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对险些沉落江底的溺水者,他一次次挺身而出,将受困的生命从死神手里抢回;因为痛心生命无辜溺亡,他发起成立了志愿救护队,立志拯救更多的生命。他是郭慧仁,一个土生土长的南宁人,31年来救起29条鲜活生命,或许,远不止这个数。
郭慧仁说,自己以前住在邕江边上,从1982年开始,只要有时间,他都会坚持到邕江游泳,即便冬天也不例外。
1985年的一天,邕江大桥上如往常一样车水马龙,突然传来“扑通”一声,一名女孩坠落江中。此时,正在不远处游泳的郭慧仁听到落水声响,还以为有什么东西掉入了江中,没有在意。直到四周人们开始高声呼救,他凝神望去,才发现不远处有一个人影正在水中挣扎,随时有可能被江水吞没。他来不及多想,第一反应便是迅速地游到女孩身旁,一把将其抓住,奋力往岸边游去。然而,湍急的水流阻碍了郭慧仁救人的步伐,渐渐地,他感到四肢有些脱力,游速也慢慢下降。
“我不能放弃,不能让这花儿一般的生命,葬送在这无情的江水里!”郭慧仁知道,一旦放弃,不仅是自己,怀中女孩的生命也会消逝在这无情的江水中。他定了定神,牙关紧咬,拼尽全身力气,连拉带拽地把人拖上岸边。
救人后,郭慧仁因为有事就先离开了,对救人一事也是只字未提。后来,被救女孩的父母来到郭慧仁的工作单位,给他送来了一封红艳艳的感谢信,眼含热泪地向女儿的救命恩人道谢,郭慧仁的家人和同事才知道了他救人的感人事迹。
当时的郭慧仁没有想到,正是这一次偶然的营救,将“邕江救援”与他的生活紧紧联系在了一起。从那以后,他只要到邕江游泳,就会不由自主地关注周边是否出现危险的征兆,以便在第一时间上去营救。
这些年来,郭慧仁每年都能救上一些落水者。“有一次一个小孩在邕江溺水身亡,他心里特别难受,那段时间天天绕着江边来回走,有一种无力感。”郭慧仁的妻子蒙瑞珍回忆说,她能看出丈夫心里的痛。
郭慧仁目睹了不少溺亡者家属悲痛欲绝的场面,每一条生命的逝去,对他和其他游泳爱好者的触动都很大。他们开始意识到,救人应该是一种集体行为,单靠一两个人的力量,非常困难。
“我们成立一支专门的救护队吧。”郭慧仁提议,游泳爱好者们一拍即合。2010年,“邕江水上安全救护队”成立了,郭慧仁当仁不让地当上了队长。
救护队成立后,队员们每晚7时至10时在邕江大桥南岸至小码头附近巡逻。“我们每天安排一名队员在现场值班。”郭慧仁说,队员们的工作包括劝说小孩子不要下水、提醒游泳的人注意安全、发现危急情况及时施救等等,最重要的是“在暗流较多的地点设置警示标志,以便大家了解哪里危险,哪里较为安全”。
“我们不是为了救人而值班,而是为了不需要救人才值班。”每天巡逻只要未出现溺水情况,值班的队员便会在水上安全救护值班登记簿上写下这样的话。郭慧仁说,这是他们最希望看到的。
如今,郭慧仁还是广西红十字应急志愿救援队的志愿者。加入救援队,让他的救助技巧更为丰富,急救知识也更加专业。在救援队的组织下,郭慧仁和朋友们经常到社区、学校向市民、师生传授应急自救知识。他说,自己救不了所有人,但希望让更多的人学会自救。
成为一名志愿者后,郭慧仁的志愿服务时长累计达4000小时,2014年还被评为了南宁市“五星志愿者”。2015年10月,他荣登“中国好人榜”。一开始,郭慧仁还不太习惯媒体聚焦他的事迹,但他也意识到,对正能量的弘扬能够影响更多的人去助人,也是一件好事。
31年来,郭慧仁至少救起29名溺水者或轻生者。因为一心救人,有些救人的事例他已经记不清了,这个数字只是保守估算。每次救援都让郭慧仁深切体会到生命的脆弱。在他和队友们的建议下,近年来邕江边也完善了不少警示标语和防范措施。
“如果说游泳是爱好,那么救人就是本能。”在这种本能的驱使下,郭慧仁决心将救援当作自己一生的副业,“将好事做到底”。这种善心和决心、弘扬正能量的行为是值得我们每一个人学习的,让我们对这位救人于危困、善行不止的勇士道一声:“谢谢你!”。
冰面发生意外急救方法:
1、不要惊慌,一边大声呼救,一边双脚踩水,避免身体沉入冰水之中;双手及双臂千万不要乱扑乱打,这样会使冰面断裂的面积加大;细心观察四周破裂冰面,找到冰面最厚且裂纹少的部位。
2、身体靠近冰面最厚部位的边缘,双手伏在冰面上,双足打水,使下半身浮起,全身成一条直线。注意千万不要硬起,也不要上半身压在冰面上,下半身在水下,冰面可能承受不了身体的重量而断裂。
3、双手张开,使全身面积加大,用手肘爬动,身子往前逐渐离水。离开冰窟口后不要立即站立,以防冰面承受不了身体的重量而断裂,要卧在冰上,滚动或爬至岸边再上岸。
4、如发现有人落入冰窟窿,不要贸然进入水中营救。可大声呼喊,也可将绳子、木棍等物伸给落水者,注意接近冰窟窿时,身体要趴在冰面上,以防冰层再次断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