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他是一位退休老人
闲来修路,权当锻炼身体
下一步,老人还要在小路旁再修个健身场地

[详细]
记者特稿

八旬老人十三载义务修山路

    核心提示:“一天整点,一天整点,有空就去干。”翟光利说,自己没什么文化,干了一辈子的活,身体好,从平房搬到楼上后,也没什么活可干了,修修路,锻炼一下,一点儿也不累。[详细]

    央视网特稿(网络新闻联播记者 李文学报道)晨曦初露,牡丹江市北山上已是人影婆娑,早起锻炼的、上市场买菜的,都欢快地行走着,脚下小路蜿蜒着伸向前方……

    一位抗着铁锹的老人成了大家争相打招呼的对象,他就是修路人--今年83岁的翟光利。10余年来,他默默无闻,把山间羊肠小道“改头换面”,变成了一条长近五百米、宽近一米,带有“小桥”和排水渠的平坦道路。

    古稀之年 三年义务修路

    翟光利1930年出生于辽宁省辽阳市一个农村,1958年随部队挺进北大荒,开荒种地,后来转业到牡丹江市林业局,一直到退休。

    2001年,翟光利和100多户人家从山下回迁到北山别墅小区1号楼。小区有两条路,一条是西侧的柏油马路,一条是东侧北山公园的山间小道。为了省时,很多人从山上的小道出行。可是,多年来小路已经坑洼不平,十分难走。

    翟光利是个热心人,原来在平房住的时候就乐意干点扫街、垫路的事儿。他发现小路给邻里带来的不便后,便开始了“修路工程”。

    小路只有短短500米,但是修路的工作对于当时70多岁的翟光利来说,也真不轻巧。每天早上4点,翟光利便准时起床,带着铁锹、镐头、小桶上了山。他将路边的山石一点点地刨下来,铺垫在路上坑洼处;在山上寻找、筛选细沙,用小桶拎下来,再一点点平整着道路。

    为了防止山水将小路冲毁,他一锹一锹地在小路旁挖出了排水沟,还修了三四处“小桥”。捡来的排水管子、道牙子、木头拿不动,他就放在铁锹上,一步一步拖上山。

    就这样,不知道磨坏了多少手套,用坏了几把铁锹,2004年小路终于修好了。[详细]

记者手记

央视网驻驻黑龙江记者 李文学:


    锈迹斑斑的铁锹、磨得锃亮的镐头、一个快要报废的小桶,十余年的坚持不懈,换来一条山间小道的平坦……

    他是现代的愚公,他用汗水换来大伙出行的方便,他用行动感动了众多邻里。

    老人不但有着健康的体魄,还有着健康的心灵。虽然交流不是很方便,但老人偶尔冒出的话语和那种认真的劲头,常常逗得我哈哈大笑。

    70多岁修路,一直维护到83岁,而且还在继续护路,这对一个老人来说,其中艰辛常人难以体会到。哪来这么大的动力?答案不是他轻描淡写的回答,而是只因心中装着别人。

    “他自己没有感觉,觉得习以为常,但我们的使命决定不能埋没这样的“中国好人”。

    “修路,难能可贵;护路,难能可贵;但即使这样,他还要修个健身场地。这个现代愚公,要继续沿着他那条路走下去。

    我们向他致敬!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