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日本福岛核泄漏引发的"抢盐潮"虽然已经得到控制,但这场"盐风波"远远没有过去。究竟是谁保卫了中国食盐,现有的食盐专营制度又是否需要改革,令人深思
当日本遭受因9级大地震,陷入海啸与核辐射危机之时,远在千里之外的中国却爆发了席卷全国的"抢盐潮"。
"福岛核泄漏将会使海水受到污染,而食用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在"盐荒"的传言下,一时间部分地区食盐销量猛增,并瞬时向其他地区扩散。
虽然在相关部门及时说明并采取措施后,"抢盐潮"得到基本得到控制,盐价重新恢复稳定。但从中暴露出的,是许多商贩、企业利用舆论借机涨价牟利的责任缺失。
梳理一下这次抢盐风波,可以清楚地看到两种相关趋势:一是实际的食盐市场上,一些民众恐慌性购买,引发一些商贩涨价,导致消费者利益受损;另外在股票市场,A股市场上生产盐的云南盐化在3天之内有15%的涨幅,其他相关盐类股票,也有10%左右的涨幅。
如果确实如一些人所猜测的那样,早有游资埋伏其中,并可能成为这次抢盐风波背后的推手,那么,短短3天之中,这些游资有10%左右的获利,这是相当惊人的。
众所周知,食盐是民众生活的必需品,关系到每个人的日常生活。因此,一些资本在这一领域的故意炒作,投机获利,其危害是相当大的。它不仅仅影响到民众的日常生活,而且可能极大地损害社会稳定,危及国家安全。
庆幸的是,相关部门的反映迅速,立即采取应对措施,使得这场抢盐风波迅速平息。
与抢购赛跑
"现在'抢盐'风波看似已经平息,但由于前期抢购,造成库存紧张,补足库存至少还需要一个月的时。"中盐总公司食盐专营部高级业务主管崔静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表示:"各销售企业都向生产企业提出了订货需求,生产企业正在进行24小时不间断生产。"
崔静回忆起当时应对抢购时的情景,就好像是打一场"食盐保卫战"。
3月16日,一个来自浙江绍兴消费者的电话引起了中盐总公司的注意。据他反映,绍兴地区出现了买不到盐的情况。接到电话的事务部门立即反馈领导,并及时向浙江公司了解情况,发现浙江部分地区已经开始出现食盐抢购。
当天下午,中盐总公司总经理茆庆国亲自挂帅,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并向全国下达紧急通知,要求启动应急机制,全国警戒,加强生产,加快运销,保障全国食盐供应。一场全国范围的食盐"保卫战"打响,这场"保卫战"可以说是在与抢购赛跑。
3月17日,是这场抢购风潮最为严重而紧急的一天。
当天一早,中盐总公司关于食盐抢购情况的报告紧急上报发改委、工信部、国资委,《关于确保全国食盐市场供应的紧急通知》以明传电报的形式,从中盐总部发往全国各地盐业公司。
当时,全国多数地区大大小小的零售终端内,食盐销售一空;很多人便涌向了盐业公司仓库。"各盐业公司配送中心被重重包围,秩序混乱,有的盐业公司设施遭到破坏,为了避免引发群体性事件,多地派出公安、武警现场维持秩序,局面才得以控制。"中盐总公司宣传中心负责人余长火在接受《中国新闻周刊》采访时说。
而在抢购之下,加工能力吃紧,一些地区被迫采取了限购措施,但超市里的小袋盐还是被一抢而空。面对这样的紧急情况,中盐立即采取了应急防备措施。
中盐总公司食盐专营部高级业务主管崔静向记者介绍道:"无限量地抢购小包装,对我们的正常供应来说是一个极大的挑战。因此,为了让老百姓安心,保障市场稳定,我们决定在部分供应紧张地区启用大包装,向消费者供应塑料袋散装食盐。"
当晚,国务院召开研究应对食盐抢购专题会议,中盐总公司汇报了食盐抢购情况。会后,中盐总公司再次连夜向各地盐业公司发出通知,传达国务院领导指示精神,要求各地、各级盐业公司连夜组织一切力量,向当地大中型零售商配送食盐,保证18日早晨超市货架上有盐可供。并同时与媒体联系,进行食盐知识的宣传和普及,在第一时间遏制谣言的蔓延。
3月18日一早,中盐总公司总经理茆庆国召开总经理办公会,专题研究应对抢购风潮保障供应事项。会议决定要组织24小时生产,跟踪检查全国的市场,并向有关省市派出督察组,监督检查保障供应工作,会后,中盐总公司领导带队的督查组从北京奔赴各地。
经过三天的"保卫战",抢盐潮基本退却,到了21日,食盐价格恢复稳定,市场供应回归正常。
"盐荒"谣言"微应对"
这场抢盐风波,很大程度是由"福岛核泄漏将会使海水受到污染,而食用碘盐可以预防核辐射"的谣言引起并随之传播的,因此,如何遏制谣言就成了打赢食盐"保卫战"的重中之重。
3月17日,中盐总公司应急预案启动时就明确了新闻工作的重要性。并迅速向国务院国资委报送相关资料和新闻稿,传达中国食盐产能丰富,完全有能力保障供应的信息,国资委网站予以第一时间发布并得到其他网站转载。
同时,在了解到抢盐舆情后,温家宝总理给予了两条重要批示,其中一条明确指出,最重要的是要做好宣传工作,安定人心。中宣部立即积极响应,宣传机制全面运行。当天中午,中盐已经开始根据已掌握的情况开始准备新闻口径,并召开了联合新闻发布会。同时,通过中盐官方网站第一时间发布了权威信息。值得一提的是,针对民众的疑惑,中盐开通了微博,抽调各业务部门的专家答疑解惑,一些领导的访谈也通过微博第一时间发布,形成了及时的网络互动。
"微博最大的一个优点就是互动。报纸、电视和官方网站的新闻只局限于单方面,但当民众心中有疑惑,还有其他一些小问题时怎么办?微博就能在第一时间给予他们答复。"余长火在采访中说。
在微博互动中,中盐了解到了很多一线问题,其中包括盐会不会涨价,碘盐防不防辐射,海盐有没有受到污染等,后来又演变为我们国家的盐结构以及价格机制等,对此中盐都给予了一一解答。
对此,余长火向记者介绍道"我们直接告诉群众,食盐是国家定价的,盐业公司不会涨价,超市也不能随便涨价,随便涨价的属于违法行为,一旦发现可以向当地物价部门举报,并告诉他们举报途径。这样一来,很多关键问题解答清楚了,并第一时间发布,在整个抢购的过程中,大部分的年轻人就恢复了理性,并通过他们影响其他人群,抢盐风波也就得到了基本控制。"
抢盐潮平息之后,微博还将作为中盐的一个重要宣传手段继续保留。"今后微博将是中盐最为直接和便捷的宣传平台,和宣传体系里的重要环节,一些重大活动、事件和新闻都会通过微博发布,我们会针对这次危机应对进行评估,不断改进和完善新闻发布工作。"余长火表示。
以专营制度保障食盐供应
这次由日本福岛核泄漏引起的"抢盐潮"在很多人看来似乎有些莫名其妙,但在崔静看来这样的事一点都不新鲜。因为食盐的特殊性,这样的事时有发生。"食盐很普通,性能稳定,保存三四年也不会有问题,很容易买到,很便宜。因此,,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可能也会觉得它不太起眼,很容易买到,也很便宜,但由于它是百姓日常生活的必需品,而且没有替代品。这就决定了食盐是一种敏感度很大的特殊商品。"崔静在采访中谈到。
正是因为食盐的特殊性,国家对食盐定价,并从1994年开始实行专营制度。而从2003年非典时期的大范围抢盐,到2009年浙江、福建的抢盐事件,再到这次"盐"风波,之所以能在第一时间得到平息,正是得益于中国特有的食盐专营制度。
食盐专营制度从1994年实行以来,已形成较为完善的系统。以中盐公司为例,从总公司到各地市县盐业公司形成了一个从上到下的完备体系,各级盐业公司虽然所属地域不同,但都非常明确自己的第一要务是保障食盐供应。因此市场问题一出现,都能第一时间反应,并根据已有经验采取有效措施。
对此,崔静介绍道:"从中央到地方有一条联络线,我们叫做运销口径。一旦计划下达,就有一条完备的线进行各级各地传达,这样责任就分片了,虽然管辖的范围不同,但措施是一样的,大家各自组织自己的力量去积极应对。"
试想,如果食盐市场仍由市场这只无形手所操纵,那么一旦脱缰失灵,将会危及人民正常生活甚至国家安定。
盐之所以没有像蒜、姜、辣椒等产品出现物价哄抬的情况,正是因为在现有的专营条件下,有一个渠道可以一呼百应,使全体盐业总动员,在第一时间用一致的行动去应对,去响应市场,去保障供应。
责编:魏铮
留言要注意语言文明,此间评论仅代表个人看法 查看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