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晨,85岁高龄的郑福来老人像往常一样,利索地爬上台阶,穿过卢沟晓月碑,站在了卢沟桥坑坑洼洼的桥面上。这段仅有1公里的石板路,他已数不清自己走过多少次,他用自己的方式坚守着这块“精神阵地”,他是历史的见证者,更是和平的守望者。
郑福来出生于卢沟桥畔。1951年,20岁的郑福来作为新中国成立后第一任卢沟桥镇镇长,接待了美国著名记者爱泼斯坦,以见证人的身份讲述了卢沟桥事变的经过以及当地民众的抗战史。从那以后,郑福来就自愿当起了义务讲解员,把卢沟桥地区的文化和那些被淡忘的历史重现给世人,这一当就是65年。
“老爷子来了,你们快去听他讲卢沟桥事变。”桥头小贩对他再熟悉不过,见他一来,忙催促着前来探访的学生游客。几名大学生呼啦一下,把郑福来围在了桥上的石狮旁。“好,我就爱给学生讲!”郑福来顶着炎炎烈日,衬着蓝天白云,向着年轻学子们讲述起70多年前的亲身经历。
“门没了,房子漏了,到亲戚家逃难的父亲不见了,奶奶也找不到了。岱王庙旁飘扬的红绸子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挥舞着屠刀的日本侵略军……”那段苦难岁月在郑福来脑海中挥之不去。他不愿意那段血泪交织的抗战史被中国人遗忘,他抓住一切机会,向人们讲述自己看到的、听到的一切。
“谁愿意当亡国奴?这亡国奴什么滋味?你们年轻人没受过,我们这辈人受过了。日本人侵略中国的这8年,奸淫烧杀无恶不作,真正是民不聊生,生灵涂炭。(那时候)杀死一个中国人,就像碾死一只蚂蚁那么容易……”这是亲历了七七事变和八年亡国奴生活的郑福来的切身感受。
没有鲜花,也没有仪式。65年来,郑福来已自发接待超过70个国家的外宾、媒体记者和数以万计的参观者。为了更加全面介绍历史,在义务讲解的过程中,他还会“采访”街坊乡邻、补充知识储备。在郑福来的感染和影响下,卢沟桥附近已经有十余位老人加入,自发地在卢沟桥附近做义务讲解。
经历了战争的人们,更加懂得和平的宝贵,虽然抗日战争已经过去这么多年,但3500万中国抗战军民用热血书写的历史,已经深深地印刻在了一代又一代中国人的心中。让我们一起对这位历史的见证者与诉说者,对这位用爱国热情激励着更多中国人的耄耋老人,说一声:谢谢你!
七七事变
七七事变(1937年7月7日—7月31日),又称卢沟桥事变,发生于1937年7月7日,为中国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起点。日军在北平西南卢沟桥附近演习时,夜间日本军队以有己方士兵失踪为借口,要求进入宛平县城调查。遭到中华民国拒绝后,日本军队于7月8日凌晨向宛平县城和卢沟桥发动进攻,中华民国国军抵抗。驻守在卢沟桥北面的一个连仅余4人生还,余者全部壮烈牺牲。七七事变是日本全面侵华开始的标志,是中华民族进行全面抗战的起点,也象征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区域战事的起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