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深圳一名新生婴儿17日接种乙肝疫苗68分钟后死亡,看似偶然的事件,却是近一个月来全国发生的第四起疑似“疫苗致死”案,涉案疫苗全都由深圳康泰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国家食药监总局、国家卫计委已于12月20日下发通知,要求暂停使用深圳康泰公司的全部批次重组乙肝疫苗,并公布前两批次疫苗流向。
此前,湖南常宁市、衡山县、汉寿县各有1名婴儿在接种同一公司生产的乙肝疫苗后出现严重不良反应,2名婴儿不幸死亡。12月11日,湖南省成立专家组调查此事。12月13日,国家食药监总局通知暂停两个批号乙肝疫苗的使用。
地方和国家相关部门的反应不可谓不迅速,但17日再次发生的悲剧,说明这些努力产生的纠错效果十分有限。相反,有人质疑,既然康泰公司的乙肝疫苗已经成为重大嫌疑,相关部门为何仅仅暂停两个批号疫苗的使用,而不是全面叫停这家公司的全部批次疫苗,并立即启动对泰康公司产品全面、细致、权威的检查?
康泰公司16日发布通报,将此前湖南两例疑似“疫苗致死”事件,称为“疑似偶合死亡事件”,“偶合症的发生与疫苗本身无关”。企业处于自身利益考虑,自然为自己开脱以摆脱嫌疑,但监管部门却不能在涉及公众安全事件面前出现任何延迟。尴尬的是,在深圳事件发生多天后,涉事批次疫苗流向迟迟未被公布。
按照我国相关规定,绝大部分新生儿刚一出生就接种疫苗,连续出现的疑似“疫苗致死”案让公众陷入不安。虽然卫生部门称在医学鉴定结果出来之前,尚不能确定死亡病例是否与接种疫苗有关。但公开透明、及时高效的处理方式,显然能在最大程度上舒缓公众情绪。
医学范畴的“偶合症”对大部分群众来说是个难以理解的词汇,公众最关心的,是当前疫苗是否真正做到安全可靠,“偶合症”是否会发生在自家孩子身上。但目前“暂停使用”等措施,无法彻底打消公众对“问题疫苗”的疑虑,更无法满足公众对“问题疫苗”的知情权。
“问题疫苗”涉及公众安全,已不仅仅是医疗事件。“问题疫苗”本身之外,公众同样关心相关部门在建立医疗安全保障体系时,是否针对此类突发事件有完备的应急预案?是否会出现疫苗短缺?“现在如果要打就打进口的疫苗”的言论,是否会动摇公众对国产疫苗的信心?
当前,疫苗安全已然成为公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之一,面对“问题疫苗”,监管部门调查处理仍需更加透明、开放、及时,给公众一个负责任的交代。(作者系新华社记者)
搜索更多 问题疫苗 疫苗致死 的新闻
- 2013-12-24 00:43:00 [子午线]“‘问题疫苗’惹祸•”:疑似“疫苗致死”病例 全国增至7例
- 2013-12-17 00:00:00 [东方新闻]湖南疫苗致死案 生产企业称死因是偶合症
- 2013-12-24 23:00:00 [视频]多名婴儿“疑似疫苗致死”案追踪:乙肝疫苗为何须在“24小时内”注射?
- 2013-12-24 23:00:00 [视频]多名婴儿“疑似疫苗致死”案追踪:婴儿死亡缘于“偶合”?
- 2013-12-24 23:00:00 [视频]多名婴儿“疑似疫苗致死”案追踪:院方称婴儿死于窒息和肺出血
- 2013-12-24 23:00:00 [视频]多名婴儿“疑似疫苗致死”案追踪:多地多名婴儿接种疫苗后死亡
- 2013-12-24 19:27:15 [东方新闻]乙肝疫苗致死疑云
- 2013-12-24 18:22:45 [新华视点]疑似“疫苗致死”病例全面增至7例
- 2013-12-24 18:22:44 [新华视点]意思“疫苗致死”病例全面增至7例
- 2013-12-25 07:17:07 [第一时间-辽宁]两部门通报康泰乙肝疫苗致死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