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义你的浏览字号:

中国维和官兵亮相世界20年 打造“窗口”和“名片”

 

CCTV.com  2010年12月01日 16:13  进入复兴论坛  来源:人民日报  

  1990年4月21日,我军选派5名军官参加联合国在中东的维和行动,开启我军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序幕。20年来,我军先后参加18项联合国维和行动,累计派出维和军事人员1.5万人次。从最初的5名军事观察员到今天1959名中国军人战斗在联合国9个任务区和维和部,在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过程中留下了一串串坚实的足印。

  头戴蓝色贝雷帽,佩戴蓝色臂章——中国维和官兵亮相世界已有20年!

  20年来,维和官兵不负重托、不辱使命,认真完成联合国赋予的各项维和任务,为祖国和军队赢得了荣誉。

  灼热的非洲作证,战火纷飞的中东作证……

  打造“窗口”和“名片”

  苏丹,素有“世界火炉”之称。那一年,中国维和工兵冒着50多摄氏度的高温,创造了“中国速度”——用3天时间便将营地通往瓦乌机场的公路修筑成战区内最好的道路;在建造营地过程中,他们创下一天搭建一排板房的纪录。在刚果(金),维和官兵20天内使一片杂草丛生、乱石遍地的山坡变成了平坦整洁的营区,前来参观的联合国官员看着营区内崭新的板房、平坦的操场、笔直的道路,啧啧称赞这是一个奇迹。

  黎以冲突的硝烟尚未散尽,我国维和工兵营冒着危险在黎南部迅速展开排爆、工程保障和医疗救援等行动,排除未爆炸弹3500余枚。

  我工程兵分队为当地民众修筑的桥梁被命名为“中国桥”。在刚果(金),维和官兵奋力抢救翻车民众的感人事迹在当地传为佳话,维和官兵驻地的半岛被称为“中国半岛”。在黎巴嫩,当地民众与维和官兵会车时,主动让路鸣笛致意,常常挥手呼喊“China!China!”

  2009年9月1日,联合国驻苏丹特派团(简称联苏团)综合保障处公布了联苏团“优质工程奖”评选结果,中国第五批赴苏丹瓦乌维和工程兵大队在10个单项评比中获得9项第一,并以领先第二名16分的绝对优势获得总分第一名,荣获“优质工程奖”。

  20年来,我军广大维和官兵以实际行动维护和平、支持重建、播撒友谊,成为中国军队在国际舞台上“重要窗口”和“独特名片”,赢得联合国机构、驻在国政府和民众的高度赞扬。

  迄今为止,我军所有参与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官兵均被授予“联合国和平勋章”。

  播撒爱心和友谊

  2008年初,随着和平进程的不断推进,苏丹战乱期间逃离家园的难民逐渐回归,适龄儿童上学问题成为摆在当地政府面前棘手难题之一。经过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维和部队和当地政府的联席协商,决定搭建帐篷学校,快速解决校舍紧缺问题,并且一致认为中国工兵在帐篷搭建上有着精湛的技术,能够胜任此项工作。

  根据要求,官兵们对阿维尔市区六个不同拟建学校地点进行现地勘查,选择适合搭建帐篷的地域,然后制定施工标准程序,确保按时保质完成搭建任务。在小分队自身工程任务重的情况下,官兵们先后出动机械车辆30台次,顺利搭建6所帐篷小学。参加工程施工的战士欧阳军说,“虽然在施工中战友们吃了很多苦,有的人手被帐篷的绳索磨破了,但是想到不久以后就能听到校舍中琅琅的读书声,身上就有使不完的劲”。

  6月1日儿童节,瓦乌市郊的科斯迪女子学校师生们载歌载舞,欢迎中国工兵的到来。官兵们带着书包、文具盒、笔记本、铅笔、足球等3000多件文体用品,来到这个基础设施最差的学校。

  捐赠仪式上,州教育部长哈森告诉孩子们,“中国维和军人是最有善心的部队,每一批维和部队在轮换时总忘不了从中国带来我们急需的学习用品,我们应该好好学习,长大了建设好国家,为苏丹和中国的友谊做贡献”。

  看着孩子们拿着来自中国的学习用品露出灿烂笑容,维和官兵们知道,这是中苏友谊的明天。

  历经长达14年的内战后,利比里亚国内基础设施破坏殆尽,物资奇缺。中国“蓝盔”部队来到后,主动帮助驻地修建了“友谊”、“行政”等数条主要道路。此外,他们还积极向当地百姓传授各种技术,帮助他们脱贫致富。中国军人选派的一些懂水稻种植技术的官兵,手把手地教老百姓种植。中国军人的真情和友谊感动了许多当地人,他们把中国军人当作了自己的亲人。

  呼唤和平与安宁

  人们不会忘记,北京时间2006年7月25日,中东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军事观察员杜照宇,在黎巴嫩南部希亚姆观察员哨所执行维和任务时遭以色列空袭,不幸以身殉职。

  悼念的鲜花已经枯萎,告别的泪水已经擦干。当我们一页页翻阅他用青春和热血写下的不凡履历,一次次触摸他独特而丰富的情感世界,一步步丈量他虽然短暂却熠熠生辉的人生高度时,心底的感动愈加强烈,心中的怀念愈加深切。

  杜照宇所在的希亚姆哨所位于以色列、黎巴嫩、叙利亚三国交界处,是此次黎以双方武装冲突最激烈的地区之一。

  在任务区的7个月里,杜照宇先后巡逻150余次,累计行程1.6万余公里。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参谋长利雷少将称:杜所在的哨所是完成任务最优秀的哨所。

  军事观察员轮换上哨,长哨最多7天,短哨最多4天。杜照宇的妻子李玲玲发现丈夫老上长哨,就在电话中问他:“你为什么不按时下来,到后方基地好好休息一下呀?”照宇安慰她:“没事的,我能挺得住,希亚姆哨所联合国的标志特别明显,很安全的。”

  正是因为杜照宇的正直、勇敢、慷慨、大度,他和其他国家的维和人员都建立了良好的关系。连利雷将军的夫人都夸奖他:杜很完美,是个令人印象深刻的人。

  7月12日,黎以爆发激烈冲突。由于安全形势恶化,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决定,将位于黎巴嫩南部所有哨所的执勤人数由5人减为4人。17日,一名奥地利籍观察员冒着炮火前来换哨,原有的5人当中有2人可以被轮换下哨。杜照宇内心十分清楚,撤下去将会远离战火,留下来则随时都会面临危险。杜照宇主动要求留下,让正在生病的澳大利亚籍女观察员和年龄较大的爱尔兰籍观察员先撤下休整。

  危急时刻,杜照宇把生的希望让给了别人,把死的威胁留给了自己。

  无情的炮火带走了一个34岁的生命,却带不走这位刚强铁汉的铮铮誓言:“军人的职责不是制造战争,而是制止战争。”

  20年的维和征途,我军先后有8名官兵牺牲在维和一线,他们用自己的生命来诠释联合国维和的使命和责任,让全世界看到了来自一个古老民族的代表超越国家、超越民族、超越意识形态的情怀。他们如流星一样陨落,却让和平的阳光照亮了世界更多的地方。

  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大事记(链接)

  1988年12月6日,第43届联合国大会一致同意中国加入联合国维持和平行动特别委员会。

  1990年4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派遣5名军事观察员,开启中国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序幕。

  1992年4月,中国首次向联合国柬埔寨临时权力机构派出由400名官兵组成的维和工程兵大队,开创我军成建制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的先河。

  2001年12月,中国正式成立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负责统一协调和管理中国军队参加联合国维和行动工作。

  2002年2月,中国正式加入联合国第一级维和待命安排机制,指定了1个联合国标准工程建筑营、1个联合国标准二级医院和2个联合国标准运输连为联合国待命安排部队,承诺具备在接到联合国派兵请求后90天内部署到维和任务区的能力。

  2003年4月,中国向联合国刚果(金)特派团派出成建制维和分队。

  2003年12月,中国向联合国利比里亚特派团派出成建制维和分队。

  2006年4月,中国向联合国驻黎巴嫩临时部队派出成建制维和分队。

  2006年5月,中国向联合国苏丹特派团派出成建制维和分队。

  2006年7月25日,以色列空军袭击了联合国停战监督组织位于黎巴嫩南部的希亚姆观察哨所,包括中国军事观察员杜照宇在内的4名联合国维和人员牺牲。杜照宇是在联合国维和行动中牺牲的第八位中国军人。

  2007年2月,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视察中国赴利比里亚维和部队,并为维和部队题词:“忠实履行使命,维护世界和平。”

  2007年9月17日,中国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官员赵京民正式就任联合国西撒哈拉公民投票特派团司令,成为首位担任联合国维和任务区高级指挥官的中国军人。

  2007年11月,中国向联合国/非盟达尔富尔混合维和任务区派出多功能工兵分队,是联合国第一支进驻该地区的维和部队。

  2009年6月25—26日,中国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组织召开全军首次维和工作会议,研究部署新形势下维和工作,在新起点上谋划和推动维和工作科学发展。

  2009年6月25日,中国国防部维和中心正式挂牌成立,中国首个维和专业培训机构建成,担负我国维和领域的专业培训、理论研究、国际合作与交流等任务。

  2009年6月28日至7月3日,中国与蒙古首次举行代号为“和平使命—2009”的中蒙维和联合训练,这是中国军队首次与外军开展维和联合训练,维和交流与合作的形式得到进一步拓展。

  2009年11月19—20日,中国国防部维和事务办公室在京举办“2009北京国际维和研讨会”,22个国家和联合国等6个国际与地区组织的政府、军队代表参加会议,各方深入探讨联合国维和行动面临的挑战及发展趋势,呼吁国际社会加大对联合国维和行动的投入,倡导加强成员国在维和领域的交流与合作。

  (郝 悦)

责编:杨鑫

1/1

  相关链接:

相关热词搜索:

打印本页 转发 收藏 关闭 网民举报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

用户名: 密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