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
他是中国大陆第一位世界桂冠诗人,同时获此称号的也只有国学大师季羡林先生,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岁月沧桑,他经历了旧社会的小童工,新社会的好青年,文革时的反革命,直到最后的高部长,为了培养人才,他提出了“浇花论”,为了更好地展现中国的文化,他提出了“文化力”这一战略性的概念,他就是高占祥部长,本期节目,我们专访高占祥。
高占祥,1935年11月出身于北京市通州区,许多人认识高占祥,不是因为他曾当过文化部的常务副部长,中国文联党组书记,而是通过他的著作、诗词、书法、绘画、摄影以及各种文化活动。他身居高位,平易近人,在人们的心目中,与其说是一位管文化事业的官,不如说是一个文化人,一个文化奇人。季羡林对他做出这样的评价:“高占祥同志,当代《畸人传》或《无双谱》中人物也”。可见现任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的高占祥,既是一位文化事业的优秀领导者,又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化工作者。也许是职业的习惯,多年来,他在文学、书法、绘画、摄影、舞蹈等诸多领域都颇有建树,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从一名刻苦努力,勤奋好学的小童工,成长为共和国的高部长,曲折而丰富的人生历炼,造就了他在文化的不同品种和层面,都有高深的造诣,特别是“文化力”一词的提出,更让他在文化学术领域,达到了新的高度。文化蕴含着巨大的力,这种力有别于物理学上的力,因而人们更形象的将文化之力称之为软实力,从本质上说,物理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然界的,而文化的力是人类用来化自身的。
主持人:
什么叫文化力?您能用通俗易懂,简明扼要的语言来跟我们介绍一下吗?
嘉宾:
那么我用简单的话,来说一下我的理解,文化和文化力这两个词。
主持人:
概念有什么不一样吗?
嘉宾:
是既有联系又有区别,文化是一种潜在的力,文化是一种待发力。比如说国家图书馆,里头的书浩如烟海,《四书五经》《二十四史》等等,这些都是什么,都是文化,但是它不是文化力。
主持人:
文化力是什么?
嘉宾:
仁义礼智信是文化,这是古代给我们留下的,但它不是文化力,那么文化力是什么呢,只有你学到了这种文化,并把这个文化用于自己的生活、工作、学习乃至科研,以及经济建设当中去,把它变成一种力量的时候,用这种力量才能推动社会的前进,比如说仁义礼智信,这“信”就是诚实守信,现在人们都在讲,要讲信用,这是什么呢——文化,但是他光讲不做,他产生不了这种信用力。只有他既讲又做,成为他的行动,成为他的力量,成为他的一种公信力,人们愿意跟他合作,这样他才能够推动社会的前进,推动自己事业的发展。所以有的人有文化没有文化力,满腹经纶,但是不敢说真话;满腹经纶,不敢坚持与领导不同的意见;满肚子点子不敢出,怕担责任,这样的人他的文化埋在他的心里,他有文化但没有文化力。
高占祥酷爱书法,造诣精深,是位一字难求,享有国际声誉的著名书法家,他的书法既有民族传统的浓厚功底,又融入了他对书法的独到理解和感悟,潇洒飘逸,独具风格,其书法作品已被世界20多个国家收藏。
主持人:
这个力字,您跟我们具体的可以再解释一下吗,比如说举一些例子。
嘉宾:
我们研究你有没有这个文化的时候,这好研究,你是大学毕业,你是博士生,但是一到实际工作当中,写一篇理论联系实际的报告,写不了。把自己的知识能不能运用到科技工作当中去创造发明,他如果能够用他的知识,去创造、去发明、去推动事业的发展,这才是文化力。所以一个人首先应该有文化,但是还要有文化力,一个民族也是这样,一个国家也是这样,所以我们国家现在缺少的主要不是文化,主要缺的是文化力,为什么这么讲呢,美国请我到美国国会图书馆去讲《文化力》,那我跟他们讲的时候就是讲,我们中国有5千年的文化底蕴,论这一个方面,你们(建国)还不到250年,我们文化底蕴的厚度比你们大10倍,但是我们今天的文化力却赶不上美国,美国的文化力它不仅仅在它本国,而且推行到了世界许多地方。论文化力的竞争,今天我们还竞争不过(美国)。我在思考,5千年的文化古国,在文化力方面争不过不足250年的美国,这不值得我们深思吗,我就是在美国讲的时候,我说你们美国重视文化力的发展,旁边有一个会说中语的一个人插话说,说我们不仅重视文化力,我们非常重视文化力,所以它用它的这个文化的力量,来进行世界的扩张吧,可以说是。
主持人:
文化力的特性是什么呢?
嘉宾
我讲文化力有两个主要的特征,第一,它是软实力的核心,第二, 它是硬实力的先导,所以民族复兴、文化先行,文化领航、事业辉煌,所以那个文化力里头,我写了21力,最重要的一章,我认为就是文化先导力,如果一个领导者,掌握了这个文化先导力,那他将会在人类社会的竞争当中,在事业的竞争当中,他能够走在前头。
2007年9月,由高占祥写就的《文化力》一书,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这本书的出版,不但在当时的中国文化界、学术界引起了强烈反响,也引起了我们的邻国日本,一个人的高度关注和极大兴趣,他就是日本国际创价学会学长,享誉世界的思想家、和平运动家和教育家,也是中日邦交征正常化倡导人之一的池田大作先生,池田大作为中日友好、世界和平做出了卓越贡献,是中国人民信赖和敬仰的朋友,他提出要就《文化力》一书的相关内容和有关问题,与高占祥进行一次深入的对话,这次著名的对话,连接地球的文化力,高占祥与池田大作对话录,还在今年1月中日邦交正常化40周年之际,由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发行。
主持人:
高老,您是什么时候开始和池田先生有了这样的一个对话的契机?
嘉宾:
那么这书出来之后,我就寄给了我的老朋友池田大作,因为池田大作从1979年我们会面之后,我们俩人共同栽了一棵象征中日友好,象征纪念毛主席、周总理他们这老一代,这个为中日友好所做出贡献的纪念,栽了一棵樱花树。
高占祥最初提出“文化力”这个概念时,就得到了池田大作的高度认同和呼应,池田大作也对文化力的概念,做出了自己的阐述,池田大作认为,文化力具有时代意义,是当今社会发展与世界和平的关键所在,文化力具有世界意义,是联结整个地球的纽带。文化力具有普遍意义,文化力存在于政治、经济,艺术等一切事物的根底,中国正在努力构建和谐社会,而实现这融合,协调理念的基础,非文化力不可,朝向新的百年,要着手于“人”的复兴。
主持人:
那文化力在整个世界范围内,现在处于一个什么样的一个状态?
嘉宾:
关于文化力在整个世界上的这个情况,我没有做过细致的调查,但是我也很留心各国在这方面的情况,刚才我说了美国,美国重视文化力,它不重视它请我去讲文化力,美国它就是注意吸收一些新鲜的东西,对它有益的东西,拿过来为它服务。日本池田大作跟我边对话,边在日本,有一本杂志叫《潮》的杂志连续发表,这个卖得很火,他来信说颇受欢迎,连日本的地铁里头,也贴着池田大作与高先生的对话,池田大作先生跟我讲,他说日本已经开始采用。
主持人:
文化力。
嘉宾:
文化力一词,政府已经开始考虑安排文化力行动计划,这澳大利亚见到了这本书,开了一次研讨会,研究文化力与和谐世界的专题,那么从外国看也好,从当今来看也好,从历史上来看也好,欧洲的文艺复兴是典型的文化先导力,它不是说我先从经济开始,它是先从思想认识,文化、艺术、建筑,然后跟科技、蒸汽机一结合,使得欧洲整个的这个逐渐地繁荣,所以欧洲的文艺复兴,对于我们来讲,特别对于我来讲,还有一些专家觉得那里的经验,都值得我们研究、学习或借鉴,当然我们跟它们情况不同,不能照办。总而言之,对于文化的认识,对于文化力的认识,现代认识的国家,重视的国家越来越多。从我们国家来讲,这方面的形势从总体上来讲,也可以说越来越好,中央提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文化强国,这些对我们来讲都是很大的鼓舞,但是这一方面还有缺陷。
在高占祥看来,与军事力、经济力相比,文化力常常被看低,事实上文化不仅仅是力量,而且是人类的灵魂,它是经济发展、科技发展以及社会发展的驱动力和牵引力。
主持人:
您还曾经说文化是人类的第二个太阳,为什么这样来讲呢?
嘉宾:
研究文化的时候,研究领域越来越大,后来研究到,文化渗透到人类生活的每一个领域,科学也好,经济也好,建筑也好,哪怕餐饮也好,方方面面都自觉或不自觉的,都沁透着文化的作用,所以说这文化的作用它是无边的、无形的。用一句不一定妥当的话,文化是无孔不入的,哪里有文化哪里就有光明,哪里没文化哪里就有野蛮,所以说文化是文明的基石,文化现在已经被公认是人类的灵魂,它就是哪里有文化哪里有光明,所以我提出的这个文化是人类的第二个太阳,太阳照耀到的地方才有光明,所以这个池田大作就说,你这个比喻太精彩了,这人类如果没有太阳,花呀、果呀,什么都没有,这人类要没有太阳,同样就像植物一样会枯萎的。
主持人:
您还说过文化不仅仅是一种力量,它还是灵魂,它是经济发展和科技发展的一种前进的驱动力和牵引力,那么您是什么时候决意要写《文化力》?
嘉宾:
文化是灵魂,这个我思考了好长时间,好长时间,就是这句话准确不准确,是不是灵魂,后来我就是看这个人类文明发展史,文化创造了人,人有了思想,那么到了这个时候,文化已经是人们自觉或不自觉的成了他的灵魂。我们所说的所讲的,都是受我们民族文化的熏陶,所以这个它不仅仅是永恒的推动力对人类来讲,它是人类的灵魂,特别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文化,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灵魂,所以我们要打算强国,首先强民,首先让文化成为我们民族的灵魂。
主持人:
高老我觉得您就是刚才谈了文化是灵魂,而且您决意写了《文化力》,那么写了《文化力》之后,我们特别想知道一个问题,什么时候让文化力能够真正的回到大家的心里,能够回到人民群众手里?
嘉宾:
我觉得你提这问题特别重要,这也是我们当前应该特别注意的一个问题,我们现在讲这个要文化强国,文化强国要照我的理解,应该它的重点是把文化的种子,撒在孩子们的心里,过去教育它是形象化、具体化、讲故事,甚至于说笑话,司马光砸水缸,孔融4岁能让梨等等。现在我们的教育比较抽象化、概念化。三国进课堂,那么小孩他对人生观、价值观等等的,他一下理解不了,那么这一个方面到现在没有更多的措施,我对这事非常着急。
正是基于对有着五千年深厚文化底蕴的中国,在文化力方面竞争不过,还不到250年历史的美国,年近八旬的高占祥,充满了强烈的紧迫感、危机感和责任感。
嘉宾:
我用了11年的时间,研究这个我们国家这种传统教育里的精华,跟我们现在时代的这个要求,我用了11年的时间写了一本《人生宝典》,60万字,我为什么写这个呢,我就是说我们要有一些个,这个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这个教材,或者参考资料,那么这本书《人生宝典》已经出版了八版了,后来我又觉得60万字太厚,我又写了一本《新三字经》,《新三字经》教育部认可,北大、清华的教授、人民大学的教授都认可,老百姓到街道讨论,认可。那么现在教育部向学校里推广,这个被评为“优秀读物”,现在又写了一本《新弟子规》,我就是立志要让这些个孩子易接受,家长就高兴,家长再给孩子讲,如果我们的这个不从人的修养、做人抓起,光是这个比较空洞的讲这个大道理,孩子们是接受不了的,文化应该是以文“化”人,以人为本,有了高素质的人,中国未来还会有更辉煌的发展。
主持人:
高老,最后一个问题,请您总结一下文化力,还有文化力带给您的是什么?然后总结一句话,来作为咱们本次访谈的结尾好不好。
嘉宾:
今天呢谈的是这个文化力的问题,和池田大作先生对文化力的一些高度地评价,我觉得文化力是一个非常有意义的问题,但是池田的话当中有这么几个字,文化力对于今后的社会,具有非常深远的意义,虽然没有过多的人谈文化力这个词,只要是大家都认识了文化是民族的灵魂,文化是推动我们社会前进的牵引力,是永恒的驱动力,它是我们的血脉,是我们的灵魂,我们要用它来推动工作、来建设强国,这就行了。那么至于词不词不是一个主要的问题。在这个问题的认识上,(我)可能有这样或那样的一些偏激、偏见,那么大家从领导到文友给予批评,我觉得只有在批评当中,只有在不同意见的争论当中,事物才能前进,所以说“异”字是个宝,求同存异,不仅要求同存异,而且要竟其所异。如果有些朋友对这方面提出批评,我会特别尊敬、考虑、吸纳来不断的提高自己,你们对这问题的这个重视、关怀,传播出去,让大家更多的思考这问题,完善这问题,也谢谢你们的这一片心意。
主持人:
谢谢高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