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披露公祭日设立内情

发布时间:2014年02月27日 17:24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央视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了两个立法决定草案,拟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2月25日,十二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审议了两个立法决定草案,拟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每到12月13日,南京城全城都会拉响防空警报,同时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悼念活动。

每到12月13日,南京城全城都会拉响防空警报,同时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悼念活动。

近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在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南京绝对不会忘记,但是这种记忆,并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警示,为了和平。

近日,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在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表示,对于南京大屠杀这段历史,南京绝对不会忘记,但是这种记忆,并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警示,为了和平。

  央视网(记者沈玮 报道)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七次会议2月27日下午经表决通过,决定将9月3日确定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纪念日,将12月13日设立为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

  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的罪恶行径一直是南京这座城市的伤疤,如今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即将以法律的形式得到确认,这对数百名依然活着的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和整座南京城的市民来说,都是一件大事,对于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朱成山来说,也是意义非凡。

  二十年坚持终圆梦

  朱成山,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馆长,毕生精力都投入到对南京大屠杀历史的追寻以及对死难者的纪念中,二十多年的馆长生涯,朱成山清楚地记得发起为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祈祷活动的细节。

  “1994年,我陪同夏淑琴老人(南京大屠杀幸存者)去了日本的广岛和长琦,我记得到广岛的时间是8月7日。在广岛,我们看到了国际祈求和平仪式,当时很受触动。一个总统的生命和一个普通人的生命意义是一样的,我们也要有这个仪式。”朱成山说。回国后,他为此四处奔走。1994年12月13日,第一次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的悼念仪式正式举行。

  每到12月13日,南京城全城都会拉响防空警报,同时在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举办悼念活动。每到这一天,南京城都会沉浸在悲伤和思考之中。

  到了2002年,身兼南京国际和平研究所所长的朱成山,将每年的悼念活动分为两个主题,一是对死难者的悼念,二是祈祷和平。从那一年开始,每年的悼念仪式上都会由一位南京的杰出青年代表宣读和平宣言。“首先不能忘记南京大屠杀这个国难、人类浩劫,同时我们的悼念不是为了宣泄民族仇恨,我们悼念是为了祈求和平。”朱成山说。

  不过,让朱成山一直遗憾的是,每年的悼念活动都只是江苏省和南京市的活动。他表示,按照国际惯例,这样的悼念活动都应该是国家层面的活动。朱成山介绍说:“在国外,无论是波兰奥斯维辛还是美国珍珠港,都有相应的国家纪念馆,并每年举行国家公祭。作为南京大屠杀这一有30万人遇难的人类浩劫,却未能上升为国家层面,这显然是不够的。”

  从1994到2013,整整二十年过去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国家公祭日终于将要成为国家层面的悼念活动,将成为全国全民族共同悼念和祈福的日子,朱成山感到十分欣慰。他表示,这是对江苏省和南京市二十年坚持悼念活动的肯定,也是对日本一小撮否认南京大屠杀存在的右翼分子的正面回击。

  南京不会忘记

  在接受央视网记者采访时,朱成山表示,对于这段历史,南京绝对不会忘记。但是,这种记忆并不是为了仇恨,而是为了警示,为了和平。

  对历史的尊重,是南京记忆这段历史的态度。朱成山参与了南京大屠杀死难者公祭日的法案探讨。为了更加严谨,即使“死难者”这一表述,都被反复讨论、斟酌了很多次。据朱成山回忆,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制工作委员会在和他对公祭日事宜进行讨论时,最先提出的就是“称呼”问题。

  朱成山解释说:“对我们来说,用‘同胞’是准确的,但南京大屠杀是一个国际上的历史事件,如果我们邀请国际人士来,对日本友人、美国友人、俄罗斯友人讲‘遇难同胞’,显然不对。所以,讲‘死难者’比‘遇难同胞’更为准确”。朱成山表示,之所以采用“死难者”而不使用“受难者”或者“殉难者”,也是充分考虑了历史和法律的严肃性、严谨性。

  目前,侵华日军南京大屠杀遇难同胞纪念馆主要展陈四大内容:30万同胞遇难、2万多起强奸事件发生、南京城被破坏三分之一、大量公私财务毁损等。每年有超过六百万游客前来参观、缅怀和纪念。除了每年的悼念活动以外,纪念馆平时还坚持向大中小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以及组织来自世界各地的热爱和平人士的集会。

  “南京不会忘记过去,但也不会只沉浸在过去。”朱成山说。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的新闻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