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办实事 为农民致富 起早贪黑忙

发布时间:2014年04月16日 15:36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央视网(记者李文学 报道)于海河生在农村、长在农村、工作在农村。“我是农民的儿子。”这是他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报效国家平生志,三农自有后来人”,这两句他自己写的诗,也是他心系黑土、情系农民的真实写照。

  1996年6月,于海河到龙头乡任副乡长,信心百倍推广大豆优良品种“153”。由于之前种子站管理混乱,农民不认这个品种。于海河带领同事恢复了种子基地,举办培训班,深入田间地头,做给农民看,引导农民干,这个优良品牌落地、生根、开花、结果,秋后让不少农户抱回了“金砖”。

  七星泡镇永兴村永丰屯的路不好走,一到雨天更是泥泞不堪,农民得背着孩子去上学。时任镇长于海河得知后,经多方协调,将两公里的泥水路整修好了,解决了村里孩子上学难的问题。修路时,他拖着病腿,在现场跟着干。

  2012年秋涝,朝阳乡绿鑫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粮食水分大,卖不出去又没有地方储存,当上农业局长的他帮助系找好粮库和晾晒场,没让400多吨粮食变成捂粮。为帮助合作社继续规模经营、连片种植,他又帮他们申请到了育秧大棚、催芽车间项目,让整个朝阳乡的稻农实现了科技化催芽,亩增产8%-10%。

  曾任农业局办公室主任的赵泽强,现在还能清晰得记得于海河的工作时间。“八点半上班,我一般七点到单位,原以为自己来得最早,可没想到于局长六点四十五左右就来了。”他说,“晚上于局长基本是最晚走的。后来听他爱人说,就算回到家,他也在忙着工作,往往得忙到半夜两点。”

  小城子镇的一户贫困农民眼看着春播要结束却没钱种不上地,找到于海河。他二话没说,帮助贫困农民解决了100斤种子、800斤化肥,让他顺利地种上了地。

  辛勤的汗水换来了丰硕的成果。2009至2012年,宝清县连续四年被评为全国粮食生产先进县,全省农业执法规范先进单位,先后被评为全省、全国新农村建设先进县。2010年,农民人均收入实现8190元。2013年年底,宝清县进入全省经济总量十强县,农民实现人均收入1.5万元。

  心系农民的于海河,也时刻关心职工的生活。2011年1月,农业局司机秦汉的奶奶病重急需治疗,而秦汉的父亲又不在家。于海河知道后对秦汉说:“老人的病不能耽误,尽快送医院。”他掏出3000元钱,“这个你拿着,钱一定要带够。”

  2011年冬天,种子公司的老上访户王玉江来到农业局找领导:“我没钱买煤,过不去冬了,你们说咋办?”于海河找来工会主席关增国,从自己兜里掏出1800元:“老关,王玉江是上过老山前线为国家立过功的,应该照顾。他家确实穷,你帮我买两吨煤给他家送去吧。”当时,于海河一个月的工资才2300多元。

  2012年,农业局职工叶广海家生活贫困,女儿在读研究生,妻子高兰下岗后又患上了肺癌,让这个本就贫困的家庭雪上加霜。于海河知道情况后,亲自找民政部门为高兰办理低保,报销医药费。叶广海至今都不知道,于海河给他家中送去的8000元慰问款,是于海河当年获得的标兵奖金。

  当上县政协副主席兼任农业园区管委会主任后,于海河依然还是有干不完的工作。时任省委书记吉炳轩来检查园区建设时,给予了高度评价。现任省委书记王宪魁也对园区建设予以充分肯定,他说宝清县现代农业示范园区抓得实、抓得细、抓得好,一定要把它建设成全省排头、全国一流的园区。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