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和先进事迹报道_专题_央视网

时代楷模

苏和的梭梭林 黑城的小绿洲

先进事迹宣传报道 专题频道出品

在额济纳旗荒漠中,有这样一位老人,退休后,放弃安逸舒适的日子,在花甲之年带着老伴来到这里种植梭梭防风固沙。至今,他已成功抢救天然梭梭林3000亩,人工种植梭梭6万多棵,在漫漫沙海中建造了一片小绿洲。

他就是被誉为"黑城植树治沙老愚公"的阿拉善盟原政协主席苏和。苏和今年66岁,是额济纳土生土长的蒙古族干部。[详细]

"他晒黑了,但'黑城'却变美了"
"他晒黑了,但'黑城'却变美了"

在内蒙古自治区阿拉善盟的额济纳旗,有一位现年64岁的正厅级退休干部义务植树8年,在荒漠戈壁上栽植了约9万株树苗。当地老百姓说:"他晒黑了,但'黑城'却变美了。"

这位退休老干部就是曾经担任过阿拉善盟政协主席的苏和。他选择的植树区域是额济纳旗"黑城"遗址的周边,目前已形成了长约3公里、宽500米的一大片林地。

"黑城"遗址始建于公元9世纪西夏政权时期,是古丝绸之路上现存最完整、规模最宏大的一座古城遗址,是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于长期水源枯竭,"黑城"周边地区沙化严重,成了一望无际的戈壁和沙海。

苏和是当地土生土长的土尔扈特蒙古族人,是新中国培养的少数民族干部,曾经任过额济纳旗旗长、书记。2004年,苏和说服家人,放弃了舒适的生活,踏上了茫茫荒漠。

"黑城"年降水量仅几十毫米,夏季气温常常高达40多摄氏度,沙地上轻易就能烤熟一个鸡蛋。苏和首先打了一口约百米的深井解决自己饮水及培育树苗的问题。他还每年拿出3万多元用于造林,这已是他退休金的一大半,但是远远不够。为了节省资金,他四处淘二手设备,他自嘲是靠"捡破烂"育林子。

苏和义务植树造林保护"黑城"遗址的事迹很快传开,他得到了社会各界人士的热心帮助,其中包括日本友人。苏和把这些人的名字都记在一个小册子上。他说:"我希望后代记住这片林子不是我一个人造的,是大家一起造的。"

近年来,苏和营造的林地成了"黑城"遗址的一个新景点,许多游客在游览"黑城"遗址后,总要去这片林地感受一下沙漠"绿洲"的滋味。苏和说:"我也希望人们多来看看,大家都增强生态保护意识。"[详细]

苏和:在沙海中坚守绿色的老翁
黑城老愚公苏和植树治沙的苦辣酸甜

有这样一位老人,退休后,放弃安逸舒适的日子,来到额济纳旗种植梭梭防风固沙。至今,已成功抢救天然梭梭林3000亩,人工种植梭梭6万多棵,在漫漫沙海中造出一片小绿洲。他,就是阿拉善盟政协原主席苏和。

  

近日,记者来到额济纳,在黑城脚下一片郁郁葱葱的梭梭林里,见到了这位满头银发的植树老人。他说:"我植树治沙是源于对家乡的爱。看着家乡日益恶化的生态环境,我想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今年67岁的苏和老人,是额济纳土生土长的土尔扈特蒙古族干部。苏和老人告诉记者,额济纳在历史上是水草丰美的地方,有"天然牧场"的美称,境内有西夏黑城遗址等闻名全国的宝贵文化遗产。但从上世纪50年代以来,由于人类活动的不合理性及自然灾害频繁发生等原因,导致当地生态环境严重恶化,风沙天气增多,梭梭林大面积枯萎,黑河水量锐减。

  

2000年,苏和在北京与日本治沙绿化协会会长远山正雄相遇,把额济纳旗黑城悠久的历史文化以及周边沙漠化日益威胁黑城文化遗址的情况详细介绍给远山正雄,并邀请远山来额济纳旗考察。2001至2002年,远山两次来到黑城脚下的沙漠里,种下了4000棵梭梭苗。但是,由于缺乏管护,补水不及时,梭梭苗大部分死掉了,植树的效果很不理想。苏和看了很痛心,他知道,要想种活这些梭梭苗,就得有人在这里待下来。可是,谁愿意来这里呢,这里荒无人烟,四处都是漫漫戈壁黄沙。一个念头在老人脑子里冒了出来:他要来这里种树,看护这些梭梭苗。

  

2004年的下半年,苏和提前从阿拉善盟政协主席的位子上退了下来,带着老伴儿来到额济纳旗沙漠中安家,投资3万多元,盖起了一排小平房,开始了漫长的治沙之路。当年,他就在黑城北面的沙漠里拉起了一道16公里长的围栏,将沙漠里残存的3平方公里天然梭梭林围住。

  

"要想治理沙漠就得种树,种树首先要解决水的问题。"苏和对记者说。黑城附近有一个废弃了好多年的深井,都已经被风沙埋住了。他花了十几天的时间,又把这口井淘了出来,水量很充足。

  

在沙漠中种植梭梭,困难是常人难以想象的。苏和夫妇的居住地距额济纳旗政府所在地达来呼布镇有30多公里,而且只有一条简易的石子路,路况极其糟糕,他们只能每个月开车去镇上一次,顺便买一些生活必需品。由于沙漠中没有电,不但照明要靠蜡烛,而且无法存放蔬菜和肉食,他们大多数时间只能用白开水煮面条充饥。

  

 从春天开始,沙漠里三天两场风,人无法出门。苏和夫妇看着买来的梭梭苗无法栽种,急得日夜难眠,只好等风减弱时抓紧时间下种,常常累得喘不过气来。夏天是梭梭苗补水的季节,但沙漠中的气温高达40℃以上,苏和夫妇只有坚持在似火的骄阳下给梭梭浇水。荒漠戈壁没有灌溉渠系,几百亩的梭梭林只能靠水罐拉水浇灌。别的地方种梭梭只浇一次水,但苏和1年要给他的梭梭苗浇3次水。为了节约用水,苏和发明了一种节水的灌溉方法,就是用自制的水枪直接插到梭梭的根部注水,这样不但减少了水渠和空地渗水,而且有利于梭梭吸收。现在,他已经种下了6万多棵梭梭苗,成活率在80%以上,有的已有1米多高,起到了一定的防风固沙作用。

  

沙漠中人迹罕至,但嗅到绿色的牲畜却频繁光顾,不断偷啃梭梭树。苏和夫妇每天除了浇水,还要巡逻。这对于年轻人来说也是一件很困难的事,但苏和硬是做到了。沙漠中气温很高,离开水源万物很难生存,苏和每次背着重达5斤的水壶出去,回来后壶已见底,还渴得嗓子冒烟,但这些都没有使他退却。在苏和的精心呵护下,梭梭苗开始恢复了生机,成活率不断提高,原本被骆驼啃光的残苗也再次长出了枝叶。

  

为了降低成本,2005年,苏和又在沙漠中自己修建了一个梭梭苗圃,当年育了6万多株梭梭苗。现在,他的梭梭苗圃不但满足了自己用苗的需要,每年他还无偿为周围的牧民提供梭梭苗。

  

9年过去了,苏和已年近古稀,但他坚守绿色的夙愿依旧。苏和告诉记者: "我是一名共产党员,在我的有生之年多栽几棵树,就能给额济纳的后人留下一个好环境。今后,我还要通过继续扩大植树面积,把黑城遗址周围的风沙止住。等梭梭长起来之后再嫁接苁蓉,搞点沙产业开发,形成治沙产业链。"[详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