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1期英灵家园的“守护天使”

责编:薛姚

一位古稀老人,凭借着对革命烈士的崇敬与怀念之情,坚持26年如一日为长眠的48名烈士守墓。这位值得我们尊敬的老人就是我们今天故事的主人公——周万平。

1990年,为纪念八滩王桥战斗中牺牲的48名烈士,滨海县建起了八滩烈士陵园。时年46岁的周万平主动要求做陵园管理员。从那时起,无论严寒酷暑周万平都坚持每天早晨6点到陵园为烈士们扫墓,风雨无阻。

周万平刚到陵园时,发现园里除了“王桥战斗事迹陈列馆”四间空房子和一座纪念碑外,只有空落落的一大块盐碱地。为了给陵园增添一些生机,周万平自费买来松柏、水杉等苗木栽种,并每天独自到500多米外的水源地挑水回来浇树。她的双肩磨出了血泡,但仍咬牙坚持。每逢周末,她还发动老伴和子女们帮忙抬水。光阴荏苒,日月如梭。一晃20多年过去了,在周万平的精心呵护下,她昔日亲手栽下的树苗,如今已长成参天大树。望着这些直冲云霄的松柏树,周万平感到十分欣慰,她希望烈士的精神能够像这松柏一样万古长青。为了美化陵园的环境,她还在陵园中种植了上百种花草,使原来的荒碱地变成了如今绿草茵茵的大花园。

由于许多烈士在战场上牺牲后被就地掩埋,所以导致烈士的亲属并不知道亲人埋在哪里。多年来,为48位烈士寻找亲人,成了压在周万平心中的一块大石头。由于原籍不详,再加上地名的变更,使周万平为烈士们寻找亲人之路充满了坎坷。功夫不负有心,周万平通过向社会各界求助,终于陆陆续续地帮12位烈士找到了亲人。周万平说她现在最大的心愿,就是在有生之年为所有王桥战斗中牺牲的烈士找到亲人,以慰英灵。

每到清明节,周万平还自发充当起烈士陵园的义务讲解员,为社会各界人士讲解在王桥战斗中英雄们的壮举。起初,她并不会说普通话,于是她就利用业余时间苦练。普通话终于练好了,解说词又犯了难。好不容易把解说词背熟了,面对观众的提问,却又不知如何应对。虽然困难重重,但是周万平始终没有放弃。她积极参加业务培训,阅读有关王桥战斗史料书刊,丰富讲解内容。为了让讲解更好地为观众服务,她根据不同观众的需要,整理出不同的讲解词。

“苟利国家生死以,岂因祸福避趋之。”先烈们用生命诠释出令人敬仰的民族气节。周万平,一位普通的农村老奶奶,用26载的光阴默默守护着烈士的长眠之地,实现了自己的人生价值。让我们向这位英灵家园的“守护天使”说一声:谢谢你!

知识科普

清明节扫墓祭祖:

中国历史上,寒食禁火,祭奠先人,早已蔚为习俗。唐朝之后,寒食节逐渐式微,于是清明节扫墓祭祖成了此后持续不断的节俗传统。唐朝大诗人白居易《寒食野望吟》诗云:"乌啼鹊噪昏乔木,清明寒食谁家哭?风吹旷野纸钱飞,古墓累累春草绿。棠梨花映白杨树,尽是生死离别处。冥漠重泉哭不闻,萧萧暮雨人归去。"宋朝诗人高菊卿也曾于《清明》一诗中描写道:"南北山头多墓田,清明祭扫各纷然。纸灰飞作白蝴蝶,泪血染成红杜鹃。日落狐狸眠冢上,夜归儿女笑灯前。人生有酒须当醉,一滴何曾到九泉。"就是到了今天的社会,人们在清明节前后仍有上坟扫墓祭祖的习俗:铲除杂草,放上供品,于坟前上香祷祝,燃纸钱金锭,或简单地献上一束鲜花,以寄托对先人的怀念。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1714523629#qq.com(#换成@)
QQ:1714523629

+1
网友留言 全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