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

二战的空前浩劫使人类在其后的七十年间一直在思考:战争因何而起,如何才能避免战争。而这一思考,对于战争的两个主要发起国德国和日本则尤为重要。本片详细讲述了战后德日两国从政府到民间对战争问题的认识过程,以大量细节分析对比了两国在国家话语、法律制定、教育、文化、民间活动等方面的不同态度和做法。 在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0周年之际,纪录片《光明与阴霾——德日二战反思录》播出。

第一集 简介

本集将德日二战后在政治和民众层面的反思过程进行了梳理,日本战败初期由美军占领,美国先是利用天皇的权威来统治日本,导致对战争责任的追究不彻底,随后的冷战又使日本成为美国在亚洲的合作者,时代遭际以及日本几乎未曾改变的上层结构,使得日本失去了彻底反思的机会。而德国,战后的第二代人在知道历史真相后,极力揭开历史疮疤,勇敢面对这段历史。

解说词

二战,人类历史上的空前浩劫。八十多个国家和地区,约二十亿人口被卷入战争,仅在亚洲的主要战场——中国,战争造成的伤亡人数就达到三千五百万人。战后,世界从未停止思考,如何才能不再走向战争。而作为二战的两个主要发起国德国与日本,在战后的七十年间,又如何面对战争的责任与教训呢?

2014年,德国总理默克尔来到清华大学演讲,针对二战德国罪行她说:历史历历在目,没有人能够撇清关系。每个德国人都必须反思自己在过去的作为和不作为,“这是一个痛苦的过程”,但“德国正视历史的做法是对的,可以让后代不要重蹈覆辙。”

1970年,德国总理勃兰特出访波兰,在犹太人殉难碑前惊天一跪,昭告世界德意志民族承担历史责任的决心和勇气。

战后,德国向受害国家和民族共付出了超过1000亿美元的巨额赔偿,它还与波兰法国等国家,以共同编写中学历史教科书等方式,实现了民族和解。

2005年,二战胜利60周年之际,一座大屠杀纪念碑在柏林市中心落成。时任德国总理施罗德说:对纳粹主义及其发动的战争、种族屠杀和其他暴行的记忆,已经成为我们民族自身认同的一个组成部分。

德国,通过70年的不懈努力,完成了民族的自我救赎,已经成为欧洲重要的领导力量之一。

而日本,在战后几十年时间里,却因修改教科书,不承认侵略罪行的右翼言论,参拜供奉有甲级战犯的靖国神社,而与亚洲邻国不断发生冲突。

2014年,日本安倍内阁通过国会表决,修改宪法第九条解释,为日本集体自卫权松绑,引起世人关注。

第四集 简介

二战结束后,为了化解德法两国的宿仇,使欧洲摆脱分裂的局面,德国切实做出了一系列努力,随后又在领土等重大问题上向波兰等周边国家做出承诺。德国的付出和妥协,特别是德法两国的合作,终于促成了欧洲的统一和复兴。而日本,由于战后缺乏反思,则与亚洲邻国不断发生冲突。

解说词

欧洲,有着世界上独一无二的超国家政治实体——欧盟,跻身其中的28个国家,经济政治高度一体化,是当今世界的第一大经济体。紧密的联结,使欧洲比其它地区拥有更确定和长久的和平发展愿景。而这一创举,正是基于被称为宿仇的德法两国在战后的和解与合作。

在两次世界大战之前,欧洲列强曾是雄踞世界的霸主,而两场世界大战过后,欧洲被战火夷为废墟,英国首相丘吉尔在战后来到柏林,面对满目疮痍的景象,他说,这不是我想要的,仅清理完柏林的废砖烂瓦,就需要二十年。

此时,两次大战的发动者德国,正处在生死存亡的边缘。它被四个战胜国分区占领,民穷财尽,四面楚歌,几乎处于昔日敌对国家的紧紧包围之中,特别是西邻法国。德法这对死敌,仅在二战结束前的70年里,就爆发了三场惨烈战争,法国人对德国怀着巨大的畏惧和仇恨,坚决主张肢解德国,使它永远不再有战争能力。

而德法两国,自古就是欧洲大陆的中心,它们的选择,决定着欧洲的未来。

就在德意志民族内外交困的时刻,1949年,73岁的老政治家阿登纳就任联邦德国总理。

早在一战期间,阿登纳就开始对欧洲的未来进行了深入的思考。他认为,欧洲之所以战火不断,是因为各国都以均势保持战略平衡,一旦均势打破,必然发生战争,因此,能够拯救欧洲的,必是欧洲的统一与联合,而欧洲的联合,必须、也只能建筑于德法这对世仇国家的和解!

冷战的大幕在欧洲落下,美国需要德国共同对抗苏联,于是,法国不得不放弃对德强硬立场,开始考虑以其它方式遏制德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