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6期情系留守儿童 点亮山区孩子的梦

责编:薛姚

现任宜宾市江安县国税局党组成员、副局长的钟奇琦,被人津津乐道的不仅仅是她的工作能力,还有她的爱心。一直以来,她默默地帮助着身边的人。

喜欢旅游的钟奇琦在2006年国庆节再次来到云南旅游,住进了2005年有过一面之缘的当地农民老赵家,老赵家拮据的生活状况让钟奇琦心生怜悯,当得知老赵的儿子想买一辆小货车跑运输却苦于资金不足时,钟奇琦当即表示回家后给老赵寄一万块钱过去。同行的朋友都不理解,作为一个工薪阶层,积蓄并不多,要将数目并不小的钱借给只有两面之缘的“朋友”,这简直就是“疯狂之举”。但是,回家后钟奇琦却执着地把钱给老赵寄了过去,因为她想一个人要不是走投无路了,肯定不会向一个陌生人求助,钟奇琦不忍心辜负对方对她的信任。十年过去了,老赵一家的生活彻底改变了,一家人住上了小洋房,儿子已经娶妻生子,老两口把家打理的井井有条,儿子和媳妇跑运输,生活过得有滋有味。而老赵一家也早已把钟奇琦当做自己的亲人。逢年过节,钟奇琦都会收到老赵一家从云南寄来的各种特产;每次去云南旅游,老赵会像家人一样接待钟奇琦的到来;平时老赵一家在生活中遇到难以解决的大事小情,都会打电话给钟奇琦商量……

起初,钟奇琦“出手相助”的行为并没有得到家人太多的支持,但慢慢地家人也被钟奇琦的善举所感动,不由自主的加入到她的队伍中。

2011年,钟奇琦的丈夫在翠屏区菜坝镇结识了一个贫困户,家中的父母均是残疾人,且没有固定的经济来源,一家人生活十分困难,当时正在上小学六年级的女儿面临辍学。当钟奇琦听丈夫说到这家人的情况时,夫妻俩当即一拍即合决定资助这一家,帮助小女孩顺利完成学业。钟奇琦不仅定时给小女孩寄学费,还时常给她送去各种学习和生活用品。从小学到高中,五年的时光转瞬即逝,如今小女孩长成大姑娘,即将步入大学的殿堂,她对钟奇琦的常年资助充满了感激,在她眼中,钟奇琦就像妈妈一样,在学习和生活中事事关心她,帮助她。她立志将来也要像钟妈妈一样去帮助许许多多需要帮助的人。

2013年,组织安排钟奇琦去负责“计生三结合”工作,为了帮扶群众,时常要上山下乡,走村串户,了解民情。一次在前往留耕镇长征村的途中,陪同的村支书不经意间谈起,村上有一个“杨垇小学”,许多学生都是留守儿童,家庭非常困难,一些孩子面临辍学,钟奇琦当即决定去学校看看。在快到学校的时候钟奇琦却停住了脚步,原来,学校外不远处有一座石板桥,桥很窄却没有护栏,年久失修很不牢固,而桥下的水却很急。孩子们每天要经过这样的石桥来上学多危险啊!钟奇琦心里充满了担忧。

然而,学校硬件设施更是落后,坑坑洼洼的操场、参差不齐课桌椅、斑驳的黑板……一群穿着破烂的孩子却充满了对知识的渴望。钟奇琦越看越心酸,当即提议随行的同事们为孩子们捐款,得到了同事们的积极响应。回到单位后,钟奇琦还是放心不下,为了能让这些孩子得到持续的关爱,在她的倡议下,江安县国税局团支部成立了助学志愿队,专注对杨垇小学的捐资助学。

助学志愿队一方面积极联系并建议当地政府,加大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投入;另一方面,每年定期去看望杨垇小学的学生,为困难学生送去爱心书包和新棉衣,并对最困难的学生进行长期资助。在助学志愿队的帮助下,杨垇小学的情况一年比一年好:学校门口的桥不仅进行了加固,还安装了护栏;学校的操场也进行了维修;贫困家庭的孩子能够继续坐在教室里学习了。

如今,钟奇琦身边越来越多的同事和朋友成为她爱心同盟的一员。同事老陈患重病,大家踊跃捐款;定点帮扶村急需扶贫,大家一同出力;在钟奇琦的带领下,江安县国税局助学志愿队已发展到13人。

予人玫瑰,手留余香。钟奇琦帮助仅有两面之缘的农民脱贫致富;为圆小女孩的上学梦,从小学到高中,她和丈夫一直默默支持;为山区贫困儿童能有一个更好的学习环境,她组织成立助学志愿队……一个人做一件好事并不难,难的是一直坚持做好事。钟奇琦用实际行动诠释着什么是助人为乐,她播下爱的种子,散播温暖的阳光,帮助有困难的人群,传递社会正能量。她朴实无华,却熠熠生辉!让我们对乐于助人的钟奇琦说一声:谢谢你!

知识科普

如何帮助留守儿童?

留守儿童问题是伴随工业化、城镇化进程和劳动力转移产生,并将长时期存在的社会问题,解决好这个问题,关系到未来人口素质和劳动力的培育,关系到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也关系到社会稳定和可持续发展。坚持以人为本,认真贯彻中央《关于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若干意见》和《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精神,就必须从法律、制度层面整体地加以考虑和解决。比如,各地政府和教育部门应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合理调整学校布局,加大寄宿制中心学校建设,让留守儿童尽量住在学校;建立多种形式的留守儿童的保护网络。比如建立以父母,亲属为主体的家庭监护网络,以基层组织为主体的管理网络,以学校老师为主体的学校帮护网络等,对留守儿童给予对口的帮助;调整人口管理制度,逐步取消户籍差别,并将解决留守儿童问题与城市民工子女入学问题有机地结合起来,实行农民工“市民待遇”,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儿童问题。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1714523629#qq.com(#换成@)
QQ:1714523629

+1
网友留言 全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提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