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生的选择确实多了
“一次考试,七校互认”,表面上看,考生的选择多了,正如复旦大学招办负责人所说:联考不是为对抗,是为减轻学生负担,打破千校一面的状况,既有利于学生选择,又有利于学校选拔。实事求是地说,从联考同盟寻求突破,不失为自主招生改革的一种尝试,有益探索。毕竟在目前的国情下,一步到位地向国外看齐,废除高考,全面实行高校的自主招生,不但难以实现,还很可能让高招改革因噎废食。[>>详细]
第87期11月23日
11月21日,北京大学、复旦大学等七所高校按照此前约定,发布了联合举行自主招生考试的公告。此前,清华大学、中国科大等七所高校已签署2011年自主招生联考协议。由于两大联盟分别由北大和清华领衔,因而被戏称为“北约”和“华约”。[>>详细]
不可否认,高校组团联考打破了高校在自主招生层面各自为政的状态,考生多了一些选择,少了一些折腾,从这个层面上看,“北约、华约”是一次值得肯定的积极探索。但在“北大团”“清华系”的背后,仍旧是对“尖子生”的“圈地运动”,在这种高校抱团的格局下,考生被迫“站队”,这明显是对人才选拔的限制,而对于招生制度改革的深水区:高招腐败问题,选拔唯分数论问题,却几乎没有触及,这样的联盟无关改革,只关掐尖。
“一次考试,七校互认”,表面上看,考生的选择多了,正如复旦大学招办负责人所说:联考不是为对抗,是为减轻学生负担,打破千校一面的状况,既有利于学生选择,又有利于学校选拔。实事求是地说,从联考同盟寻求突破,不失为自主招生改革的一种尝试,有益探索。毕竟在目前的国情下,一步到位地向国外看齐,废除高考,全面实行高校的自主招生,不但难以实现,还很可能让高招改革因噎废食。[>>详细]
7校招生部门统一向记者提供的书面说明中介绍,首要的考虑是为了减轻考生负担,避免考生来回奔波。实行联考后,考生只需参加一次考试,就可获得申请多所大学面试的机会,考试成本将大大降低。[>>详细]
而且在目前高校招生监督机制还不完善的前提下,相对高校各自为政的自主招生,联考可以一定程度上减少暗箱操作的机会。
考试应当相关学校自主认可。也就是说,一所学校可以认可某一个联考,也可认可多个联考,联考组织者以考试的公信力、权威性,赢得学校的信任,本质上说,联考是一种市场竞争的考试,而不是集团作战。
两大招生联盟的有关负责人均表示,反对恶性的生源竞争。但事实上,由于优秀的生源有限,生源竞争是高等教育领域的普遍现象,当今高校的生源竞争,仍是计划录取制度之下的“抢生源”。通过高额奖学金和好专业进行所谓“求生”、“拉生”活动能否避免,仅靠口头承诺缺少说服力。[>>详细]
虽然北大清华招生组从未表示过“竞争”,但过去两年内,对于优秀考生来说,一个赤裸裸的“杯具”是:两校“联盟”自主招生考试的日子是同一天。
联考应给予学生充分选择的权利,包括选择考试的权利,以及根据联考成绩申请学校的权利。如果联考先是外部对抗将考试时间放在同一天,迫使考生选择,再是内部瓜分规定一名考生只能用联考成绩申请2~3所学校,而这两三所学校还有第二、三志愿(或B、C志愿)不愿考虑的不成文规则,并将面试时间有意无意放在一起,这样的联考,比此前各校各自为政的自主招生更糟。[>>详细]
掐尖若能真正推动自主招生的改革步伐,也算是一种进步。但眼下两大同盟的掐尖,走的依然是应试教育的套路,有家长担忧其会否演变成“小高考”,也不是没有道理。因为无论想选择北大同盟,还是清华同盟,首先过的第一关就是笔试,然后两大同盟再根据笔试成绩确定进入面试名单。这也意味着参加自主招生的考生在高考外,还要多一次联合招生的考试,既没有走出应试教育的窠臼,也有加重学生的考试负担嫌疑。[>>详细]
一直以来,高校招生制度改革,只停留在“体制内变化”,其暴露无遗的体制性和制度性弊端顽强生存。“唯高考分数论”始终不变,体制性的变革、本质性的突破、核心层的颠覆始终“不敢”。高招政策陷入迷茫期、困惑期,抑或是“停滞期”。各大高校都在观望、等待,不越雷池半步,中规中矩,不求有功,但求无过。因为改革有风险,还有来自社会方方面面有形的与无形的压力。从这个角度看,“北约”“华约”不过是自主招生的一次“约定”,最多只能算是“量的积累”。[>>详细]
自主招生在“如何避免腐败”上,也一直没有拿出一个能够取信于公众的改革方案。以至于高校一旦想扩大自主权,舆论就会质疑“会不会成为权贵通吃的盛宴”。其实,高校完全是可能联合起来的,联合不是为了掐尖,而是联合设计一套可以防范招生腐败的制度。7所大学的公信力,总比1所强吧。可惜,“北约”和“华约”的联盟无关改革,只关掐尖。[>>详细]
自主招生有着充分的改革空间可以挖掘,比如,这么多年来,自主招生一直没有在“为偏才怪才开辟一个通道”上有所作为。北大去年推出中学校长推荐制后,曾被舆论解读为“是偏才怪才的福音”。没有想到,最后校长们推荐的,没有一个是怪才偏才,都是班上最好的学生。这样的校长推荐,对自主招生改革毫无助益,不过是一种掐尖策略。[>>详细]
有利于
|
没什么关系
|
责编:张鑫
联系:zhangxin@cntv.cn
出品:中国网络电视台评论频道
-------------------------------
版权声明:中国网络电视台原创策划,欢迎转载,转载时请注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