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丁玲辉:发挥核心价值观的引领功能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22日 15:5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西藏日报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党的十八大报告提出:“倡导富强、民主、文明、和谐,倡导自由、平等、公正、法治,倡导爱国、敬业、诚信、友善,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这是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具体表述,也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内核和精髓。面对世界范围思想文化交流交融交锋形势下价值观较量的新态势,面对改革开放和多元多样多变的新特点,面对新时期推进西藏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历史任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不仅对于巩固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巩固党在西藏执政基础,而且对消除不良社会风气、引领塑造良好社会风尚,坚定全区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意志,集聚起全面建设富裕和谐幸福法治文明美丽西藏、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正能量有着重要作用。

  加强爱国主义教育是核心价值观的主流

  开放和理性的爱国主义,是全球各国的共同价值观。当美国遭遇恐怖袭击时,爱国主义迅速回归;巴西举办世界杯时,大力宣传爱国主义促进全国经济发展……不管西方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高举爱国主义旗帜都是主流。没有它,国家就少了精神支柱,稳定就是一种奢望,发展就会陷入困境。所以,加强爱国主义教育,应成为核心价值观的主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主要体现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是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重要内容,是中华民族精神的灵魂,具有引领、感召、凝聚、激励功能,是社会主义国家软实力的核心。在西藏,要发挥核心价值体系的引领作用,必须加强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中华民族精神、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艰苦奋斗为核心的“老西藏精神”,坚持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深化以爱国、团结、和谐、发展、文明为主题的核心价值观教育;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四个认同”为核心的马克思主义“四观”、“两论”教育;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为西藏核心价值体系建设起到理论支撑、理想支撑、道德支撑的作用,不断增强各族人民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在加强爱国主义教育中,还要引导各族人民形成一种普遍认同的根本信仰。爱国爱人民、遵纪守法、诚实守信、奉献服务等普遍受到尊崇,也是普遍认同的根本信仰。当前,加强核心价值体系建设,重要的一条就是要摒弃歪理丑行,树立正确的荣辱观,反对不讲诚信和言行不一,引导和形成良好的舆论环境。为形成一种普遍认同的根本信仰,还要用大量看得见的事实,突出共产党好、社会主义好、改革开放好、人民军队好、各族群众好、伟大祖国好的教育,从而引导各族人民积极投身于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发展路子的实践中,最大限度地形成各族人民的根本信仰,使其成为各族人民促进跨越式发展和长治久安的精神动力。

  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核心价值观的根本需要

  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是新时期新阶段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根本需要,也是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根本需要。民族精神只有反映时代精神,才能使一个民族始终走在时代前列;时代精神只有与民族精神相结合,才能生根,转化为催生民族向上的不竭动力。在五千多年的发展中,伟大的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赖以存在、发展的情感纽带与精神支柱,是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旗帜。民族精神是激励和凝聚全国各族人民的重要力量,是中华民族自立于世界民族之林的精神支撑。对一个民族来说,推动历史发展的精神动力,首先就是民族精神。这是因为,民族精神可以激发民族成员的归属意识、认同意识、进取意识和奋斗意识,凝聚社会各方面的力量,从而形成推动社会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必须大力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使全国各族人民始终保持同心同德、奋发有为、昂扬向上的精神状态。从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角度看,其根本宗旨也正是为人们树立共同的价值认同体系,以维系民族团结和凝聚民族力量。今天,民族精神也是衡量综合国力的重要尺度,是增强综合国力的必然要求。事实证明,要想真正建成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就必须保持自己的独立国格,必须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以此为强大精神支柱去推动现代化进程的顺利发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同于西方资本主义价值体系,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正是要旗帜鲜明地树立起中华民族先进科学的价值观,通过提高民族精神的价值追求,来增强我们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和综合国力。因此,努力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不断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在整个社会形成团结友爱、积极向上的精神力量。要把弘扬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贯穿媒体宣传、文化创作、精神文明创建和思想道德教育等各个方面,使之内化为人们的精神素质,形成强大的社会凝聚力和向心力。

  在西藏,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紧紧围绕坚持走有中国特色、西藏特点的发展路子,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这一目标。随着经济全球化、网络的发展,信息的快速传递,特别是国际敌对势力和十四世达赖集团的渗透和影响,东西方文明的排斥和融合,意识形态领域的强劲挑战,对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道德观形成了强大的冲击。我们必须对多样化的思潮进行引领,要把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中华民族的民族精神和时代精神以及社会主义荣辱观包含的最基本、最本质的价值取向,凝练成“民主、公平、和谐、进取”这几个核心的价值观,增强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感召力和凝聚力,培育自强、自信、自尊的中华民族精神,增强国家意识和中华民族意识,为建设社会主义新西藏作出应有的贡献。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涵养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传统文化是民族内在的灵魂和血脉,是民族的身份证明,是维系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的精神纽带,是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是中华儿女和睦相处、携手发展的共同精神家园,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不竭动力。习近平同志非常明确地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有机相连,指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牢固的核心价值观,都有其固有的根本。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精辟阐述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国博大精深的优秀传统文化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核心价值观不可能凭空而来,也不应该完全是舶来品,只有根深方能枝繁叶茂,只有基于我们的文化本真,方可持续开拓致远。这一理论见解既体现出开拓创新的时代精神,又联系实际,实实在在地接上了中华文化的地气。因此,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文化之根,也是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之源。从子曰诗云明处理之道,从志士仁人学民族大义,从家风家训懂立身之要,从孔子倡导的人文主义、人本主义、人道主义和人才主义以及提倡个人修身养性方面人的内心的道德教化,在国家治理方面就是以人为本、以民为本;从屈原的“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到岳飞的精忠报国,再到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无一不是中华民族不断前行的文化精髓,是今天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源泉。

  西藏历史文化的精华中,包含不少很好的价值观念。比如,松赞干布时期制定的《十六净法》有“报父母恩,敬重有德,运虑高瞻,饮食有节,不听邪说,自持主见,担当重任,宽宏大度”,《礼仪问答写卷》有为人之道的10个道德规范与做人的标准,《萨迦格言》则有全社会共同尊崇的与人为善、遵守诺言、诚实守信、尊老敬贤的道德规范,以及《格萨尔王传》和藏医学中的伦理思想等,蕴含着丰富的思想文化内涵,不失为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在藏民族身上的具体体现,是仍可汲取丰富营养的精神文明遗产。

  倡导基本道德规范是核心价值观的主旋律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强调爱国、敬业、诚信、友善,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和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社会主义道德体系除了强调上述基本规范外,还有许多丰富的内容,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基本要求为倡导和培育社会主义基本道德规范,尤其是为塑造良好社会风尚指明了大方向。为塑造良好社会风尚,要牢固树立和实践以“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荣辱观是人们对荣誉和耻辱的认识、评价和态度,反映了社会主义道德的基本要求,具有很强的时代性和针对性。社会主义荣辱观,是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相适应、与社会主义法律规范相协调、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社会主义荣辱观旗帜鲜明地指出了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应当坚持和提倡什么、反对和抵制什么,为全体社会成员判断行为得失、作出道德选择、确定价值取向,提供了基本的价值准则和行为规范。所以,只有牢固树立和认真实践社会主义荣辱观,分清是非荣辱,明辨善恶美丑,才能树立做人的基本道德规范,形成维系社会和谐的精神纽带和道德风尚,才能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

  (作者为西藏大学教授)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的新闻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