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的教育离世界一流有多远?
2015-11-06 第3期 小编说新闻

       不得不承认,清华北大一直是少年小编心中大学的代名词,是No.1,是此生不上就要遗憾此生的大事。如今,小编有幸在两所大学待过,虽然只是短短半日的游览,但是那种“遗憾”的感觉早已褪去。因为我知道,还有一所更牛的大学叫“世界一流”。

       11月5日,国务院正式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提到要推进世界一流大学的建设,以后每五年一个周期,2016年开始新一轮建设。中国“高等教育强国梦”有望照进现实。

       关于世界一流教育和中国一流教育差距的话题已成牙慧,不再赘述。小编今天只想结合最近的两条跟学生有关的新闻说一些细节问题。

       第一条新闻发生在11月4日,在湖北一所大学的助学金颁发仪式上,来自台湾的资助者叶正涛教授亲自为30名“成绩普通的贫困生”颁奖。没错,是“成绩普通的贫困生”。叶正涛给出的理由是:品学兼优的学生有申请其它奖学金的机会,而成绩普通的学生机会不多,但是他们也需要帮助。

       小编不由得想起多年前的另一位助学者,他是一名歌手,通过演出为贫困学生筹款。后来,个别受助学生一旦考出了好成绩,就来向他索要奖励。当然,这名歌手也很开心地满足了他们的要求。不幸的是,这名年轻的歌手最后因癌症去世。

       举这两个例子自然不是为了探讨“雪中送炭”和“锦上添花”孰重孰轻。“好成绩”、“状元”这些关键词只是教育过程中泛起的涟漪,绝不能代表教育静水流深的本质。一流的学校和一流的人才是强国的保障,而提高全民受教育水平则可以增加“一流”诞生的概率。这有点像“木桶定律”,一只水桶能装多少水取决于它最短的那块木板。

       第二条新闻发生在11月6日,北京下了入冬第一场雪。凌晨4点,小编还在睡梦中,殊不知有5000名中学生乘着大巴来到天安门,在距离小编卧榻12公里的广场上,顶风冒雪观看了一场升旗仪式。本来是一件好事,但是总感觉哪里不对。据说校方还是很体贴的,为每个学生发了一件一次性雨衣。

       学生时代的小编也曾响应学校的号召,做过不少类似的事。电影《教父》中有这样一句台词:“给他一个他无法拒绝的理由。”对学校的一些做法,少年小编确实无法拒绝,甚至乐于效劳。不过,怀疑就像怀孕,日子久了,肯定会显露出来。那位为成绩普通的贫困生发奖学金的教授所传递出的体贴入微的温度,绝不是穿上一件一次性雨衣就能感受到的。

登录注册用户名 密码

*网友评论仅供其表达个人看法发表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