央视网 > 新闻频道 > 中国新闻

“载人航天交会对接工程”获奖 部分技术已实现民用

发布时间:2014年01月10日 11:10 | 进入复兴论坛 | 来源:中国新闻网 | 手机看新闻



原标题:

  中新网北京1月10日电 (记者 张素)中国载人航天“空间交会对接工程项目”10日在北京获201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特等奖。工程总设计师周建平表示,已取得一大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成果,部分已实现应用转化。

  2013年6月13日,搭载有3名航天员的神舟十号飞船与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成功实现自动交会对接;6月26日,神舟十号飞船返回舱安全准确返回,航天员健康出舱,标志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第二步第一阶段任务完美收官。

  从国家科学技术奖励工作办公室处了解,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首次突破了交会对接技术,首次成功运营管理了中国第一个载人空间实验平台,首次实现了空间飞行器组合体的建造运行、控制与管理,首次实现了中国航天员进驻在轨长期运行的载人航天器并在其中健康生活和高效工作,首次将中国女航天员送入太空并安全返回,使中国成为世界上第三个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为空间站建设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

  周建平在受访时指出,经过8年多的研制和天宫一号、神舟八号、神舟九号、神舟十号共4次飞行任务,全面完成了预定目标,取得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创新结果,其中主要包括:

  ——突破和掌握了交会对接技术;

  ——研制了高可靠的载人天地往返运输系统;

  ——研制了中国首个试验性空间实验室天宫一号,建成了支持航天员在轨中短期驻留的载人空间试验平台;

  ——大幅提升了载人航天发射、测控和着陆回收综合保障能力;

  周建平介绍,相关技术均已在中国航天领域得到应用,增强了中国航天的技术储备和技术能力,“航天技术本身与我们的经济、生活密切相关”。

  中国载人航天工程空间应用系统总设计师赵光恒表示,任务期间已开展对地遥感试验、空间材料科学试验、空间环境和物理探测试验、空间生命科学实验等科研活动,积累了大量数据资料。

  “天宫一号在对地遥感领域装载了高光谱成像仪,这是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遥感手段,在国土资源、海洋应用、林业及水文生态监测、城市环境、矿物调查及识别、油气资源、植被变化等方面都获得大量遥感信息”,赵光恒透露,利用高光谱成像仪的遥感信息,已在浙江余姚水灾、澳大利亚火灾时发挥防灾减灾的重要支撑作用。

  据悉,项目实施以来,共获得22项省部级一等奖,84项二等奖,获得133项发明专利及63项其他知识产权。

  值得一提的是,此前神舟五号曾获2003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特等奖,“载人航天空间出舱活动工程”曾获2011年度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完)

channelId 1 1 1
860010-1102010100
1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