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张存浩:为国家需求数次改行的院士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1日 05:23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京华时报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张存浩院士

  “老张又叫‘张着急’,因为他总是急国家之所急,敢于完成国家急需的任务”。作为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高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和中国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他把一生都奉献给了祖国的科技事业。面对科技界的不正之风和弄虚作假,他推动成立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倡导实事求是的作风和严谨的科学态度,赢得了社会赞誉。

  □人物简介

  张存浩

  中国科学院院士,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山东无棣人,1928年出生,1950年获美国密西根大学硕士学位。我国著名物理化学家,高能化学激光的奠基人、分子反应动力学的奠基人之一。长期从事催化、火箭推进剂、化学激光、分子反应动力学等领域的研究,取得了多项国际先进成果。

  □主要贡献

  ◎上世纪50年代,与合作者研制出水煤气合成液体燃料的高效熔铁催化剂,超过当时国际最高水平。

  ◎1992年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波氧碘化学激光器,整体性能处于国际先进水平,为推动我国化学激光领域的快速发展发挥了至关重要作用。

  ◎首创研究极短寿命分子激发态的“离子凹陷光谱”方法。该成果被《Science》主编列为亚洲代表性科研成果之一。

  出自书香门第立志报效国家

  1928年,张存浩出生于天津一个书香世家。父亲张铸早年留学美国,曾任天津化工局高级工程师。母亲龙文瑗系云南哈尼族人。张存浩的姑父傅鹰是享誉中外的物理化学家,是新中国最早的学部委员,曾任北京大学副校长。姑母张锦23岁时在美获得伊利诺伊大学化学博士学位,是当时中国有机化学领域鲜有的女博士,后任教于北京大学。

  1948年,20岁的张存浩踏出国门,赴美留学。他先入爱阿华州大学化学系,后转入密西根大学化工系攻读研究生。1950年8月,张存浩刚刚获得密西根大学化学工程硕士学位的时候,朝鲜战争打响了。

  1950年,因在异乡感受到紧张的中美关系,张存浩不得不重新权衡自己的留学计划,在国家最需要的时候,毅然回到当时条件还十分艰苦的祖国。

  1951年春天,张存浩谢绝包括北京大学在内的4所京区高校和研究所的邀请,辞别了家人,来到中国科学院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正式开始了他报效祖国的科研人生。

  60多年的科研经历,张存浩将它分为5个阶段:几乎每10年为一个阶段。每个阶段,他的研究方向不尽相同,而其中有个共同目标,就是满足国家需求。张存浩坚定从容地认为:“从青年时代起,为自己树立的最大科研人生理想,就是报国。国家的需要,就是我的研究方向。”

  为国家需求数次改行的院士

  上世纪50年代,刚刚被分配到“燃料第一研究室”工作的张存浩,毅然接受了大连化学物理研究所所长张大煜院士交下的任务,投身于水煤气合成液体的研究中。

  上世纪60年代,国际形势骤变迫使中国急需独立自主地发展国防技术,之前从未见过火箭和发动机的张存浩迅速转向火箭推进剂和燃速理论研究。他率领团队冒着生命危险在火箭试车台上做固液型火箭发动机实验,经数千次实验,先后研制出液体氧化剂喷注器等关键部件。

  从上世纪70年代至90年代的20多年中,面对国外挑战,激光成为国家战略需要的前沿课题。他在45岁时候又为国家“改行”,转入化学激光的基础和应用,“这是全新的前沿高技术,比搞火箭推进剂还难”。在资料、仪器、设备一无所有的情况下他发起组建了激光化学实验室,率领团队开展我国第一个重要的化学激光体系的研究,解决了化学激光关键技术,成功研制出我国第一台连续波超音速化学激光器,达到国际先进水平。

  1986年到1990年,张存浩出任大连化物所所长,开始了“科研管理一肩挑”的学术生涯。

  1991到1999年张存浩出任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主任,在他的倡议下设立了“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在他担任基金委主任8年多的时间里,自然科学基金总经费增加了近8倍。

  让许多科技工作者念念不忘的是,他在我国科技管理部门中第一个倡议设立了专门从事学风管理的机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监督委员会,保障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事业的健康发展,也赢得了科技界乃至整个社会的赞誉。

channelId 1 1 1

搜索更多 张存浩 改行 的新闻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