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邓磊:愿把青春献给殡葬事业
文/张雯 图/张雯、王昊 编辑/王昊(媒体转载须经中国网络电视台授权)
他从事着一个特殊的职业。在微笑服务几乎成为服务行业代名词的今天,他,只能将微笑深深地藏进心里。因为,他每天要面对的,是由于各种原因离开这个世界的生命。为了表现对死者的尊重,对生者的安抚,他绝对不能向逝者家属们微笑,绝对不能表露出丝毫的热情,绝对不能说出“欢迎光临”、“再见”这两个极其普通的礼貌用语。是的,他工作在一个生者不愿涉足,死者永别人世的地方。他就是北京市通州区殡仪馆一名普普通通的火化工。
殡仪馆给人的印象,总是带着神秘、阴森、诡异、恐惧甚至毛骨悚然的奇特迷雾。5年前,26岁的邓磊,也正是带着这种犹豫、彷徨、害怕的矛盾心理,跨入了通州区殡仪馆的大门,成了一名普通的火化工。每天他看到的,尽是死者冰冷的遗体,生者哀戚的面容;听到的是撕心裂肺的哭声和低缓沉重的哀乐;闻到的尽是死者的腐臭腥味。下班后回到家中总觉得到处都有难闻的气味,一连几个晚上不敢关灯睡觉,稍一闭眼,白天所见的一幕幕,就像电影一样定格在眼前,赶也赶不走,只能睁眼到天明。亲友都来劝阻说:“年轻轻的做什么不好,整天和死人打交道能有啥出息”。他却说:“人生一世,难逃一死,终究有人要做这项工作,我试试看吧”。在外面,他不敢轻易暴露自己的身份。最令他难以承受的,是来自同学和熟人的嘲笑,他们像躲瘟神一样对他避而远之。平时,他从不敢轻易与人握手。逢年过节,他从不敢轻易到朋友家串门。记得有一次在商场买东西,营业员一句惊呼而出的“他是烧死人的”!曾让他在大庭广众之下无地自容,落荒而逃,内心一片酸楚。慢慢地,邓磊熟悉了火化组的一切,适应了火化组的工作,进入了角色,他坚持学技术,学本领,炼胆量,在理解与误解、恐惧与坦然之中默默地奉献着青春年华,将一个又一个灵魂送上通往“天堂”的路。
在一般人的眼中,殡葬职工的工作无非是将一具具尸体放到冷藏棺,推进火化炉,简单、机械,甚至冷酷,只要胆子足够大就行。而邓磊体会到,要干好这行,不但需要精到的规范技术,更需要爱岗敬业的奉献精神,需要更多的勇气与执着,真情与耐心、热情与奉献。从逝者遗体进入殡仪馆,到整容室为逝者化妆消毒,再到告别厅操办吊唁礼仪活动,最后在火化炉前肃穆地把死者送上人生末班车的终点站,不是只靠倔劲、冲劲就行的。殡仪馆也是个舞台,它既是逝者落幕的地方,也是生者倾诉悲情的场所。亲人去世是一个家庭的极大不幸,家属会极度悲伤,而搞好人性化服务,急丧属之所急,想丧属之所想,体谅丧属的悲痛心情,尽量满足丧属的合理要求,是殡仪职工义不容辞的职责。邓磊坚持严格要求自己,刻苦学习化装整容、防腐和冷藏技术,做到业务过硬,全面精通。每年,火化组都要处理一些非正常死亡的,诸如交通事故、凶杀案件以及溺水、服毒丧生的死者,这些遗体有的高度腐烂,面目全非;有的肿大如鼓,蛆蝇满附;有的恶臭难闻,呕吐难忍……邓磊总能镇定自若的和班组人员对遗体进行清洗、缝合、穿衣、整容,让饱受人间痛苦的不归人安安静静地带着尊严离去,让逝者亲人不留遗憾。
遗体化妆是殡葬行业中最脏、最苦、最累的工作,也是最让世俗瞧不起的工作,各种变型的遗体令人恐怖,口中的秽物和奇臭让人肚子翻江倒海,为提高技术,邓磊虚心向前辈学习,多观察,多动脑,勤动手,并不断进行创新,以新颖的手法和高质量的服务,得到了丧属的认可。几年来,邓磊坚持为丧主亲属缓解痛苦,使死者安息,生者慰藉,得到了各级领导和社会各界的充分肯定。同时,他不断丰富和提高自己的业务知识和技术水平,成为了从设备操作到维护修理,从化妆整容到技术管理的“全能人”和“多面手”。
春夏秋冬,四季交替,一转眼5年过去了,1800多个日日夜夜过去了,邓磊把自己的青春年华毫无保留地奉献在人生终点站上,以一颗赤诚的心送走了无数的人生过客,抚慰了千万用户的心。
日升日落,有一种精神不能落;千变万变,有一个宗旨不能变。邓磊说:我是一名殡葬职工,我要对得起逝者家属,把我的青春年华献给我所挚爱的光荣而又神圣的殡葬事业!
(致谢:北京市通州区民政局 周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