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他是一位牧羊人
他迎着暮色启程,踏着夜色晚归
没有鲜花、掌声,哈德勒哈孜守护边境42年无怨无悔

[详细]
记者特稿

牧羊人哈德勒哈孜:义务守护边境42年

    核心提示:1970年,哈德勒哈孜随父亲响应国家号召来到条件艰苦的北塔山边境地区生活,从10岁起,他开始随父巡边,22岁时他正式成为巡边员,至今已经护边42年,他说自己还要一直守护下去。哈德勒哈孜所巡护的直线边境线约15公里,大都为陡峭的山峰,山坡上下起伏较大,实际行走的距离超过了30公里。 [详细]

    中国北部边境有一群护边的牧羊人,他们迎着暮色启程,几天几夜巡边,与孤独、寒冷、饥饿为伴,最后踏着夜色晚归。

    别人一月一巡,而牧民哈德勒哈孜偏要一月几巡,别人结伴同行,他却要孤单上路。没有鲜花、没有掌声,没有工资,哈德勒哈孜守护边境40余年无怨无悔,他被人们称为“北塔山边境的雄鹰”。

    北塔山位于中国与蒙古接壤的边境,距离新疆奇台县县城270公里,地处偏远,交通不便,没有自来水,没有电,方圆200余公里内除了26户牧民和偶尔出现的野狼外,几乎没有人烟,自然环境极其恶劣。

    由于北塔山边境的手机信号极差,无法与哈德勒哈孜联络,11月13日上午,央视网记者随同县政府工作人员驱车前往山区寻找他。

    早晨9点启程,车行3小时,经过绵延的戈壁滩后进入山区,手机完全没有了信号,从牧民口中得知,哈德勒哈孜在距离边境30公里左右的地方,下午15时左右,经过多方打听,终于在一个山坳里找到哈德勒哈孜的蒙古包。

    蒙古包外的温度是零下10摄氏度,寒风刺骨,室内相对比较暖和。一只煤炉,一张地毯,几个水桶,还有两床被褥,这就是哈德勒哈孜的家。

    见到客人来,哈德勒哈孜的妻子库勒斯木汗煮起了奶茶,切起了馕饼。库勒斯木汗今年49岁,非常热情,她告诉记者,丈夫早晨8点多上山放牧去了,现在联系不上,晚上才能回来。

    据库勒斯木汗介绍,他们刚搬到这里三天,过几天还要迁移。他的大儿子在外国留学,女儿在山下读书。二儿子刚从兽医学校毕业,不忍心父亲太累,替父巡边已经3天,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回来。

    库勒斯木汗长期患有严重的关节炎,丈夫巡边时,她要一个人去放牧,有时候非常害怕。

    没有电视,没有广播,温暖的火炉让人昏昏欲睡。

    下午20时,北塔山的夜色降临,一位年轻的牧羊人急匆匆地跑进蒙古包,提醒哈德勒哈孜一家人注意安全,他今天放牧的时候,有野狼咬死了一只羊。 [高清图集]

记者手记

央视网驻新疆记者 马旭


    哈萨克族老人哈德勒哈孜今年52岁,没有上过学,不会认字,守护边境42年,无怨无悔。

    有人说他太傻,太老实,没有工资的事情也干?哈德勒哈孜却说,我是边境的牧民,理应守边,任何一个人都会这样做。

    哈德勒哈孜是一个普通的牧民,人很老实,没有受到较高的教育,但他却有自己的想法:山上的草退化得非常严重,已经养不起那么多牧民,他让自己三个孩子都出去上学,大儿子在外国留学,小女儿在上高中,他们都可以走出去。他让二儿子学兽医,留在身边,可以继承他的事业,继续当巡边员。

    谈到一辈子守边这件事,哈德勒哈孜没有慷慨陈词,只是说,这是我们的祖国,巡边是应该的。

    托浪岗边防派出所所长吾曼告诉记者,这里条件异常艰苦,200公里内被称为无人区,边防官兵都很难忍受,何况这些牧民呢!常年没水没电,也吃不上蔬菜,理一次头发还要跑200多公里。哈德勒哈孜是老巡边人,经验丰富,表现非常好,正在用以老带新的方式训练新的巡边员。

    谈到巡边员的待遇,吾曼所长说,长期以来,这里只给了四个巡边员的工资指标,每人每月260元,但巡边员却有60个,不可能每个人都领到。2010年后,上级部门增加了指标,他们每个巡边员都可以领到260元钱,虽然很少,但毕竟发下来了。

    据了解,这里的牧民只有20多户,没有医生也没有商店,一旦生病会非常麻烦。托浪岗边防派出所准备开一个方便牧民的超市,从县城用货车把商品拉上来,再以平价卖给牧民,让他们的生活条件慢慢改善。

    这里的牧民非常纯朴平凡,但正是这些平凡的人坚持在不平凡的岗位,守护着祖国的边疆。

微博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