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视频|网站地图
客服设为首页
登录

“热钱”汹涌,中国如何应对

据港媒报道,防止热钱流入成为中央控制通胀重要着力点,而本港则被视为海外热钱进军内地的桥头堡。中央电视台的「经济信息联播」节目,连续两天报道热钱经香港流入内地的情况。报道引述有关部门估计,目前有6500 亿元囤积在香港伺机进入内地炒作楼市及股市。[>>详细]


中国经济又开始进入了一个热钱进场的高峰,这论断一经提出,国内关于“热钱”涌入的争论也重新出现,那么,当前“热钱”流入的情况到底怎样?我们该如何加强对“热钱”的监管?


“热钱”涌入,更多进入商品市场

“敏感性商品”应声而涨

国内知名热钱研究专家,广东省社会科学院教授黎友焕说:“由于中国的加息而产生的利差,由于资本泡沫化以及人民币的升值等综合原因,确实有大量的境外热钱涌入中国市场。但据我们最新的检测数据显示,目前这些流入的境外热钱主要是进入了商品市场以及股市,炒楼的几乎没有,只有部分外资买入自用型的办公楼物业。”[>>详细]


这次热钱大规模流入的另一个特点重点投向“敏感性商品”。这里的敏感性商品被定义为容易被热钱炒作、一炒就疯狂的品种。今年以来,被百姓冠以“蒜你狠”、“豆你玩”、“姜你军”的大蒜、绿豆、生姜等价格暴涨的品种,均属此类。近期还出现了“羊坚强”、“糖高宗”等多种被炒作的品种戏称。以棉花为例:自8月初以来,棉花期货价格累计上涨了70%,甚至连棉籽的价格都炒作起来了。因成本上升过快,部分棉企已经停产了。这种炒作已经伤害到产业的发展。“一个月之内,必定会有政策出台打击这股愈演愈烈的炒风。”黎友焕直言。

多和国内的游资、闲资相结合

国内中药材也普遍出现大幅涨价的现象。最近有媒体报道太子参涨价最为离谱,一年间猛涨近7倍,并称中药材价格暴涨与外来资本炒作有很大关系,某知情人士介绍“去年10月份,部分药材的价格开始上涨 ,到了今年5月份,有一些搞药材的人看到部分药材价格上涨 ,就把手中的闲钱拿出来买货储存,大笔外来资金投入药材市场,新货都到了这些人手里,价格就被抬高了。除热钱涌入外 ,今年部分产药区遭遇洪涝和干旱等灾害 ,部分药材减产也导致价格的上扬。”[>>详细]


股市成“热钱”“心头所好”

上证指数10月份大涨12%,成交量明显放大。自10月以来,沪市动辄日成交2000亿以上,甚至3000多亿,与此前的每日数百亿交易额,截然天渊之别。沪深两市屡创成交历史新高,都是热钱推波助澜之功。[>>详细]


“双刃剑”:“热钱”来时是客走时是祸

“热钱”涌入新兴经济体已成为世界隐忧

金融危机以来,发达经济体纷纷推出扩张性财政和货币刺激方案,向市场注入大量流动性,市场资金宽裕程度历史罕见。在金融体系渐趋稳定而实体经济远未企稳回升的情况下,受回报率低和美元贬值等因素影响,这些资金在美国债市股市难有作为,便逐步流向更具发展潜力的新兴市场国家。[>>详细]


如果用河流作比,欧美等发达国家处在上游,中国等新兴市场国家位于下游。目前上游大肆发行货币势必造成流动性泛滥,下游新兴市场经济体不得不加入“防洪”行列。[>>详细]


中国三季度外汇储备大幅增长1940亿美元,远超前两季度增幅。其中,仅9月外汇储备就激增1005亿美元,创下今年以来最高单月增幅。这显然无法简单用贸易盈余来解释。不仅如此,9月外汇占款增加2896亿元,表明还有大量新流入的外汇滞留在银行体系内部。而在中国之外,其他新兴市场国家也无不饱受热钱困扰。[>>详细]


对中国而言弊大于利

热钱一词,是对英文Hot Money的直译,是无特定用途的短期流动资本,也可称为游资,通常定义为追求最高报酬和最低风险,在国际金融市场上迅速流动的短期投机性资金。

就目前我国的现实情况看,“热钱”的流入总体上弊大于利。首先,在我国出口仍比较困难的情况下,“热钱”的流入将加大人民币升值的压力,不利于我国出口贸易的改善和恢复;第二,“热钱”的涌入将增加央行结汇的压力,不利于国内流动性的管理和控制,增加未来的通胀压力;第三,“热钱”通常追求的投资回报率至少在20%以上,其一般选择投资流动性较好的资产市场,如股票市场和房地产市场,从而会大大增加这些资产市场出现价格泡沫的风险。[>>详细]


流动性决定必须挡在实体经济外

跨境进入中国的资金中有相当一部分属长期投资,如合理利用,将对经济企稳回升具有重要作用。但长远来看,我国“热钱”流入具有长期性、复杂性和客观性,应运用汇率、利率等价格机制进行合理引导,尤其要防范热钱大进大出的破坏性作用。[>>详细]


香港时富金融集团高级研究经理徐元元表示,“从降低操作成本的角度出发,可以建立一个特定市场,利用热钱逐利的本性,吸引资金的流入。在这个市场中交易的标的物可能是外汇、商品或者利率的期权、期货及其他结构化的金融衍生品,并给予最大限度的市场自由度,让热钱在短时间内看到升值的可能,并且可以在不进入中国实体经济的前提下,快速进出这个市场。”[>>详细]


控制得当,也可成为“优质资本”

热钱”流入中国并不全是坏事,在经济不景气、投资者信心不足时,国际游资对中国市场的追捧,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提振消费者信心;跨境资金进入中国,说明外资看好中国复苏前景。如果把握得当,则有利于中国经济的复苏和资本市场的发展壮大。在西方人眼中,这是风险偏好非常高的“优质资本”。对于正常投资的“热钱”他们不仅不打,而且持欢迎态度,用各种各样的政策引导资本流入他们希望发展的领域,以加快经济发展。[>>详细]


“热钱”涌入,中国如何应对

治标更要治本

从长远来看,关键是更加注重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更加注重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结构调整,理顺国内资源、资金等价格体系,不断完善人民币汇率形成机制,进一步发挥市场机制的基础性作用,避免给“热钱”提供持续套利投机的空间。同时,要坚守防范风险的政策底线,着眼当前监管中的重点渠道、重点项目和薄弱环节,不断完善外汇管理以及相关管理政策,加强监管协调,充分发挥监管合力,严厉打击各类违法违规外汇交易活动,有效防范和遏制“热钱”流入,切实维护好涉外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外汇政策环境。[>>详细]


建立有效的疏通机制

除了对热钱管和堵的措施之外,还得有效疏通。目前大家之所以担心热钱,就是担心这些资金在资产价格领域和金融市场兴风作浪,导致股市楼市大起大落,从而影响实体经济的发展周期。所以让这些所谓的热钱最好不要停留在金融市场,可以设法将其引到风险投资基金(VC)领域,让其培育新兴技术产业和支持中国经济结构转型,最好将其“套”在中国的实体经济领域,让热钱变冷钱,为我所用。[>>详细]


网友表态

物价形势严峻,是否与“热钱”入场有关?
有关



没关



今日点击
联系我们

责编:张旎
联系:zhangni@cntv.cn
出品:中国网络电视台评论频道
-------------------------------

版权声明:中国网络电视台原创策划,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

点题

“风乍起,吹皱一池春水。”想要避免“热钱”吹皱中国经济,还是应该在如何提高其套利成本方面多想想办法。

往期回顾 更多
网友评论

登录 | 注册

我来说两句

验证码:看不清验证码?点击刷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