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太原9月8日电(记者王菲菲)“月是故乡明”,每到中秋,异域他乡的一轮圆月会勾起游子的无限思乡之情。他们为了学业、事业在外打拼,陌生城市的疏离感和对家乡父母的歉疚感,在中秋时节愈发拨动了他们的情思乡愁。
故乡月
“小孩子不能用手指着月亮,不然月亮会割掉耳朵。”在美国留学的李辉至今记得小时候母亲给他讲的这个关于月亮的传说。
李辉老家在江西农村,在他印象中,似乎每年中秋他都在地里帮爸爸拔花生。“傍晚时分,明净的月亮爬上树梢。我牵着牛,走在担着花生的爸爸后面,一起回家过中秋。”在农村老家,每年中秋节晚上,人们会拿把扇子,放一方茶几,闲坐在院落中,吃着月饼,拉拉家常。
“小时候家里条件不好,妈妈买来的月饼都是最便宜的,里面除了冰糖和花生仁,没别的东西,月饼很硬。”
如今人在美国的李辉对那时的月饼念念不忘。他说:“现在月饼口味越来越多,包装越来越好,却没了小时候家乡的味道。”
山西人张凯始终忘不掉小时候挂在脖子上的花篮月饼。那是山西当地手工做的“土月饼”,花样很多,有鱼形、兔子形……花篮月饼上面有两个小洞,系上一根绳子,小孩子就把它挂在脖子上,馋了就拿起来咬一口。
“到中秋节,家人会围坐在一起打月饼。大人们聊着家常,小孩们在一旁跑来跑去,等着新鲜的月饼烤出来。”张凯说,那种其乐融融场景是他每到中秋时最怀念的。
去年大学毕业,张凯到上海一家汽车设计公司工作。在外打拼一年,其中辛苦他从未向父母说起,只是到了中秋,他不由得想起了家乡的月饼。
“不晓得为什么,就是喜欢家乡的味道。”张凯说。
慈母爱
“儿行千里母担忧”。每年中秋,不仅在外游子想家,在家的父母也思念儿女。
太原市民王阿姨的女儿上完大学后留在北京工作,她很支持也很高兴,但逢年过节是她最难过的时候。
“家里只有我和爱人,孩子不在身边,平常还好点,一到过节就特别想她。”王阿姨说着,眼睛有点泛红。“一说就想哭,年纪大了就是这样。”
八月十五还没到,王阿姨就张罗着打月饼。白糖、红糖、芝麻、花生、玫瑰、葡萄干、核桃仁……这些女儿爱吃的馅料一样都不能少。一斤面用三两油,和好面,把拌好的馅料包进去,用模子按平,放到烤箱里,酥脆的月饼不一会儿就出炉了。
王阿姨说,自家手打月饼虽然费事,但馅料配得好,吃着干净卫生。“孩子就喜欢吃手打的,过两天有个朋友要去北京,给她捎过去。”
王阿姨今年打了100多个月饼,给女儿带去一些,其余的放在坛子里,等女儿国庆放假回来再吃。“月饼装坛子里,放一年半载都没有问题。”王阿姨说。
今年张凯不能回家过中秋,但母亲早准备好了他最爱吃的家乡月饼,藏在了坛子里,等着他回来。
游子情
“在上海没有家的感觉。父母朋友不在身边,家乡美食也吃不上。平时除了工作还是工作,感觉人生中少了点精彩。”张凯说。
“父母想让我在外面历练几年,但我知道他们其实很想我。有时我想,万一家里有个啥事,我却不在他们身边,岂不是很遗憾。”张凯说,自己已经长大,却不知该如何回报父母。
“年少时不会流泪,现在会。”李辉说,越长大越了解母亲的唠叨和父亲的慈祥,有时打电话明明流着眼泪却故意装作欢快问候父母,汇报自己生活。
今年中秋节,李辉计划去休斯敦与到美国与家人团聚的导师黄先生一起过。“师生一场,能在异国一起过中秋节,在浩瀚的墨西哥湾一起看海上升明月,与国内朋友一起天涯共此时,是一种别样的幸福。”他说。
责编:李非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