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家与春晚 说不完的故事 道不尽的真情_专题_央视网(cctv.com)

央视春晚

我家与春晚 说不完的故事 道不尽的真情

央视网出品 作者:王小英

如果把春晚比作一桌丰盛的精神大餐,那么每个人可能都会找到最心仪的那份佳肴。您未必喜欢春晚的每一个节目,但一定会被春晚所表达的大爱所感染;您未必为每一台春晚打高分,但一定会为节目表达出的优秀传统文化点赞,为祖国的大好河山点赞,为亲朋、为故乡、为国家送上祝福。央视春晚始终诠释着这种情结,从家庭到家乡,从家乡到国家,情感一步步升华,情怀一层层积累。

于国,春晚是时代的记录者;于家,春晚是团圆的那一刻。春晚这道"荧屏年夜饭",陪伴老百姓走过了三十多个年头,人们看春晚的方式也随着技术的发展,设备的进步而改变。以前围着电视看,现在抱着手机看;以前喜欢的节目想再看,要等着央视重播,现在央视网上无论直播还是回看,都为百姓提供了各种方便。中国有多少家庭就有多少个看春晚的故事,对很多中国人来说,看央视春晚已成为大家过年最熟悉的一种陪伴方式。

"我爱春晚,而且是真爱。"一起来听听这几个家庭和春晚的故事……

不看春晚不算过年

春晚到底是什么?对湖南的石先生一家来说,不看春晚就不算过年。湖南的石先生一家,都是春晚的"铁粉儿"。

八十年代初,当时的石先生在当兵,他第一次看春晚是在部队。"当时我们一个联队只有一台电视,但有100多个士兵。为了能离电视近点,看得清楚点,会餐后我们跑着回宿舍搬小板凳'抢地儿'看春晚。"石先生回忆说,春晚是当时在部队唯一的娱乐活动,也是一道除夕之夜的"精神会餐"。

今年,石先生家添了小外孙子,除夕之夜变成了几代人团聚的大日子。为了全家能坐在一块看春晚,石先生家的团年饭提前开始了,电视也早早的调到了中央台。"现在看春晚也许不像原先那样'仔细'了,偶然还要照顾一下孙子,但只有电视放着春晚,才算过年开始。"石先生说。

时代在变,春晚在变,看春晚的形式也在变,不变的是除夕晚八点准时守候的那一份温情和团圆。

春晚是全家的过年仪式

对济南客运段高速动车队的乘务员孙雯雯来说,春晚,就是他们全家的过年仪式。

从2012年参加工作,到今年第一次回家过年,她告诉妈妈,春晚开始前一准儿到家。"数着日子盼回家是日历上的春节,回到家看春晚,跟着0点倒计时,是我心里的过年。"雯雯说。

在孙雯雯的记忆里,每一个春节都离不开春晚,有了春晚,过年才有仪式感。"我心里的过年就是跟着主持人数零点倒计时,数了,年才算过了,然后放鞭炮,吃饺子,给长辈拜年'爸爸妈妈过年好',那种快乐和兴奋无以言表。"

雯雯说:"看到几位主持人台前站齐,每人一段话献祝福的时候,我就开始激动,5,4,3……这才叫过年呀,等了一年的仪式啊,幸福感爆棚呢!"

海外游子:春晚带我回家

"不离开家不知道什么是想家,第一次在国外看春晚,才意识到,它,是我唯一可以'看得见的家'。"对独自在日本学习设计的小何来说,猴年春节是他第一次不在家过的年。

猴年除夕夜,小何和同学在东京KTV唱歌,21点整,他们放下麦克风,按下静音键,聚精会神地盯着一部手机,等待央视春晚网络直播。欢天喜地的锣鼓,朝气蓬勃的笑脸,绚丽多彩的花裙,刚看了开场舞,小何眼泪就掉了下来:"那么多次春晚开场舞,我从没像今年看得那么仔细。以前我们一大家20多人一起过年,吃年夜饭看春晚,热热闹闹。《春到福来》唱的跳的那喜气劲儿,就像在家的感觉一样,把我眼泪都'跳'出来了。"小何哽咽着说。

他和远在美国的堂弟约定,以后每年同步网上看春晚:"这样的'相聚'也算是一次'回家过年'吧。"

春晚带他们赶时髦

春晚,总会让每个人找到自己的嗨点。曾在美发厅工作的太原市民王芝君,每年春晚最关注的就是演员的衣服和发型。"85年,汪明荃唱着《万水千山总是情》上春晚,歌火了,衣服更火了;87年,边唱边跳'一把火'的后生费翔,高翘的飞机头……当年,来店里的年轻男同志都要这个款,我是一刻不停闲啊,来一个,出一个费翔,来一个,出一个费翔……"

无论是潘美辰前短后长的发型,还是王菲充满个性的火烧装都迅速成为当时的流行要素。春晚精美的服饰,变换出新的发型,打造了明星,带出了潮流,也为年轻人引领了时尚。

33年间,春晚从节目的内容、呈现的形式,生动形象地跟随着时代的步伐。"春晚有什么,人们就追什么,"用王芝君的话说:"春晚是老百姓赶时髦的标杆。"今年王芝君家买了一台50寸大彩电,好好享受了一把高清春晚。

为看春晚 年夜饭中午吃

天津的郭先生说:"年夜饭,中午吃,晚上得看春晚,说八点就八点,嘛事都不能误了春晚。"

郭先生家三代同堂,上有80的父母,下有上中学的儿子。郭先生说,"历经两次'改革',我家有个最优方案。" 80年代过年,妈妈下厨张罗年夜饭,忙着忙着春晚就开始了。她爱看听戏,一到戏曲联唱,撂下手上的活儿,站厨房门口边听边哼。到了90年代,生活好了,年夜饭改在了饭馆。"一家子高高兴兴吃饱了,踏踏实实回家看春晚。这几年,父母见老,腿脚不那么利落,说啥都不出去了,其实就是怕赶不回来,误了春晚。于是,家里的年夜饭就改中午吃了。"

看春晚不调台更是郭先生全家除夕立下的规矩。"这几天不是在讨论什么是孝顺吗?我觉得,不让父母着急就是孝顺,保证他们按时看上春晚就是孝顺。"郭先生更是教育孩子,只要爷爷奶奶要看的节目,你就不能调台。除夕等春晚,头半个小时电视就调到央视频道,只要看到央视,老人心里就踏实了,郭先生也就踏实了。

当记者问起郭先生,孩子是不是也陪大人一起看春晚的时候,小郭同学插话了:"看呀,但我在网上看,可以随时切换。现在手机,Pad都很方便,我看我喜欢的节目,听到好听的歌,随时可以重放,还能聊天……""现在获取信息的方式多了,孩子有孩子的兴趣点,今年春晚集福卡,还是孩子教爷爷奶奶拿手机'咻咻'的,很有意思。这就是我们家的春节。"郭先生很自豪的说。

三十多年唯有喜欢春晚的歌声没变

"父母在世的时候,我带着全家给父母拜年,但晚上8点前回家看春晚那是'必须必'的事。"除夕看春晚对于宁夏银川市的于大爷来说,是三十多年的"老节目"了。

上世纪90年代,春晚一年比一年火。过完正月,春晚上流行歌的卡带火速被抢光。大街上、商场里都在播放当年的春晚金曲,《小背篓》、《好日子》、《相约九八》、《常回家看看》等等等等。于大爷回忆,那时候他特爱听这些歌,连年等着买卡带,最后把90年代的春晚全套都集齐了。

今年春晚,于大爷印象最深的歌是《父子》。"现在不用买卡带了,网上就能下载了,重听好几次了,人老了爱流泪……这首歌也是我们这一代心里的独白。我们的孩子在国外,过年比较伤感吧。"

于大爷说,现在儿女陆续成家,除夕逐渐变成了我在家等孩子们回来。什么都在改变,唯有看春晚的传统没变,爱听里面的歌一直没变。

没有代沟的全家欢

"除夕,一直开着电视,一直看央视,一直看到春晚结束,不调台。"兰州市民刘静快言快语,连用三个"一直"爽快地说。随后她又爆料:"我们家还有个有意思的事,春晚节目单是有特殊功能的。"

今年除夕,刘静一家三口,加上从成都赶回来的小叔子都聚在公公婆婆家过年。

"中央台白天就开始播春节特别节目了,里面邀请了很多上春晚的明星,我公公拿着节目单,负责给大家广而告之,哪个演员会演哪个节目,哪个节目排在哪个节目后面,谁爱看什么,开演的时候就'有权停产',手里的活让其他人帮衬着做。"刘静说:"我们一家子都按节目单'干活儿',老爷子定向个性化推送节目情报,是不是很嗨皮?"

刘静说,现在综艺节目那么多,谁想看什么直接网上搜,能让全家人坐在一起看一个节目的只有春晚了,只有春晚能满足不同年代人的不同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