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新春走基层)小岗新事:从“分田到户”变为“集中流转”

发布时间:2013年02月16日 16:01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新华社



  新华社合肥2月16日电(记者徐海涛、张艺)35年前,安徽凤阳县小岗村的18位农民秘密把村集体土地“分田到户”,拉开了农村改革的序幕。而今年春节期间,记者走访小岗村了解到,这里正大张旗鼓的做着相反的一件事:把农户手中的土地集中起来,向外流转。

  “我们正在把329户农民的土地集中起来,整治成4300亩高标准农田,春节后向外发包。”指着村委会西侧的一大片农田,小岗村党委书记郑树锐告诉记者,加上这4300亩,小岗集中流转的土地已达8000亩,占全村1.9万亩土地的42%。

  “农户单独搞种植挣不了多少钱,风险也大。”郑树锐说,形势逼迫着我们把土地集中起来向种田能手、涉农企业流转,搞现代高效农业,这样符合生产力发展规律,也符合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群众也乐意。

  据了解,“大包干”后十几年,小岗的粮食产量达到了极限,水稻收成长期在每亩一千两三百斤上下。同时,越来越多的人外出打工,一部分土地抛荒了。在这种情况下,集中流转是一条出路。

  搞土地集中流转,小岗村第一个吃螃蟹的人是严德友。虽然中间经过不少波折,但如今他的葡萄园面积已扩大到200亩,还搞起了专业合作社,带动两百多农户增收。经济效益的增加,让土地流转模式逐渐被农户们接受。

  作为当年小岗村“分田到户”的18个带头人之一,严金昌家分到了35亩地,如今已流转出去34亩。“土地是农民的命根子,说实话,我刚开始有抵触情绪。是发展的事实,让我从反对者变成了支持者。”严金昌说,这一是因为土地流转出去有稳定的租金,收入不减,二是因为土地流转提高了土地利用价值,原先的地8分一块、5分一块,很零碎,现在集中治理后田是田、沟是沟、路是路,便于机耕、灌溉,收成明显提高了。

  把更多的农民从土地上解放出去,是土地流转的另一个作用。以严金昌为例,他和5个儿子如今都不再种地,开起了餐馆、超市、浴室。在严家所在的小岗村商业街上,有不少新的商业建筑正在兴建。

  今年的中央“一号文件”提出,坚持依法自愿有偿原则,引导农村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小岗村党委书记郑树锐说,村里确定了统一的流转费用标准,国家粮食补贴也仍发放给原农户。同时,农户流转土地改为与村委会签约,村委会再和用地企业签约,以最大限度避免风险。

  据介绍,小岗村的土地确权于去年6月启动,目前已完成田块指认、航拍测量、两榜公示。今年上半年,村民将拿到自己的“土地承包经营权证”。

  “有了这个证,农民的土地权利主体地位更加明晰,有利于保护农民的财产权益,土地流转也将更加规范。”郑树锐说。

责任编辑:刘晓秋

热词: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