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面】白岩松专访陈维亚:亚运开幕式由一滴水开始
发布时间:2010年11月15日 00:22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网络电视台
陈维亚:这个巨轮正好面向东方,面向出海口,行啊,巨轮启航。
白岩松:你给了它8分多钟的时间。
陈维亚:不能超8分钟,观众还想看,没了,这是最佳状态。
白岩松:广州这两千多年历史,你都要给我装进去。
陈维亚:凡是你觉得别扭的时候,一定就有问题,最后还是下决心割爱。
白岩松:二踢脚。
陈维亚:你真聪明,岩松。
陈维亚
中国东方歌舞团副团长
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式副总导演
第十六届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总导演
解说:所有的创意,都是由这一滴水开始,他似乎预示着生命的起源,也预示着这座城市的复苏,有人说,这是一滴水引发了2010年广州亚运会的开幕式。11月12日的夜晚,在珠江小岛海心沙,这场充满浪漫元素的水上表演,注定会铭刻在每一个中国人的记忆里。
解说:2010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最大的特色是在时空上进行了一次革命性的突破,跳出传统的演出形式和概念模式,将开幕式办在了体育场之外,这也是近年来国内外重大体育赛事首次移师体育馆之外的一次全新尝试。
白岩松:我想这个问题你回答肯定有100遍了,为什么选择在室外?
陈维亚:这个选择体育场外,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根本性的战略上的一个布局,我们知道,我们刚刚从奥运会开闭幕式的硝烟中走来,罗格先生说是史无前列的,或者叫做无与伦比的,那么我们怎么做呢?这点上我觉得要归功于广东、广州的主要领导,这个充分体现了,广东不愧是改革开放的前沿,我们老说你们敢为人先,别人不敢想,你想,别人不敢吃你也敢吃,当时主要领导提出来说,我们能不能够离开体育场,把你们扔到珠江上去,在你们城市里面,在老百姓当中做一个开幕式,当时我们有点茫然。
解说:多哈亚运会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的巨大成功险些将广州逼到“绝境”。广州亚运开幕式要办出特色,必须进行“革命性突破”,创新成为广州唯一的选择。然而,如何创新,走出体育场外之后又该去哪里来办规模如此庞大的一次开幕式呢?这些都成了摆在总导演陈维亚面前的大难题。
陈维亚:这可不是一般的体育运动会,这个是洲级运动会,而且我们一直做的都是在体育场馆里做的,有点茫然,在什么地方做,怎么做?会遇见什么不可逾越的困难等等这一切都到我,因为我们要答应这个事,这些事我们都得先想好,所以一开始的确是犹豫,心里没底。后来想一想,我那时好像也是在会议室,所有主创都在,我说面临这个抉择,广东方面有这个要求,我们到底是在体育场里还是体育场外,人家很尊重我们的意见,表决举手,结果全体举手同意在体育场外。
白岩松:在你举手的时候有这块地方的设想吗?
陈维亚:没有。
白岩松:那还仅仅就是一个室外的概念。
陈维亚:对,什么都没有。具体在珠江上哪儿都不知道,就是我们要搬出体育场。
记者:然后走,你们就要开始看了。
陈维亚:当时就说在珠江什么地方呢,也许是在电视塔下,也许是在某一个广场上,但是他们认为最合适的是在珠江上选择一个合适表演的地方,当时知道的情况,所以最后大家一致举手说在那儿。
解说:陈维亚所说的那儿,原来是一个废弃的制鞋厂,在珠江内江的一个小岛上。它有一个美丽的名字叫海心沙。在这座长不到一千米,宽不到250米的海心沙岛上搞开幕式,不仅意味着要在一年内的时间里,完成对海心沙岛全面的拆迁改造,还意味着要推翻已经历时半年之久的开幕式方案,导演团队不得不从头开始创意。
白岩松:比如说是什么?。。。原本你特好的一个创意,但是因为在室外废了。
陈维亚:这么说吧,我们在创意中,我就鼓励我们的团队,我们在创意的时候,在胡思乱想的时候,大家都要张开翅膀飞,你飞得越高越好,你飞出宇宙才好呢,但真要在实施的时候,你必须脚踏实地你得靠两脚走,一步一步走向成功,这个过程是个很痛苦的过程,很多很好的想法。你比如我们本来想打造一个前所未有的,完全在空中表演的开幕式好不好,因为南边有电视塔,北边有它的西塔建筑,都是高达500米的建筑,正好像两个卫士,拱卫着海心沙。比如说我们既然在珠江上,我们能不能把珠江来个翻江倒海呢,我把很多光电效果都埋在江底下去,使珠江江底变成个巨大的LED江。
白岩松:珠江成LED了。
陈维亚:对,好不好呢?这个想法大家都觉得好,领导听了也很兴奋,但是真正做起来的时候也是不可能做到的,像这种只有忍痛放弃,最后还得回到岛上,包括我们是在岛上表演,让观众在南岸看呢,还是在北岸看,还是什么呢,还是观众都在岛上,所有表演都在江上流动呢?这些想法都有过,既然给我们开放空间,你就开放想一下,最终落实了,在空中俯瞰这个海心沙岛,活脱脱是一艘大船的形象,那好,我们就把这个岛改造成一艘巨轮的形象,我们的这个观众席就是舵手的位置,这个巨轮正好面向东方,面向出海口,行啊,巨轮启航。
解说:一艘长28.8米、宽8米、高18米的大船乘风破浪而来,现场重现当年的“丝绸之路”,在一对渔家青年男女的领舞之下,岭南地区独特的出海仪式开始逐渐呈现在观众的眼前。最终一番乘风破浪的艰难航行之后,在风雨渐平静,巨轮平稳航行的背景下缓缓落下帷幕。这艘极其仿真的“海洋之舟”,象征着海心沙岛这艘亚洲“和谐号”巨轮,在中国南大门,珠江入海口,宣告“亚运之夜” 正式起航。
解说: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场地就像一艘帆船。“甲板”上,四根高达78米的铁架“大帆”最引人瞩目。在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设计了莎拉•布莱曼和刘欢演唱主题歌的马克•菲舍尔,这回又献出了奇思妙想。他在海心沙岛上,打造的这四面由八块巨幅LED显示屏“铸造”的巨帆,不仅一下子为海心沙岛注入了扬帆启航的“灵魂”,更为表演舞台提供了无尽的想象空间和超大容量的音视频载体。
白岩松:更让人没有想到的是它如果要仅仅是8个LED也就罢了,还成为了一个演出的舞台,这个是不是也存在一个变化的过程?
陈维亚:对,因为我们一直以为,有这么一种追求就是,你看不能说自古以来,大凡是广场文艺表演都是在平地上,给你一个体育场,给你一个广场,你就去表演去,我们总想能不能在这种大型广场文艺的,广场这两个字上在空间上能不能有一个彻底的革命。。。。恰好你既然我们在海心沙岛打造一艘巨轮,我们的舞台表演全都按照船的形状做的,那你知道要想乘风破浪,有船必须有帆,叫扬帆千里,好,来它四座帆,大风帆,把LED作为折叠的风帆形状。
白岩松:升起来了。
陈维亚:你看形象也有了,功能也有了,立体舞台也有了,剩下就是我们怎么能够创新,怎么能够打造一个别开生面的新的空间的形态。
白岩松:按理说这个时候已经蛮新颖了,4个风帆,然后8个LED,但是你还是觉得它简单对不对。
陈维亚:如果说我们只是8个风帆升降,你只是在背景图像上做了一些创意,它还没有突破你作为一个图像背景的功能,必须要把这个功能发挥到极致,也就是说任何表演,人是最鲜活的,所以我们既然这样做,下决心上风帆,钢丝,威压,一个人不行,上百人、两百人上去还不行,你的表演除了你本身人体表演要具有可视性和精彩性以外,和图像要高度融合,真正做到图像和人是一体化的表演,这就进入一个最佳状态了。
解说:“珠江为舞台,城市为背景”,在开放的空间下搞开幕式,是一种创新,尤其让观众印象深刻的是180名来自河南塔沟武术学校的孩子,他们用两年多的苦练,为观众献上了八分钟的高空吊“威亚”表演。“威亚”是英语“钢丝”的音译,也就是吊钢丝。《白云之帆》表演时,每个屏幕各有22-23名“威亚人”。在地面,有1400多人手拉绳子。“威亚线的一端绑在‘威亚人’身上,另一端就系在这些绳子上,六七个队员在下面拉扯绳子,控制着一个‘威亚人’的行走路线,根据背后的LED显示屏画面,完成各种造型,整个节目8分多钟。”
白岩松:你给了它8分多钟的时间。
陈维亚:其实不是的,这个训练长达一年零三个月,而且他们训练出来去掉一些很毛糙的这种排练以外,完全可以用的,有的相当精彩的加在一块已将近30多分钟了,要让他们进行表演30分钟不重样。
白岩松:然后做减法。
陈维亚:减,当时减是很痛苦,你要知道这些导演们,在那一年多,和当地这些演员们在同甘共苦一年多,30多分钟个个精彩,总导演来了要掐,拿着斧子来砍了,拿着剪刀来剪是很痛苦的,有过程,一开始剪行吧,就剪了15分钟,陈导别再剪了,太精彩了,他们太不容易了,最后剪了10分钟、9分钟,最后不行,不能超8分钟,精中选优,观众还想看,没了,这是最佳状态。
解说:随着八块大屏幕上画面的不停变换,180名“威亚人”在空中摆出各种造型,令人叹为观止。塔沟武校已多次参演国内外重大活动的文艺表演,他们全程参加了北京奥运会和残奥会的开、闭幕式4个仪式演出,分别表演《自然》、《地球飞人》、《弹跃龙》、《节日》、《寄往未来》5个节目。2009年8月,塔沟武校接到表演《白云之帆》表演。他们首先是从3万多人中严格挑选出1663名队员,队员们的平均年龄为17岁,最小的只有14岁。为模拟实战,校方花了300多万元,在校内建起一座60多米高的架子进行训练。队员们每天吊在空中平均6小时,下面拉绳的人每天平均来回跑10公里。当他们上到60多米的空中仅进行了一次“蹦极”式的“俯冲”,不少人在空中飞行后开始呕吐,这种情况持续了三四个月。
白岩松:你怕不怕伤人在这个过程中?
陈维亚:非常非常地怕,因为知道这种项目,你只要伤到一个人,你先不说对这个人,对这个演员,对这个孩子它意味着什么,另外一个你真要伤了人,对全体的士气,自信心,对将来创意的自信心那是一个非常重的打击,所以一开始就说了,你宁愿不上,你也把安全做好,这个安全工作从编导到演员,到整个团队,他们自己制定了一整套严格的安全检查措施,每天必须这样子,现在已经养成习惯了,所以一年零三个月下来,没有发生什么重大的伤亡事故。
解说:为了在会场制造立体效果,四块led大屏幕是凹凸不平的。而且屏幕是由许多方形棍子连接,相互之间有很多缝隙,“威亚人”上下飞行、攀爬翻滚、抱腿搭肩,非常危险。而要让‘威亚人’在短时间内到达某个地点,做出各种造型,必须要求拉绳的人每次都使出最大的力,以百米冲刺的速度奔跑并急停。拉绳的队员们平均6天就磨破一双鞋。也正是队员们这样艰苦的训练,才成就了这次精彩绝伦的《白云之帆》。
解说:同北京奥运会开幕式无与伦比的恢宏气势不同,广州亚运会开幕式展现了中华文化巨大魅力的另外一面,浪漫和柔美,展现了岭南文化来自于“水”的迷人风采。木棉花,粤剧,岭南画派,猎德鼓,这一幕幕,我们再次体验了两千年文化名城的风华,这种城市的底蕴,是骨子里的岭南情结,更有一种创新的精神,。
记者:北京奥运会已经向前迈了很大一步,开幕式,没有去负载那么沉重的很多的历史或者等等,在你这儿变得更轻松一点了?
陈维亚:你知道我们跟奥运会一样,我们面对亚运会的时候,广州的同志们,广州的专家们,包括广州老百姓群众的来信上,给了大量的信息和希望,我们广东岭南文化多么丰富。
白岩松:广州这两千多年历史,你都要给我装进去。
陈维亚:对,广州的粤剧、粤菜、舞狮、龙舟、莺歌、刺绣。太多了,我们能做到吗,做不到,而且我觉得这个艺术性的开幕式,也不一定按照这个方向来走的,那你就罗列,那就是博物馆,博览会了,所以我们最后下决心,我们大家一定要找到广州岭南文化,究竟给我们什么样的艺术上,最真切的一种印象它是什么。你看我们第一场选择没那么多东西,漂浮的红棉花瓣在水上,缓缓而来,红棉花广州人人人喜爱,大家叫红棉树,木棉树,英雄树,花瓣是那么美。这个颜色那么鲜艳象征着什么?我觉得象征着广州岭南那种热情,那种艳丽,从它那种漂浮柔软,真的我觉得岭南人的性格,广州人的性格真的叫做外秀内刚,很温和,我觉得这种红棉花瓣漂上来,时开时合,当它打开以后,孩子们提着渔灯出来,生命的萌发,最后立散光线立散,满场转起来,我认为从视觉形象上足够了,这就是岭南风格、广州风情。
白岩松:你能接受多少,或者说你往纵深走多远取决于你。
陈维亚:我们很注重就是我们彩排以后,广州人会怎么想,。。。其实我心里面还是比较忐忑的,但是反馈过来说,岭南风韵很足,广州风格也很美,够了。。。我们甚至想过,我们设置几十个红棉花瓣的小船,一个花瓣就是一个船,上面载着各种文化,吃的、喝的、住的、玩的,都缓缓地走过去,怎么设计怎么觉得别扭不对劲,凡是你觉得别扭的时候一定就有问题,最后还是下决心割爱。
解说:这是一台由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主创团队联手众多世界顶级艺术家共同打造的精彩视听盛宴,除了总导演陈维亚之外,世界著名舞美设计大师马克•菲舍尔担任外方舞美总设计,北京奥运会开闭幕式中方舞美设计总监苗培如,音乐总监卞留念,灯火总监沙晓岚,焰火主管刘琳悉数参与开幕式的创作。除此之外,为《功夫熊猫》、《X战警》等大片配乐的美国音乐大师约翰•鲍威尔,这批才华横溢的艺术家,独具匠心地将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表演设计成以“珠江为舞台、城市为背景”的艺术大戏,而且19名先后夺得过奥运会等世界大赛冠军的俄罗斯花样游泳明星的表演,也是前所未有。
记者:亚运会为什么会有俄罗斯的水上的表演呢?这个一定也是好多人脑海中的一个问号。
陈维亚:你看我们这次表演,有四大属于亮点要素,第一就是水,珠江之水,一滴珠江水浇灌着一个神奇的世界,。。。同时我们表演区,。。。前面还有个深水区,深达将近4米的深水区,这个深水区里面我们有水上芭蕾,有摩托艇表演,我们还有跳水,我们还有很多很神奇的东西。那我们就想了目前世界上水上芭蕾最优秀的是谁?马上俄罗斯就蹦到我们脑海里了,我们一定要选最好的演员,给大家最漂亮的芭蕾表演,所以自然就选择它了,这对我们来讲,俄罗斯大半个地域也是亚洲,是不是合情合理,技术上又(精湛),同时我们广东的花样游泳队也参加了这个比赛,参加了表演共同进行。
白岩松:我听说俄罗斯其实也有很多是奥运会冠军,包括世锦赛的冠军。
陈维亚:对,好几位。
白岩松:刚来的时候还是不太服气的,觉得我们应该是水平这么高来给你当一个陪衬,但之后全身心投入,是有这样的过程吗?
陈维亚:的确是这个过程,一来它是这样的,的确她们值得骄傲,它里面好几位奥运会的冠军,而且她们觉得不就来参加个开幕式嘛,我们来了当然给我们一个完整的表演,她们拿来很多录像,我们有这个有很多东西看,但是她们到了以后还没跟她们接触,我们还没具体谈,她们看了场地,看了我们的排练,她们开始有所改变,态度,这是一个了不起的演出,我们能参与这个演出很容幸,后来她们跟我谈也谈了这点,一看态度只要一改变,合作就方便一些了,随叫随到,怎么训练都行,而且我只要你这一点点,行,没问题,你只在这儿表演,到时候你就得上岸,自己都完全是配合得很好。
解说:历届大型运动会上演唱的歌曲,往往是观众在开幕式后议论最多的话题之一,20年前,一首《亚洲雄风》曾在一夜之间唱红了大江南北。而这天晚上,由众多亚洲国家和地区明星组成的演出阵容,为开幕式增添了精彩的砝码。那么,这届亚运会的歌曲能给观众留下怎样的记忆呢?
白岩松:也许会有很多人他可能抱有很高的期待值,因为他想念《亚洲雄风》,想念《同一首歌》,但是在这次开幕式上没有听到,你有权利为他们辩解几句?
陈维亚:一个大型的文艺活动,尤其像这样的一种具有极强的这种记忆性的开幕式,体育运动会开幕式,一首好歌是多么的重要,汉城奥运会的《手拉手》,包括你刚才说的《同一首歌》,但是好歌也是可遇不可求的,它这个天时、地利、人和都得具备了,那我个人认为,我们这里面的几首歌,它的艺术布局是得当的。
你比如说郎朗钢琴演奏,章子怡的演唱。。。那么第三首我们安排的就是我们的会歌,毛阿敏,孙楠演唱的,这首歌很大气,而且它有一种大气中有一种浪漫的感觉,它的内在节奏也在这儿,在这种歌的演唱中间,我们期盼已久的会旗进来,升起来,对位合适,精彩,那么最后当圣火点燃以后,所有人达到兴奋点的时候,宋祖英一曲《微笑》,欢乐的,愉快的,甚至接近时尚的这种节奏,我们希望全场运动员和全场观众都动起来,都热起来,都闹起来,在这种气氛中间,开幕式落下帷幕,这几首歌我们是有布局的,每个歌都有它不可替代的功能在里面,我认为这几首歌都很精彩。
白岩松:但还可以更好,有的时候我估计您也恨自己,要是会作曲多好。
陈维亚:我觉得作曲家们这次是,都是竭尽了全力在做这个事。
解说:充满动感的节奏、朗朗上口的《日出东方》,由谭晶、韦唯、容祖儿、陶喆、金贤重5位明星倾情演唱,把开幕式掀起了一个的高潮。就在此时,象征着亚洲四方国家团结一心的四座同心桥,从舞台的四个方向由人推向舞台中央,对接这火炬盆,并且支撑火炬盆慢慢升空,直至立起26米之高。
白岩松:火炬为什么选择了这样的一种点火的方式?
陈维亚:因为在海心沙岛,它这个岛全部清空了,一片废墟,陈导,我们要根据你的方案开始施工设计,这个压力很大。
白岩松:这要提前。
陈维亚:但是又提供了很好的机会,哪有一个这么大型的广场活动,是根据我导演的创意重新给你盖上的呢,就像你自己画图纸盖房子一样的,不像鸟巢它已经局限住了,很好。但是我们怎么设计,我们都无法接受这么一个事实就是观众进场火炬塔一览无余,观众进场文艺表演火炬塔始终在那碍事是不行的,太远,我们曾经想在岛的尽头,火炬塔离观众太远没有感情上的震撼力,太近必然影响演出,因为火炬塔不能在地上燃烧,它有热度,得高,等等因素我们决定说,好,那就一开始让观众看不见火炬塔,我们能不能这样在表演当中,用演员的手亲手把火炬塔一点一点的矗立起来,有了这个想法以后,就产生今天这个方案,我们这四座塔,我们把它比喻四座和谐之桥。
白岩松:而且手工安装。
陈维亚:对,因为它上来以后,必须和火炬盆之间要连接,运行机构要撤走,同时还有一个推举机构,这个推举机构观众们看不到的,是在地下埋的,这一切都在升起之前做好,还有升完以后,燃气机构还得接上,否则没有气这个火炬塔是个空壳,这一切都在现场完成,都在表演当中完成,这个难度比那个火炬塔早就放在那儿要难得多得多。
白岩松:一条腿或者一个臂7吨,火炬盆7吨,加起来35吨,但是能相对流畅地起来,看似笨拙,看似手工,这背后的高科技的含量应该还是很大。
陈维亚:因为您看到这个手工,实际上是什么呢,是把火炬四个柱子和盆之间的连接和把这个底下运行的车辆,和这个火炬塔之间卸载运走,它还不是真正的机械和高科技所在,高科技所在就是在于是,您看,在前面三分之一的时候,底下有了平台推升,推升了一半平台完成任务走人。
白岩松:自己弄了。
陈维亚:自己就慢慢地很轻柔,很温柔地慢慢起来了,这个过程里面应用了高科技,地下四个传动系统,四个推举系统观众是看不见的。
白岩松:是案例了。
陈维亚:而且这还有一个问题,一般人容易忽视不就把它推起来吗,但是速度,必须完全一致分秒不差,因为前面托这个盆,你不能说三个脚走快了,这个腿走慢一点不行的,所以必须保证同时启动,而且分秒不差,同步到位,这里面费了很大事,设计人员也费了很大事。
解说:他就是开幕式上的第一棒火炬手—吴国冲。他是广州九江龙舟队的舵手,是个地道的广州农民。-这是陈维亚在开幕式前对吴国冲做的最后一次指导。
"全世界都聚焦你,火炬点燃才能交到你手里,有一条保险链,你要栓在自己手上,万一滑你能拉住,人摔倒了没事,火炬不能掉地上。"
白岩松:火炬手大家习惯了看名人,名体育运动员起码是奥运、亚运金牌的获得者,第一棒火炬手不是,是个普通人,甚至是个渔民。
陈维亚:对。
白岩松:为什么?
陈维亚:因为在珠江上,珠江养育了岭南文化,养育了广州,养育了很多这种以水为生的老百姓,所以选择他们踏浪而来很合适。
解说:这是开幕式前最后一次点火仪式演练。
火炬手
准备,前进,手举高 右手举高,好 谢谢
动作再稍微慢点
解说:点火仪式高度机密,彩排都在后半夜进行。点火前,吴国冲要站在长160米,宽3米,深10几厘米的水跑道上,水上跑动需要腿力,一般人很难完成。而且手臂上还要绑上火炬,这对火炬手有很高的要求。
陈维亚:他不是普通的老百姓,他是我们珠江广州龙舟的叫做什么,龙头老大,他指挥龙舟的,这样踏入珠江,而且这次龙舟赛,恰恰又纳入了亚运会的比赛项目,所以我们认为选他最合适。
解说:随着广东农民吴国冲“凌波微步”,踏水而来,在海心沙岛上岸后,他用手中的火炬点燃了体操运动员陈一冰手中的火炬,接着,容志行,邓亚萍相继出现,最终邓亚萍把最后一棒火炬,交到广东籍奥运冠军、跳水名将何冲的手中,直到这一刻,外界对最后5名火炬手的猜测,才全部被破解。
白岩松:为什么最后火炬手是他?
陈维亚:我们尊重广东省最后的选择,他要选择一位广东籍的,要选择一位能够拿过奥运会奖牌的这么一个选手,我们曾经也希望能够像邓亚萍什么做最后一棒,是跟我们这个点火方式能够结合得更好一些,但是广州方面说还是希望尊重他们的选择吧!我觉得这个不是最重要的,只要这个火炬手能够让大家感到幸福,让大家感受一种振奋,他是运动员的代表就可以。
白岩松:就够了。火炬点火的时候是否有高科技。
陈维亚:其实我们点火用的是,中国家喻户晓的人人都会做的,甚至是一种古老的一种习俗的方式,所以这种形式本身看上去,不具备任何高科技含量,但是你要说这个火焰达到这么高,能够点燃圣火,那么这个小玩意里面就要有科技含量了,你得保证百分之百达到这个高度,达到这个时间长度了,经过大量的实验。
白岩松:二踢脚。
陈维亚:你真聪明。
【现场点火】
解说:22时25分,广州亚运会开幕式的最大悬念终于揭晓。以喜庆爆竹引燃圣火的点火方式,非常中国化、充满中国味。这种新颖的点火方式在世界大型体育赛会开幕式的历史上将留下独特的印记。作为总导演,陈维亚的任务也在经历了两年时间之后终于告一段落,等待他的将是15天后的广州亚运会的闭幕式。
白岩松:你在广州住多长时间了?
陈维亚:这次最后阶段的话至少已经三四个月了,前面的是,我们其实在奥运还没结束就开始考虑这个问题了,奥运以后就进行这个竞标工作了,原来叫到广州出差,现在叫回北京出差。
白岩松:没错,悉尼奥运会的开幕式的导演是6年后做的多哈的亚运会的开幕式,中间基本没接活,你从2008年到这儿,这才几年的时间,几乎两年的时间,让人觉得不可思议你得累死,干完亚运会的这个开幕式,你打算多长时间已经没有接活的冲动了。
陈维亚:2008年奥运会到今年亚运会开幕,中间还做了其他很多事,包括火炬,包括香港的东亚运动会都在做,我们11月27号是亚运会的闭幕式,12月22号在国家大剧院,我们创作的歌剧《马可波罗》就上演了,所以那边还有个创作团队也在紧张地排练,就没什么时间休息。
白岩松:但是会不会有一种人,尤其做这种大型的这种开幕式,创意非常得难,做完了之后,甚至觉得很长的时间,算了我不粘它了,等我慢慢地再重新让创意生长起来再去做。
陈维亚:有这个想法,因为太累,太烦,压力太大,每次做完总想不要再搞这个了,实在太累了,但这创作就是这样子,他心里面一种萌动的东西,他有时候是他自己萌生出来了,有了合适的项目,范围许可的话,这种有时候也是压力不足,但我觉得以后是要有选择的,要有绝对觉得值得一搏的重大项目才做。
白岩松:如果期待值是100分的话,对于你自己。。。打分会是多少?
陈维亚:因为我很不习惯给自己打分。
白岩松:跟期待值相比较?
陈维亚:如果跟期待值相比较,。。。我可以打99分。可以99分。
白岩松:这是一个相当高的分数。
陈维亚:相当高,我从来没超过80分的,但是我觉得这一次大家都尽到努力了,而且方方面面的条件都充分调动起来了,可以打99分。
(视频编辑:尚祚 图文编辑:扈玲娟)
文章来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