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从田间地头到企业厂矿,从科研院所到大小会场……刚刚过去的2013年,政协委员奔走在参政议政的征途上。这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精神的开局之年,也是十二届全国政协2200多名委员履职的第一年。站在新起点上,人民政协以创新精神推动协商民主,写下了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的新篇章。
双周协商座谈会:在传承中创新
全国政协委员、国浩律师事务所合伙人施杰没有想到,自己能和俞正声主席围坐在一起,进行圆桌式交谈。
2013年11月21日下午,全国政协第三次双周协商座谈会在政协礼堂举行。协商座谈的主题是“发挥人民政协的界别优势,为维护职工群众切身利益、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建言献策”。
“座谈会由俞主席亲自主持,我们工会界的十多位政协委员就职工维权、劳务派遣等问题作了发言。会场的气氛平实而热烈,没有过场和客套,大家都畅所欲言。”施杰委员回忆说。
双周协商座谈会是人民政协的优良传统,最早可以溯源到第一届全国政协的双周座谈会。1950年4月,各民主党派、无党派民主人士联合发起召开双周座谈会,从那时至1966年7月共举行了114次。
时隔47年,这一民主协商的重要形式重回公众视野。2013年10月,在继承历史传统的基础上,十二届全国政协推进制度创新,建立了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座谈会定期邀请各界别政协委员同党委、政府有关部门领导座谈交流,至今连续召开了6次,引起社会广泛关注,深受各界好评。
一位旁听过双周协商座谈会的记者感叹:“几个小时听下来就像经历了一场头脑风暴,收获很大!”
“双周协商座谈会极大地丰富了政协委员履职的内涵,也是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提出的‘增加协商密度’的具体体现。”施杰委员说,“这已经成为沟通思想、增进共识、凝心聚力的协商新平台。”
专题协商:彰显民主活力
“粮食主产区也是经济相对落后地区,城镇化率普遍低于全国平均水平。”
“新型城镇化的核心应该是人的城镇化。”
…………
委员们发言直言不讳,俞正声主席和汪洋副总理边听边记,不时和大家探讨交流。2013年7月16日,以“积极稳妥推进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为主题的专题协商会召开。这是十二届全国政协召开的第一次专题协商会,议题重大,意义深远。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中的重要问题进行专题协商,是人民政协实践协商民主的重要途径。党的十八大要求充分发挥人民政协作为协商民主重要渠道作用,深入开展专题协商。
会上,18位委员作了发言,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以及有关部门负责人到会听取意见,并与委员们互动。委员们的不少意见建议,都吸收到了《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中。
全国政协委员、武汉大学法学院教授李仁真说:“通过专题协商,我们能与党政领导和职能部门负责人直接交流。专题协商层次高、领域宽,抓的是战略性问题,已经发展成为人民政协一种新的协商形式和工作品牌,彰显了人民政协协商民主的生机与活力。”
提案办理协商:贯穿民主精神
为了办理好关于加强耕地质量建设与管理的提案,政协委员和承办单位的负责人一起走进田间地头。
2013年6月初,在北京市顺义区大孙各庄镇,政协委员们观摩了耕地质量建设和保护现场,详细了解降低农药、化肥用量,防止耕地污染的情况。
从田间回到会场,提案承办单位农业部、财政部、国土资源部、环境保护部有关负责人详细介绍了提案办理情况,提出了加强耕地质量保护的具体举措。
来自全国政协提案委员会的数据显示,全国政协十二届一次会议以来,政协委员、政协各参加单位和各专门委员会,共提出提案5884件,经审查立案5403件。截至2月20日,174家提案承办单位已办复5396件,办复率99.8%。
全国政协常委、提案委员会主任孙淦说:“过去一年,我们运用调研协商、视察协商、会议协商、走访协商等多种形式,推动提案办理协商有序开展。”
“无论是建立双周协商座谈会制度,还是精心组织专题协商、推进提案办理协商,这一年人民政协协商的广泛性、多层次性和时效性都有很大提高。”这是李仁真委员履职一年的感受。
在中国人民政协理论研究会常务副会长李昌鉴看来,协商民主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的独特创造,是最具中国特色的东西。“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提出,人民政协是协商民主的重要渠道。随着理论研究和实践探索的推进,人民政协的协商民主将更加有声有色、更加富有成效。”李昌鉴说。(本报记者 王逸吟 龚 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