嘎旺朗杰

性别:男 年龄:25岁
职务:副乡长、村支书 

地点:西藏自治区拉萨市尼木县续迈乡尼续村

    嘎旺朗杰生于1986年,西藏山南地区人。由于自己出身农家,因此嘎旺朗杰对于村官的重要性了解颇深。2009年大学毕业后,嘎旺朗杰考上村官,到尼续村做村支书助理。

    两年后,村民投票选他做村支书。村官任期满后,由于表现优异,嘎旺朗杰升任续迈乡副乡长,同时兼尼续村支书。

高清图集

村官故事

    如今,嘎旺朗杰到这个小村子差不多4年了,4年里他几乎没有回过家。在这个偏僻的小村子里,4年中发生了很多变化,很多新事物从无到有。

    我们不能说,这一切的改变都源于嘎旺朗杰的到来,但至少是因为他的努力,才使得这些变化加快了速度。

    摸底:102户牧民家都去了一遍

    嘎旺朗杰生于1986年,西藏山南地区人。2009年大学毕业后他考上村官,到尼续村做村支书助理。两年后,村民投票选他做村支书。村官任期满后,嘎旺朗杰升任续迈乡副乡长,兼尼续村支书。

    刚参加工作时,嘎旺朗杰跟着村委会干部跑遍了四个村民小组、102户牧民的家。谁家孩子在外面上学、谁家修房子没有钱、哪个孤寡老人需要照顾,他都记在心里。

    有一天凌晨两点多,二组嘎玛次仁的老婆白曲孩子生不出来,嘎玛次仁情急之下只能到村委会求救。嘎旺朗杰开车把产妇送医院后顺利生产。从这以后,嘎旺朗杰和村民走得更近,送产妇、修家电、换电线,只要遇到麻烦,不管大小,村民第一个想到找他帮忙。

    时间慢慢过去,嘎旺朗杰成了村民最信任的村官。谁家小两口吵架了,第一个想到的却是找这个外乡小伙来评评理。

    实干:开辟试验田自学种菜经验

    “续迈”系藏语译音,意为“河下游”。1960年建续迈乡,1970年改公社,1984年复置乡,1987年撤区将岗、续迈2乡合并为续迈乡,续迈乡位于县境东部。

    尼续村坐落在一片高原湿地中间,四周环山。102户牧民世世代代生活在这里,过着半农半牧的生活。村子离乡里很远,村民想吃上新鲜蔬菜很不容易。嘎旺朗杰也想在村里搞蔬菜大棚。村里的牧民全都没有种过菜,嘎旺朗杰也没有经验。

    有了方向,嘎旺朗杰一边争取项目一边想办法。28座蔬菜大棚的项目争取到了以后,嘎旺朗杰首先建了“试验室”。在这个大棚里各种蔬菜都种了一些,嘎旺朗杰和负责的村民一起进大棚搞实验:哪种菜适合种、该怎么种。种出成绩的,才向其他大棚推广。

    有这样的实干精神,嘎旺朗杰先后为村里争取到了30万的通村道路、20多万的村加工房、20万的村委会活动室、200多万的水渠建设项目等等。

    爱心:村官一个人的“基金会”

    村委会的干部告诉我们,嘎旺朗杰心肠很好,他每个月都拿出一部分工资帮村里困难的人家。细问才知道,嘎旺朗杰每个月有200元的村官补助,他把这笔钱专门存起来,作为村里的帮扶基金。

    索朗和普巴两位孤寡老人是这一个人的“基金会”最早的受益人。琼卓等村民家修房子无法自筹资金,嘎旺朗杰给了4000元;村民没钱买种子,嘎旺朗杰拿出1800元为村民购买。这个“基金会”总在最需要的时候,给了村民最及时的帮助。

    嘎旺朗杰来这个村子之前,村里路不好走,村委会没有像样的办公场所,村民各过各的,与外界的沟通也很少。有十多人患有大骨节病。

    如今村委会领导班子建起来了,制度也健全了,党员增加到了近40名。村里的沙石路修好了,村民的收入提高了1000多元,村委会办公楼修起来了,村集体经济从无到有。

    8月是丰收的季节,村民举办了望果节。嘎旺朗杰和大家一起赛马、拔河、唱歌、跳舞。那一刻,嘎旺朗杰是最快乐的,村民敬给他的一杯杯美酒,是他的付出赢得的最好的回报。

记者手记

    嘎旺朗杰出生在一个普通的牧民之家,上大学时学费不够,姐姐妹妹们辍学去拉萨打工,挣钱供他上学。这样的经历对他有很大的影响。

    “我在农村长大,见过很多村委会不作为、不公平的事情,现在我有机会站在他们的位置上做事,我不要做那种我曾经痛恨、瞧不起的村官。”嘎旺朗杰说,如果牧民的孩子都不用心给牧民干实事,那真的对不起自己的良心。

    “我的姐姐们放弃上学的机会供我读书,我现在工作了,可以回报她们了。我有多大的能力就做多大的事情,让跟我姐姐、我一样苦难的家庭上得起学、吃得起饭,这是对姐姐、父母最好的回报。”

    “我其实没做什么大事,在村子里我觉得自己就像一棵树,给需要的人提供了一些阴凉。”

    嘎旺朗杰是一个很朴实的人,虽然他已经是副乡长,走在田间地头,我们看到的分明还是一个牧民的儿子,或者,一棵守护高原的绿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