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页面为打印预览页
打印 返回

陈宏:天才与国家的命运交响曲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29日 13:5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CNTV

 

15岁参加文革后第一届高考,考取的分数可以上中国任何一所大学;

他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前往资本主义国家的留学生,在美国被深深震惊;

他是第一个以拥有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华人CEO,他的公司是全球最大的漫游服务运营商

他创立一家名叫“汉能”的投资公司,参与了框架传媒1.83亿美元卖给分众的资本运作,获利60倍。

他是陈宏,曾经的天才少年,如今的天使投资人。

1977:天才与国家的重生                            

 1977年,全国恢复高考,邓小平指示说:全国人民都可以参加高考。累计了十多年的人才和愿望瞬间爆发,570万人涌入高考考场,简陋而拥挤的考场里,青年中年和偶尔几个鬓发斑白的半老人家,一起埋头作答。

此时陈宏也坐在考场上,当大多数考生都是在为逝去的青春奋斗时,15岁的陈宏走进了高考这道大门。他的青春和未来,直接承接了中国十年动乱内耗的大好年华。这也是笔者把他放到1977年时代大背景的原因:

1977年开始,作为个体的中国人开始逐渐解脱极左政治的枷锁,在各方面施展自己的才华,而作为一个国家,中国进入了改革开放的大时代。“我能”和“中国崛起”成为时代的关键词。

作为天才,陈宏是“我能”时代的代表人物,如果推而广之,他创立的“汉能”投资公司,或许代表了一种更广大的情怀,那就是“我能,中国能”。

对于当年高考的分数,陈宏已经记不得了,他只是说,当时中国的任何一所大学都可以去。陈宏的父亲是西安蔬菜研究所的研究员,而母亲则是西安计量所的研究员。不论如何,科学的理性和崇高应该会在陈宏的家庭生活中起到潜移默化的吸引。所以小时候他的梦想是做一个科学家,在选择大学时,陈宏勾选了“西安交通大学计算机学系”,而计算机在70年代的中后期的中国几乎没有人知道是什么玩意儿,而计算机科学正加速着世界奔跑的脚步。

作为少年天才,陈宏本来可以进入同类云集的中国科技大学少年班,他拒绝了,理由非常奇怪,陈宏说跟一群小孩一起念书长不大,心智不成熟。

陈宏的心气比年龄高很多,他从小孩堆里跳出来,蹦进了成人的世界,而且是以平等的身份参与成人世界的智力和心理竞争。陈宏日后的成就,已经隐隐的从他此时的性格可以看出来。在竞争中成长,磨练得更多的是自己的心态和性格。心智模式比智商水平更为重要,高知低能,高智低能都是心智模式不成熟的体现,或许在一个包办一切的社会里允许天才孤僻怪异地成长,但是从1977年开始,所有的天才都将进入赛场,在竞争中胜出或者淘汰。这很残酷,但是很有效率;这和国家的命运是一样的,从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开始,中国改革开放,越来越快地参与到全球化的竞争里。

少年轻狂:从西安交大到纽约州大                     

在西安交大,陈宏的少年人性格和早熟的心智并行不悖。他成绩优秀,天赋极高,不过他放在念书上的心思并不比参加社会活动多。他坦言自己并不是年年拿奖学金的那种学生,社团活动和人际交往更吸引这个充满活力的少年。

我跳舞也跳得不错,后来又做文艺委员。我们系里上大型的活动基本上都是我主持的。”陈宏回忆道。

这让陈宏对学习看得轻了,每次考试前就突击复习。十多年的学习模式早已经固定,对陈宏来说学习只是一个技术活,套路早就练熟了,虽然是突击,效果还是很好。到大四毕业的时候,他被学校留下做老师,一年之后,他被西安交大推荐到美国纽约州立大学石溪分校留学。

在广州和其他留学生学习了一年的英语之后,陈宏和同学踏上了飞往美国的飞机。

陈宏他们是中国改革开放后最早去美国留学的大学生之一,对于大洋彼岸的“美帝国主义”,当时整个中国都缺少感性和全面的认识。作为大学教师,陈宏的工资只有585毛钱,平时穿着简朴的工作装。十几个钟头之后,一个高度物质化和高度发展的现代大都市、世纪第一都市纽约,将如何冲击这个中国青年的世界观?

我们只知道美国是一个花花世界,但是不知道是怎么样的花花世界。我们的飞机降落在美国肯尼迪机场的那个晚上,看到整个曼哈顿,整个大楼的灯光,很多汽车往前走的时候,看到后边的尾灯……那种景色你根本就无可想象。”陈宏说,现在脑子里海记得非常清楚,非常清楚地记得当时深深的震撼。

来到美国之前,陈宏和其他同学的想法都差不多。祖国万里挑一,把自己送到美国,自己一定要拿一个博士学位回去,为祖国的社会主义建设做贡献。

但是这样的梦想很快被他对美国的观察改变了。飞黄腾达的美国梦和朴素的社会主义接班人,两种文化交融起来,并不是立即的“东风压倒西风”,而是点点滴滴塑造着陈宏的心灵。

当时国内的流行说法,留学去美国是“镀金”,去加拿大是“镀银”,去日本是“镀铜”。陈宏很珍惜这个“镀金”的机会,在计算机科学领域继续深造。

有一门课讲授理论计算数学,教授是麻省理工毕业的教授,也是天才级的人物,出的题目非常难,能在他手里几个都很难,更不用说拿到高分,陈宏凭借天赋和努力,成为班上少数能分数高过九十的学生。

陈宏很顺利地拿到了纽约州立大学的计算机硕士和博士学位,这时的陈宏还未到30岁。

创业传奇:第一个到纳斯达克上市公司的华人CEO      

陈宏选择了留在美国。美国梦已经激起了这个热爱竞争、自信又自负的年青人的热情。同时,他和自己的知识精英情结也做了一个了断。

即将博士毕业的陈宏有两个选择,他可以去在美国的一所普通的大学做教授,同时也可以去公司工作或者创业。

通过申请,他获得了美国一所大学的教职。但是在加州硅谷的朋友告诉他,“你心中有创业之血的话,你肯定要去加州硅谷。

人生再次遇到十字路口。陈宏很实际地比较了两个选择:做教授还是创业?

当年在西安交大毕业留校之后,作为国内最早的一批计算机专业人才,陈宏代表西安交大和日本电脑商谈判,为北大、清华、复旦、交大鞥学校进口一批电脑,那时他就发现自己在商业上的能力和激情。人际交流,竞争,这些都是陈宏从小选择的方向。

陈宏决定了去加州硅谷的一家电脑公司工作,这家公司的名字叫做SUN.( Stanford University Network, 世界上最大的UNIX系统供应商)

去不了一流的学校,就去一流的公司。陈宏干脆的决断。很快陈宏又跳巢到另外一家公司担任高级工程师和首席设计师。

我不是技术人才,但是我写程序做什么东西设计绝对没有问题,我不太愿意安安静静坐在电脑旁,天天盯着一个电脑在写东西。我不属于那种人。”一年多以后,陈宏离开了这家公司,开始自己创业。

1993年,互联网经济已经兴起,处在互联网中心地带的陈宏自然看到了这股商机,在年底他成立了一家经营拨号上网业务的公司:aim-net.创立公司的资金来自陈宏的妻子刘雅玲的娘家。刘雅玲是台湾人,与陈宏纽约州立大学大学的同学。当初作为石溪分校的校花,家境优越的刘雅玲能够被陈宏追求到,就是因为陈宏开放的胸襟和积极向上的心态。

1996年,陈宏的公司已经是北加州最大的拨号网络接入商,但这时他把公司作价1000万,卖给了一家名叫verio的公司。

这一次创业让陈宏获得了1000万美元的回报,但是带给陈宏的冲击远远超过了1000万美元。两年的创业经历像做过山车一样惊心动魄。公司最开始的50万美元启动资金根本是杯水车薪,三年之内融资两次,一次200万美元,一次500万美元,每一次融资都是在公司马山就要关门前谈妥。“好几次融资都特别悬,就是在这边钱基本上在用光的时候,新的钱刚刚进来。”陈宏说。

陈宏开始重新审视资本和技术的关系。互联网企业是一个大吃小、快吃慢的博弈赛场,资本越雄厚,融资能力越强,在这个行业里胜出的几可能性就越大,小公司就算有技术,也难逃被大公司的整体技术升级换代“清算”。

出售aim-net给verio的教训并没有结束。Verio随后收购了几个aimnet同类的企业,最后打包出售,获利56亿美元。联想到自己手里的1000万美元,陈宏彻底被资本运作的力量震惊了!

带着这份震惊,还有1000万美元,陈宏二次创业。他开办了一家提供拨号上网国际漫游服务的企业,取名叫做GRIC.陈宏从verio的收购里学到了经验,GRIC的单笔收入非常少,但是陈宏开发了一个通用软件,和全球的拨号上网运营商联合起来,形成海量用户。

这样的模式类似于“薄利多销”,或者“薄利多收”。收入增长速度虽然缓慢,但是陈宏慢慢把GRIC打造成了这一行业的领头企业。

但这并不是陈宏的最终打算。真正让他激动的是1999年,GRIC策划在纳斯达克上市。“在路演的时候,十几天的时间,在全球跑了好几个地方,一天两个国家,非常辛苦非常累。上市以后看着股价一直往上涨,最高点的时候77块钱一股。”而GRIC的市值最高冲到了17亿美元。

陈宏从千万富翁成为亿万富翁,而从一代人的背景看来,陈宏是第一个在美国上市公司担任CEO的华人,也是第一个美国行业领头羊企业的CEO

创立汉能:与中国结伴而行                               

在美国,陈宏的心态经历了巨大的转变。甫出过门,国家给每个留学生拨款购买西装等行头。进修完成之后,这批国之骄子应当带着先进的学识,回国投身建设。等到陈宏进修结束,中国对留学生的政策已经放松,陈宏得以在美国发展。当时的美国商界对中国人的商业能力充满不信任,因为过来美国的中国人几乎全是知识分子,没有商人到美国洽谈项目。

台湾商界在美国已经有影响力,台湾留学生的家庭背景都颇富裕,比如陈宏的妻子刘雅玲。

华人在国外能够兴盛起来,必然是相互帮扶,所以在唐人社区有潮州帮、台湾帮等乡土性社团,但是天下华人一家,彼此之间互通声气,交流往来。热爱交际的陈宏和好友在IT界组建了一个华人俱乐部,台湾和内地的留学生、企业家在这里结识,互相帮持。陈宏第一次创业的200万美元后续融资,就是来自俱乐部里认识的一个学长,

资本的力量是无穷的,而华人创业之所以难,就是融资的力量和渠道有限。陈宏有了一个远景:团聚华人,连结华人资本。

转眼到了新千年,中国改革开放,形势大好,“中国崛起”已成为世纪焦点。在美国创业有成的陈宏也回到了中国,此次即是回来用资本的力量参与到中国崛起的宏大进程里。

中国的经济发展缺什么?“我就觉得说中国缺的是金融。一个国家的强大,是传媒跟金融。你看犹太人(在)全世界非常有影响力,大家都听他的,为什么?第一个他控制媒体,第二个控制金融。”陈宏说,“如果我能组织一个专业团队到中国来做这样的事:帮助中国的企业走向世界。他们需要投资,我自己投资进来;他需要全球扩张,我们帮他去做并购整合,我觉得这个时候又达到了自己的人生梦想。”

2003年,陈宏创办了一家投资公司,名叫“汉能”,为中国企业提供融资服务。他在公司的名字里表达了自己作为华人与投资人的双重情怀:“汉能”的英文是“HINA”,与中国“CHINA”非常相似,外国人一看就能联想到中国“CHINA”;而“汉”是我们民族的简称,“汉能”的意思就是“中国能”。而陈宏希望这家有着民族复兴情怀的投资公司,能够发展成为像高盛、黑石那样的国际型投资巨头。

进入中国后,汉能的第一个非凡案例就是对“框架传媒”的投资。在这个投资案例里面,能够看到当年aimnetverio收购的操作手法。

1500万入主框架之后,陈宏将框架不盈利的液晶广告部分出售,一举将框架从一家负债公司变成盈利的优良资产。随后做大框架的纸质框架广告部分,并一直关注着当时业内两大巨头分众和聚众的竞争。在5个月内连续收购9家较小的同行之后,框架的细分市场份额高达90%,足以影响到市场结构。此时陈宏终于将框架传媒出售,下家分众传媒以1.83亿美元接手。

目前陈宏的汉能一年大概做10投资项目,陈宏和中国企业都在寻求一个双赢的机会。在中软、猫扑等企业的融资行动,可以看到陈宏和“汉能”谨慎而又期待的身影。

陈宏是一个投资人,不同的投资人有不同的投资价值观,所以会为不同的未来买单。陈宏投资的是中国,当2003年他带着自己在美国积累的财富回来的时候,就是对中国未来的投资。要是更具体地说来,陈宏对文化产业情有独钟,除了框架传媒,他又投资了太美科技控股这家文化旅游公司。

“就我们投资风格来讲,我会多投资一些跟创造、提高(国民)幸福指数有关的一些事。在欢乐中创造财富我觉得是一个非常愉快的事。”

 

结语:

当初意气风发的天才少年,如今鬓发斑白。陈宏曾经在中国和美国之间,“像海鸥一样的来回飞”,各自都在奋斗。现在,他把全家人都带回了中国,在北京安家。“乡音无改鬓毛衰”,自己不再年青的时候,陈宏看到祖国奋进的身姿更加矫健青春,中国的领军人物也越来越年青。“中国崛起”成为了世纪强音,陈宏与他的“汉能”,如同一个细微的伴音,投身于这宏大的合奏之中,这就是一个族人和一个民族国家的命运二重唱!

 

(《奋斗》栏目官方网站www.cctvfendou.com

 

责编:李关心    编辑:大熊

 

转载请标明出处

文章来源:

此页面为打印预览页
打印 返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