡,好多他根本不认识的人是如何帮助他的经历,所以他对认识的和不认识的人从来一视同仁,一样帮助他们。“这段话非常自然地把雷锋的内心世界揭示了出来。”高尔纯说。
对雷锋各种情感的描述,也是影片的亮点之一。中国传媒大学影视艺术学院教授胡克介绍道:“雷锋和王伶俐两人从小青梅竹马,感情很好。但后来由于各种原因,没有走到一起,当雷锋看到王伶俐结婚了,那个镜头中表现出来的失落感,令人惋惜。除了爱情,雷锋对亲情、友情等情感也十分重视。雷锋的形象不是一个不食人间烟火、给人疏离感的英雄,而是一个有情有爱的人。”
雷锋精神不曾走远
雷锋精神在几代中国人的成长记忆里都烙下了深刻的印记,然而,在市场经济发展到今天这个程度,许多人开始对雷锋精神、甚至雷锋这个人产生质疑。我们是否还需要雷锋精神?学习雷锋精神究竟对当代人有没有用?答案是肯定的。
电影《青春雷锋》为雷锋精神和年轻观众之间建起了一座沟通的桥梁,使年轻人通过影片了解了雷锋精神的深刻内涵,实现雷锋精神的继续传递。海外留学回国的大学生周天天对此深有体会:“《青春雷锋》给我带来非常大的惊喜,打破了我对这种题材刻板说教电影的固有成见。影片有如一面镜子,我看到了雷锋,也看到了自己。雷锋精神并没有过时,他一直在我们身边,不曾走远。”
摄影家张峻去世 曾九次为雷锋拍照
光明日报沈阳3月5日电(特约杜善国 通讯员李祥辉)“雷锋擦汽车”“雷锋打小油灯学毛选”“雷锋给小学生辅导功课”等照片都出自他手。雷锋生前战友、82岁的著名军旅摄影家张峻,今天下午在沈阳军区学雷锋座谈会上发言时,突发心脏病,经抢救无效,不幸去世。他在讲台上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虽然我已经耄耋之年,我还是把有限的生命继续投入到无限的‘留住雷锋’的事业中。”
从1960年夏天开始,张峻9次为雷锋拍照,与雷锋相处79天,雷锋现存于世的300多张照片中,他拍摄的有223张,记录了雷锋在军旅中的主要活动和重大事件。50年来,他从拍摄雷锋身边的人开始,跟踪拍摄雷锋战友乔安山、庞春学、于泉洋等,雷锋班的历任班长张兴吉、曲建文等,雷锋辅导过的小学生陈雅娟等;拍摄和报道过大庆油田的红旗标兵;拍摄全军、全国学雷锋的知名人物徐洪刚、军嫂韩素云、李素丽、徐虎、沙头角中英街上的“活雷锋”陈观玉等学雷锋先进典型341人。他在报刊杂志发表学雷锋照片两万多张,举办320多场雷锋图片展览,作雷锋事迹讲演1268多场,一生为宣传雷锋自费投入40余万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