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9月21日,西雅图清晨被一阵雨洗过,格外清爽。
距离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访美还有一天。
94岁的美国人李敦白在华盛顿州的家中用流利的中文对人民网记者说:“我将在一个招待会上见到习主席。如果能跟他说话,我会说 ‘我是你父亲的学生’,并且向他母亲问好。”
至今,许多中国人仍然记得李敦白这个美国人的中文名字。
“历史的河流从我的身上淌过。”他说。这位曾经在中国待过35年的老人精神矍铄,在与记者交谈的两个小时里,偶尔会端起他夫人泡好的茶,偶尔会放声大笑。
1945年日本投降后,李敦白作为一名受过中文培训的美国陆军新兵飞经驼峰航线抵达中国昆明。那时候,他的名字叫Sidney Rittenberg。在昆明当地开明书店老板的建议下,更名为“李敦白”,并沿用至今。特别简单,就是在“李白”的名字中加一个意思为宽厚的“敦”字。
1946年10月19日,在当时一些中共领导人的帮助下,他到了延安。
“到延安后,我在农民家里住过,也在一个大地主、开明绅士家里住过。这是我第一次看到中共高级干部亲热地跟农民在一起。他(习仲勋)一直非常关心我。一到周末,他会派人接我到西北局,或者请我到延安大学讲课。就是听我聊,给我介绍情况。”在延安,李敦白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1980年,他离开中国,回到美国。几经颠簸,后来专门从事咨询行业,牵线搭桥,帮助中美公司在两国投资。
他给习近平写过两封信。
习近平在福建省工作时,李敦白曾经写信给习近平,关于一个中美合作项目的事情。
在得知习主席将要访美时,今年6月,他再次写信给习近平。信中说:“我24岁的时候,从美国到达中国的革命圣地延安,一直非常亲切地关心我,教育我的,是您父亲,习仲勋书记。他对我的关爱,是我没齿难忘的。” “我是十二分关心发展美中关系的美国人,我现在仍然是在美国奔走呼号,用宣讲中国的故事,办大学的中国问题课程,写文章并发表书籍,来努力促进美国对中国的了解和友好合作。”
在两面都是玻璃墙的敞亮的客厅里,摆放着一台台式电脑。他说:“我天天看人民日报。”他表示相信这次习近平主席和奥巴马总统的会面将在很多领域达成协议。
李敦白说:“世界未来的前途看中国。如果中美不合作,如果中国搞不好,其它地方都不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