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七十七期长江救援志愿队:两江上的生命守望者

责编:周倩

虽已快寒冬腊月,但张建民依然守在武汉曾家巷江边,望着江边的游客来回巡视。作为长江救援志愿队队长,张建民时刻注意着自己辖区的动向,丝毫不敢放松。其他32个分队的队员,与他一样随时准备“以命相拼”,下水救人。

长江救援志愿队于2010年5月18日成立,队员来自武汉22支冬泳队,这是一支平均年龄近55岁的志愿队,却能在每秒五六米流速的江水中,30秒内救起落水者。多年来,他们义务守望在武汉三镇的两江四岸,一次次下水救人,使两江溺亡人数大幅下降,不求回报,默默无闻。

2006年,张建民退休后加入冬泳队,9年来,张建民亲手从江里救起10余人。头几年,张建民因怕妻子担心,很少向她提起救人的事。2011年开始,张建民发觉瞒不住了,“街坊经常挥着报纸对老婆说,快看,你老公又上报纸了!”那一年,张建民在大堤口江边救人的事迹3次登上报纸,时常是邻居把报纸拿到妻子面前,妻子才知道。

2012年8月的一天晚上,大堤口江边,一名10来岁的小女孩不慎踩中江堤青苔坠入江中,张建民当即跳下水,将女孩救起。上岸后,他突然发现右腿膝盖鲜血淋漓。原来,由于下水太急,他的右膝盖被江堤岩壁擦伤,泳裤也磨出一个大洞。回家路上,张建民心里犯嘀咕:妻子肯定会生气。没想到,一进家门,妻子许秀兰“责备”他:“以后救人的事别瞒着我,我给你烧几个好菜。”许秀兰对别人说:“这些年,老公在江里救了不少人,这是做好事,我得支持。”

“救一个人,就挽救了一个家庭”,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们几乎异口同声。然而,队员们的背后同样是一个家庭。

2014年10月25日晚,3位男青年在武汉王家巷码头夜泳溺水,被7名救援队队员救起,毫发无损,但7名队员中,有一人消失在了江中,一周后,其遗体在天兴洲水域被打捞起。那天,全城哀悼——队员陈忠贵成为长江救援志愿队牺牲第一人。

陈忠贵救人失踪,队员们齐聚江边,互相打气、祈祷,陈忠贵遗体找到确认牺牲,队员们更没有被死亡吓退。每一名队员在加入前,都做好了牺牲的准备,签订了“生死状”。直到陈忠贵牺牲,这份“生死状”才显出它的分量,但救援队非但没有一人退出,反而吸引更多心怀爱心人士慕名加入——志愿救人,是一种充满号召力的信仰。

去年6月到9月,在事故高发期,长江救援志愿队队员们日夜守护在两江四岸12个值守点。2015年,仅经110出警确认的长江救援志愿队下水救人就有50多次,还有许多次“出手”,队员们没有声张。除了常规值守,救援队队员们还背着各种救援设备,到社区、企业作了20多场讲座,将安全知识和志愿精神传递给更多市民。

日前,有企业向长江救援志愿队捐赠了20多万元的救援物资,包括无人机、冲锋舟、抛绳枪、抛绳包、急救包等,长江救援志愿队的救援力量大大增强,他们不再是仅凭肉身与死神抢人。

实力壮大,心怀宽广,面对以往的成绩,和各方的关心支持,长江救援志愿队更不忘用更强的责任心,回报社会。守护武汉江面的同时,他们将志愿精神带出武汉,帮助更多人。2015年成立长江救援志愿队应急分队。

从成立之初的百余人,到现在的1181人,长江救援志愿队在发展壮大的同时,也在和水上公安合作,竭力保证两江四岸游泳者的安全,每年江中溺亡人数从2010年的200多人,下降到2015年的22人,每一个队员对此都深感荣耀。因为如何救助更多的人,是他们一直以来追求的命题。让我们对这些用生命守护生命的勇士们说一声:谢谢你!

知识科普

溺水后的正确施救方法

1、清除口鼻里的堵塞物——使溺水者头朝下,用手指清除其口中杂物,再用手掌迅速连续击打其肩后背部,让其呼吸道畅通,并确保舌头不会向后堵住呼吸通道。

2、打通呼吸道后,要立刻倾出呼吸道积水——抢救者一腿跪地,另一腿屈起,将溺水者俯卧于屈起的大腿上,使其头足下垂;然后颤动大腿或压溺水者背部,使呼吸道内积水倾出;或者让溺水者俯卧于抢救者肩部,使其头足下垂,当抢救者来回跑动时就可倾出其呼吸道内积水,注意千万不能让溺水者头朝上抱着。

3、倾水的时间不宜长,有水吐出后马上做人工呼吸——将溺水者仰面躺在地上,使其头部后仰,用一只手捏住其鼻孔,嘴对嘴轻缓吹气,注意溺水者胸部有没有隆起和回落,如果有,说明呼吸道畅通。

4、心脏起搏——如果溺水者有微弱心跳,可以用两只手指(十岁以下的溺水者) 或者一个手掌按压溺水者胸部,动作要连贯迅速,一秒一次。

联系我们

联系我们

邮箱:1714523629#qq.com(#换成@)
QQ:1714523629

+1
网友留言 全部评论
用户名: 密码: 登录 注册
提交