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世界面孔

永远的“小杜鹃”

《波兰:舞者》记者手记

发布时间:2013年01月23日 11:17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本台驻华沙记者 陈曦  

  去年年初去采马佐夫舍,并没有料到片子最终会做成《世界面孔》的大片。我想,就是看一场歌舞,说说波兰的文化,甚至片子发不发得出去,自己心里都没谱。仅仅就是一台文艺演出,年轻的姑娘小伙花花绿绿的唱唱跳跳,实在挑拣不出什么有新闻性的线索,尽管这歌舞算是波兰的国粹。

  但机缘巧合之下,我遇到了很文艺范儿的亨里克,他跟我做的第一次自我介绍是“我是波兰马佐夫舍歌舞团第一批团员,现在是导演”。一个前舞蹈团成员的身份怎么会让他念念不忘了60年?

  于是,我拜访了老先生亨里克,当他将收藏的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名的国宴邀请函等交给我拍摄的时候,对于80后的我来说,竟然有些小小的激动。亨里克不停地说,这都是中文,你看得懂吗?你翻译给我听,你再翻译给我听一次。于是我认认真真地把“兹定于X年X月X日”,或是“中波人民牢不可破的友谊万岁”这样的词汇绞尽脑汁地翻译了出来。

  亨里克有一件团龙的唐装,衣襟上还别着中国、波兰国旗的小徽章。我想,他是在马佐夫舍的向过去致敬。  

  片子的另一位主人公——“华漂”彼得,就像我们熟悉的每一个北漂故事一样,作为一个“华漂”,彼得回到自己的家乡是荣耀的,家乡父老浑然不知他住在一个阁楼的斜坡里,烧壶水都直不起腰来,没事儿很少去华沙城里逛。他,仿佛就是马佐夫舍的现在。  

  跟随马佐夫舍拍摄将近十个月的时间,经历了春夏秋冬。让我感受最深的是波兰人的淡定。照理来说,收入少演出少,成员又大多是科班出身的歌唱或者舞蹈演员,要投身别的艺术其实很容易,但他们仿佛还活在过去六十年的平静岁月里,缓慢淡定得让我羡慕。

  我情愿相信,这样的马佐夫舍不会跟随时代或是商业化的脚步湮没了,那些欢乐的民间舞不会错了脚步,乱了节奏,那些青春飞扬的面孔不会老也不会颓唐,永远都是盛开时候的样子,马佐夫舍的“小杜鹃”,永远都能自在地歌唱。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