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新闻客户端点击或扫描下载

习近平在埃及媒体刊文 讲了哪些故事?

新闻频道 中国日报网 2016年01月20日 19:11 A-A+ 二维码
扫一扫 手机阅读

原标题:

  11月19日,在对埃及进行国事访问前夕,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埃及《金字塔报》发表题为《让中阿友谊如尼罗河水奔涌向前》的署名文章,用一个个小故事讲述了中埃两国从古至今的友好史,传递了中国同埃及携手前行、合作共赢的理念和信心。

  故事一:埃及“母亲河”

  16年前,还在福建任职的习近平就曾到访埃及,他说:“‘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16年前,我第一次访问埃及时,实地看到古代埃及人民把周期泛滥的洪水转化为农业发展的重要资源,体会到尼罗河是孕育埃及文明的母亲河,也由衷赞美埃及人民智慧和力量。”

习近平在埃及媒体刊文 讲了哪些故事?

  图为埃及人民的母亲河尼罗河。

  习近平主席所提到的“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这句话又从何而来?

  众所周知,尼罗河是世界第一长河,正是他哺育了古老的埃及文明。尼罗河对古埃及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他是古埃及人的“生命之河”。在古埃及人的观念中,一年不是四季,而是三季——泛滥季(7月中旬至10月中旬)、耕种季(10月中旬至3月中旬)和收获季(3月中旬至7月中旬),这种划分和尼罗河有着直接关系。每年7月中旬,当天狼星携日东升的时候,受东非高原季风降水的影响,尼罗河水位开始暴涨,大水淹没了河流两岸的谷地平原。到了秋天,尼罗河水退回河床,为浸泡数月的土地留下一层肥沃的淤泥,正是这层淤泥使得精耕农业得以实现,支撑着古埃及的繁荣与发展。因此,才会有“埃及是尼罗河的赠礼”的说法。

  故事二:汉朝遣使古埃及

  习近平在文章中讲道:“中国和埃及同为文明古国,两国人民友好交往追溯久远。2000多年前,中国汉代朝廷派遣使者前往亚历山大,古丝绸之路成为联系双方的重要纽带。”

习近平在埃及媒体刊文 讲了哪些故事?

  图为古丝绸之路地图。(孟令伟制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历史上的丝绸之路通常是指欧亚大陆北部的商路,与南方的茶马古道形成对比。西汉汉武帝时张骞从长安带队出使西域,首次开拓丝绸之路,被称为“凿空之旅”,使中国和中西亚各国的经济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此后,汉朝频繁的派出使节出使西方,据历史记载,汉武帝时期汉使到了犁轩,也就是今天的埃及亚利山大港。

  丝绸之路见证着中埃两国的友好历史,也是沟通中埃两国文化的友谊之路。此外,它还是古代亚欧互通有无的商贸大道,促进了社会经济发展,为人类文明史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故事三:中埃反殖反霸同声相应

  习近平说:“近代以来,中埃两国人民在反殖民、反霸权的斗争中同声相应、同气相求。”这段历史,在中埃友好历史进程中书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习近平在埃及媒体刊文 讲了哪些故事?

  图为埃及驻中国大使馆的人员正在整理中国人民声援埃及正义斗争的信件。

  1952年7月23日,以纳赛尔为首的“自由军官组织”推翻了法鲁克王朝,并于翌年6月宣告埃及共和国成立。1951年下半年,埃及国内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反英斗争,得到了中国人民的大力支持和声援。我国各大报纸纷纷刊登广大读者坚决支持埃及人民斗争的来信。我国曾在埃及留学的北京大学马坚教授等致函埃及爱国人士,表示“坚决相信我们两国人民在反对帝国主义强盗的斗争中获致最后的胜利”。同时,他还撰文向读者介绍有关埃及反英斗争的情况。1952年1月,埃及人民和学生在苏伊士运河地区英勇抵抗英军侵略,中国全国民主青年联合会致电埃及青年学生表示支持,愿与他们“在反对帝国主义,保卫世界和平的斗争中团结前进”。

  同样,埃及新政权在维护民族权利的斗争中,也采取了对华友好的态度。1953年,埃及新政权政府对美国拒不承认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立场表示震惊。此外,埃及不支持美国阻挠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周恩来总理说过,对于阻挠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地位问题,“埃及是投弃权票的”。

  故事四:万隆会议中埃携手

  “60多年前,在万隆会议上,周恩来总理同纳赛尔总统的手紧紧握在一起,中埃两国由此携手合作,迈上共同维护广大发展中国家权益的征程。”习近平说。

习近平在埃及媒体刊文 讲了哪些故事?

  图为周恩来总理在万隆会议上发表演说。

  万隆会议的确促成了中埃两国的多方面合作。埃及新政府成立初期,棉花贸易是其指定对外政策的重要参考系数。中国向埃及购买棉花,不仅对两国经济发展有利,而且还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万隆会议之前,中埃两国领导人曾在仰光会面,周总理对纳赛尔说,如果每一个中国人多消费一厘米棉布,中国就会用光埃及每年产的棉花。

  1955年4月万隆会议期间,中埃两国两国代表团曾就加强两国各个方面的合作问题举行了会谈。万隆会议为以后中埃之间的友好合作和贸易往来奠定了基础。同年8月,中埃双方在开罗签订了关于埃及向中国出售4万包棉花(合1.3万多吨)的合同,这是现代中非经贸史上的第一笔大宗交易。此后,中埃两国开启了全双位的双边贸易往来。

  埃方舆论认为这笔交易加强了中埃两国人民之间的友好合作联系。《埃及报》评论说:“万隆会议以后,中国和埃及之间的经济和文化关系的发展不可能允许两国长期不简历外交关系。”

  故事五:中埃建交

  谈及中埃两国的建交故事,习大大说:“埃及是第一个同中国建交的阿拉伯国家,中埃关系是中国同阿拉伯国家关系的起点,代表了中阿关系的高度和温度。”

习近平在埃及媒体刊文 讲了哪些故事?

  图为1956年9月,埃及首任驻华大使拉加卜向毛泽东主席递交国书时握手。

  1956年,埃及宣布承认新中国政府的第三天,人民日报发表题为《欢迎埃及政府的友好决定》的社论,认为“中埃友好关系的意义和影响,远远超过中埃两国的范围,它标志着中国和阿拉伯国家的团结的日益加强,也标志着亚洲和非洲更紧密地携起手来了。这是实现万隆精深所不可缺少的内容”。

  此后,中埃两国逐步发展为今日的全面战略伙伴关系,正如习近平主席所言:“60年来,中阿友好合作实现了历史性跨越,也积累了宝贵经验。”

  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说:“近年来,两国政府积极鼓励和推动双方企业扩大经贸合作,双边贸易额持续增长。我们在长期交往和合作中始终坚持互信、互助、互利、互荣的原则,成为彼此信赖和依靠的好朋友、好兄弟、好伙伴。”

  结语:

  正如习近平主席在署名文章中所说,“在双方共同努力下,中埃友谊、中阿友好也一定会像尼罗河水般奔涌向前”。我们有理由相信,中埃两国必将在新的发展征程中书写辉煌动人的新故事、新篇章!

编辑:赵晋 责任编辑:王敬东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