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央视评论_首页

【央视评论】三公经费不能一摆了之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9日 20: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新闻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从昨天开始,各部委陆续公布2014年三公经费的预算,大多数部委的预算比去年略减。其中外交部和最高法院等四个部门,是第一次公布三公经费。但也有些部门的三公经费占比较高,比如国税总局的三公经费预算达到17亿多,占中央本级三公经费预算的四分之一。

  三公经费的公布,是在2008年《政府信息公开条例》之后,我国中央政府部门为推动信息公开和政务公开的重要举措,也是推动社会更有效监督政府的实际行动。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尽管公布有快慢,也有情愿与否,但是公开的举措本身是一个重要突破。下一步更重要的,是要对三公经费进行有效的说明。

  公开之后需要更细致的说明

  坦率讲,三公经费的多少,并不能反映一个部门的整体支出是否违规。如果管理工作涉及面大,需要的经费支出高,三公经费自然也会高。很少有理性的公众,会简单根据三公经费的数字来质疑一个部门。但是三公经费到底涵盖哪些领域,为什么这么高,或者为什么能够减下来,就需要更加细致的说明了,这也就意味着三公经费不能向公众一摆了之。

  一方面来看,目前的中央本级三公经费公开过于宏观,公众看不懂这些数据的意义。新闻的解读也只是简单地说增减。但是三公经费究竟用在哪些领域,这些领域的三公支出为什么必需,如何衡量和评价每一个环节中三公经费的支持,比如公务接待,因公出国的必要性都怎么体现,这些都需要向社会更加细致的说明。

  如何管理和监督需要专业性+科学性

  另一方面,三公经费的具体内容向社会进行说明,才能有效地进一步降低不必要开支。比如就国税总局一家来看,“三公”预算决算额始终高于20%,这或许说明预算编制中缺乏实事求是精神,或许说明执行过程中对预算和规定不够尊重。这就需要审计部门,也需要社会真正对国税总局的因公出国、因公接待、公务车辆等内容逐一分类进行深入讨论。否则,对于三公经费执行的监督就会流于形式。

  今天我们的社会的一些管理,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缺乏专业性和科学精神。这使得舆论的争议,往往流于表面,只见大帽子飞,不见深入理性讨论。中央本级三公经费,本来就是一个社会高度关注的问题,对于这个问题的管理和监督,需要更强调专业精神和科学精神。这样才能使得每一个亿前面的数字,都真正成为社会管理的必需品,也都真正为公众的生活水平提高和社会发展,花在刀刃上。

  文/央视评论特约撰稿 商汉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的新闻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