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届全国人大一次会议3月14日上午在人民大会堂举行第四次全体会议,选举张德江为第十二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委员长。
张德江,男,汉族,1946年11月生,辽宁台安人,1968年11月参加工作,1971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经济系毕业,大学学历。
现任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
1968-1970年 吉林省汪清县罗子沟公社太平大队知青
1970-1972年 吉林省汪清县革委会宣传组干事、机关团支部书记
1972-1975年 延边大学朝鲜语系朝鲜语专业学习
1975-1978年 延边大学朝鲜语系党总支副书记,校党委常委、革委会副主任
1978-1980年 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经济系学习,留学生党支部书记
1980-1983年 延边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1983-1985年 吉林省延吉市委副书记,延边州委常委兼延吉市委副书记
1985-1986年 吉林省延边州委副书记
1986-1990年 民政部副部长、党组副书记
1990-1995年 吉林省委副书记兼延边州委书记
1995-1998年 吉林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
1998-2002年 浙江省委书记
2002-2007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广东省委书记
2007-2008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
2008-2012年 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重庆市委书记(2012.03兼;2012年11月,
不再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常委、委员职务。)
2012-2013年 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
2013- 中央政治局常委,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国务院副总理、党组成员
第十四届中央候补委员,十五届、十六届、十七届、十八届中央委员,十六届、十七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十八届中央政治局委员、常委。
担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100多天后,66岁的张德江3月14日当选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执掌中国最高国家权力机关,履行13亿人民赋予的神圣权力。在更加注重依法治国的新形势下,作为新中国第九位全国人大常委会委员长,张德江使命艰巨,任重道远。
张德江充分肯定了环境立法的必要性:“尤其是北京地区、包括整个华北地区连续多天出现严重的雾霾天气,使环保问题进一步引起了全社会的高度关注。”他还回忆起往事:“我在农村插队的时候,在地里干活儿渴了,就到小河沟,把水噗噜、噗噜就喝。现在,恐怕没有人敢直接喝了。”
实际上,张德江在多个地方任职期间,都曾对立法等法制工作进行了诸多探索。2005年,张德江便在广东表达了关于立法的观点:“始终把发展好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立法的出发点和归宿。”他强调,要走群众路线,坚持立法的民主化、公开化、科学化,逐步扩大公民对立法工作的有序参与。
他还特别提出人大要建成“三个机关”的概念,即各级人大及其常委会要努力建设成为名副其实的地方国家权力机关、全面担负起宪法法律赋予的各项职责的工作机关、同人民群众保持密切联系的代表机关。“我们的一切权力都是人民赋予的,执政掌权的第一责任,就是为人民服务,绝不可用来谋取私利,绝不可把权力游离于人民的监督和制约之外。”2006年,张德江在署名文章《理想•责任•能力•形象》中这样写道。
“嫩江不退到安全水位,我不会离开。”1998年嫩江流域特大洪灾中,时任吉林省委书记的张德江,留下了乘冲锋舟到镇赉嘎什根乡看望被洪水围困群众的难忘身影。在嫩江抗洪前线坐镇指挥时,张德江一直坚守的信念是,无论洪水有多大,都要确保嫩江大堤的绝对安全、确保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在地方主政期间,每逢重大自然灾害,张德江总是身先士卒,靠前指挥。
在多个场合,张德江都一再指出,要以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为重点,做好农民工和就业困难群体等人群的就业工作。“一有土壤就发芽,一有阳光就灿烂”,张德江以此赞扬民营经济的顽强生命力,也强调政策环境对民营经济发展的重要性。无论在哪里任职,他都格外重视民营经济的发展,强调“这不是权宜之计,而是一个战略方针”。
张德江在其曾经任职的四个省市,都结下了深厚感情。离开吉林时,他说了三句话:吉林是个好地方,我没待够;吉林是个干事业的地方,我没干够;吉林的干部群众朴实,我没处够。在离开浙江时,他说,浙江人民勇于拼搏的精神永远值得学习。我工作了四年多,学习了四年多,只能算本科毕业,今后还要学习。当广东的全国人大代表希望老领导多去广东看看时,张德江答道:珠江水,南国情,难以忘怀。去年张德江临危受命担任重庆市委书记,8个月后,他在离任时感慨:重庆在我心中,我祝福重庆!
"我们的干部无论职务多高,都是群众中的一员,心里要时刻装着老百姓。"这是20多年前,时任吉林省委副书记的张德江在全国两会上接受新华社记者专访时说的一番话。秉持执政为民的理念,张德江从高校领导岗位走上仕途,经过多个地方和中央职位历练,连任两届中央政治局委员。
2011年2月中旬后,利比亚局势急剧恶化。为确保海外中国公民的生命安全,中共中央、国务院运筹帷幄,前后方、各部门通力合作,创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最大规模的撤侨行动。12天中,共有35860名中国公民从海陆空渠道安全撤回祖国。 这场"国家行动"的总指挥就是国务院副总理张德江。张德江临危受命,紧急召开国务院应急指挥部全体会议,高效应对,组织协调外交部、商务部、交通运输部、国资委、民航局等部门,紧张有序地展开"万里大撤离"行动,让世界见证了中国"外交为民"的崇高理念。
在国务院安全生产委员会主任任内,一旦发生重大灾难,不论地方多偏远,环境多艰苦,张德江几乎都第一时间赶往现场指挥救援。2010年3月28日,山西省王家岭煤矿发生严重透水事故。张德江连夜赶赴现场指挥,制定了科学救援方案,成功救出115名被困矿工。"7•23"甬温线特别重大铁路交通事故发生後,张德江代表中央及时赶到现场,指挥救援,始终把救人放在第一位,探望伤者并处理善後。当看到一个坑内堆放的列车残骸时,他明确指示,残骸不能埋,要做好现场保护和事故车辆的妥善保存,为事故调查分析提供条件。一次次成功的事故救援案例,展现出张德江勇於担当的个性和处理复杂问题的才能。
2012年3月,张德江受命来到重庆兼任市委书记,这是张德江第四次在地方担任"一把手"。到重庆主政后,他很快就进入新角色,明确提出"科学发展、富民兴渝"的总任务,开拓进取,重庆很快形成了良好局面。11月20日,张德江卸任重庆市委书记。在临危受命主政重庆期间,他不负重托,稳定了大局,理清了发展思路,推动了经济社会科学发展。他在当天的重庆市领导干部大会上表示,8个月来,他与重庆广大干部群众结下了深厚的情谊。他说:"重庆在我心中,我祝福重庆!"
从1995年开始的13年间,张德江历任吉林、浙江、广东三省的省委书记。吉、浙、粤所处发展阶段各不相同,张德江主政后,三省各方面都取得突出成绩。以他担任广东省委书记5年为例,广东不仅GDP从1.35万亿元增长到3.1万亿元,经济增长品质和自主创新能力也进一步提高,在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方面一直走在全国前列。在张德江主政农业大省吉林时,吉林粮食产量连续迈上新台阶,全省粮食人均占有量、调出量、出口量和商品率一直高居全国首位。
延边大学学习,後任延边大学朝鲜语系党总支副书记,1978年到1980年,他在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留学。1983年,37岁的张德江告别延边大学副校长的职务步入政坛,担任吉林省延吉市委副书记,后升任延边州委副书记。
张德江夫人辛树森是高级经济师、全国政协委员,他们育有一女。
谁砸浙江的牌子,就砸谁的饭碗!对假冒伪劣,要重拳出击、持续不断,像洪湖水浪打浪一样,一浪一浪打下去。
——2001年12月18日,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张德江,严厉点名批评苍南县制售假冒伪劣商品的不法行为。
继续保持对腐败的高压态势,让腐败分子在政治上付出沉重代价,经济上占不到任何便宜。
——2007年1月20日张德江在中共广东省纪律检查委员会第七次全体会议上告诫党员干部。
人大代表就是代表人民的,要代表人民的利益,要代表人民的意愿,大家来参加两会,共商国是,希望代表们认真履职,发挥应有的作用。
——2011年3月3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的张德江与参加全国"两会"的吉林代表团座谈时强调人大代表的履职问题。
重庆的科学发展、和谐稳定是全市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一定不辜负中央的重托,一定不辜负3200万重庆人民的期望,不动摇、不懈怠、不折腾,认真履行好自己的职责,自觉接受广大干部群众的监督。
——2012年3月15日上午,在重庆召开市领导干部会议,中组部宣布中央决定张德江兼任重庆市委书记后,张德江讲话时表示。
要带头管好自己,管好配偶、子女和身边工作人员,做到心口如一、言行如一、表里如一,以清正廉洁的良好形象和干净干事的实际行动取信于民。
——2012年6月22日,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兼任重庆市委书记的张德江在中共重庆市第四届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议上发表讲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