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53期28年义务整修500公里“爱心路”

责编:孟利铮

幸福是什么,有人会说是物质的丰盈,有人会说是生活的舒适,有人会说是爱情事业的丰收。但对于家住雷州市乌石村的88岁麦家福老人,幸福是:虽然不富有,但能够助人为乐,造福他人。28年来,他跨越7个乡镇,带领“爱心”修路队捐款并义务修建乡村道路500多公里,建筑桥梁9座、茶亭3个,被当地群众称赞为“最美雷州人”。

麦家福与义务修路“结缘”,在1988年。有一次,他骑自行车从自己所住的乌石村到邻近的房参村,由于道路坑洼不平,不慎连人带车一起跌倒,摔得鼻青脸肿,手脚都动弹不得,整整休养了一个月才恢复健康。这次的遭遇,让麦家福认定,道路的坑洼不平为祸不浅,他怀着“不让更多人跌倒”的心愿,决心带头修路,改善农村的道路交通条件,避免类似的事故重演。

修路伊始,麦家福拿着锄头,独自一个人在路上铲除杂草,平整路面……每天都干得汗流浃背,筋疲力尽。他连续10多天的劳作,感动了周边的群众,先后有数十人加入到了义务修路的队伍中。经过数天奋战,昔日两村之间坑洼不平的烂村道,变得平平坦坦,焕然一新。

看着村民走在自己修复好的道路上,看到来往的车辆畅通无阻,麦家福心里乐滋滋的。

  

从那时起,义务修路成为了他人生中的一种乐趣。在麦家福的精神感召下,不断有附近的村民加入到他的爱心团队中来,一个群众自发的“爱心”修路队就这样诞生了。这支“爱心”修路队的队员,开始是以五六十岁的老人为主,后来渐渐演变成三四十岁的壮年为主力,还有20多岁的年轻人也加入了进来,团队的规模越来越大。他们中,大多数是纯朴的当地村民,也有退休的老师、干部和企业家。

随着“爱心”修路队的日益壮大,麦家福从“队长”晋升为了“大队长”,而他们的修路范围也越来越广,从原来的雷州市乌石镇,扩大到了覃斗、龙门、北和等镇村。只要接到“报料”说哪里的村道坑洼不平、行走困难,“爱心”修路队就会召集队员前往修复。所到之处,“爱心”修路队都会受到群众的交口称赞。

义务修路不仅仅需要出力气,还要花钱买砂石、工具等等,他们的经费主要靠队员自发捐款,同时也会发动企业家的支持。

 

2013年,麦家福获悉雷州市唐家镇北街灶桥村在修桥中遇到了困难,他组织队员自带伙食前往现场义务修建。为了筹集购买建筑材料的资金,麦家福带头捐款5000元,队员们在他的感召下,也纷纷捐资,当即筹集到善款6万多元。北街灶桥村村民被这一幕感动了,有村民感叹说:“天底下竟有这样的好人,令人不敢相信。”麦家福和“爱心”修路队义务修路和无偿捐资修桥的消息传出后,北街灶桥村村民们也积极行动起来捐资,很快筹到了10万元,顺利建起了桥。

  

麦家福出身贫苦家庭,1948年初参加革命,为掩护党的地下交通员出生入死,为雷州半岛的解放做出了贡献。新中国成立后,麦家福一直担任村干部,直到1979年才从岗位上退下来。

  

雷州半岛的夏天,天气多变,有时明明是烈日当头,但一片乌云飘来,就会大雨滂沱。麦家福在带领队员修路时,经常看到许多过往的群众突遭雨淋,狼狈不堪。为了给过往群众提供一个歇息避雨的地方,他萌发了在路边修建茶亭的念头。他觉得,这是一件便民的大好事。

 

麦家福把自己的想法跟队员说了,并且带头捐款,他的想法得到了队员们的大力支持。他们先后在覃斗镇七里村路口、北和镇潭蒙村路口及高蓬村建起了3座“爱心茶亭”,为过往群众提供便利。

  

茶亭建起来了,光有亭,没有茶,还不能算名符其实的“茶亭”。为确保茶亭能正常供上茶水,麦家福动员队员组成茶亭值班小组,每组三五人,轮流烹煮茶水,免费供过往群众饮用。20多年来,队员们以“贴心服务”为己任,每年夏天都坚持到茶亭“上班”。而麦家福每年都要垫出2000多元,给茶亭购买茶叶和凉茶。

其实,麦家福的家境并不宽裕,每月只有村干部的几百元退休金。队员梁林保说,麦家福一生俭朴,但每次遇到要捐款修路架桥,他总是慷慨解囊,甚至把平常儿女给他的孝心款都无偿捐献出来。

风雨兼程28载,麦家福老人发挥余热,用真情演绎人间大爱,传递善行正能量,温暖着我们每一个人。让我们一起对用真诚的爱心、无私的善举谱写奉献之歌的麦家福老人说一声:谢谢你!

知识科普

什么事公益?

公益是个人或组织自愿通过做好事、行善举而提供给社会公众的公共产品。在这里,做好事、行善举是对个人或组织行为的价值判断;行动的结果是向非特定的社会成员提供公益产品。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1714523629#qq.com(#换成@)
QQ:1714523629

+1
网友留言 全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